浅析《永别了武器》中的文学表现形式与精神内涵摘要:小说《永别了,武器》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29年撰写的 中篇小说,作者用独创的“冰山原则”式精练的语言,以第一次世界人战 为背景,全面而系统地批判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反人道主义行为,成为广泛 流传的优秀战争题材小说小说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从肉体创伤、精神 创伤、爱情波折和命运坎坷等方而,深刻揭示了战争的反人类性,从各方 面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广泛的人道主义精神关键词:反战爱情 人道主义精神内涵《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是诺贝尔文学家得主、著 名美国作家海明威(Ernest Waller Hemingway)于1929年撰写的中篇小 说,作者用独创的“冰山原则”式精练的语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全面而系统地批判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反人道主义行为,成为广泛流传的优 秀战争题材小说一、半自传式小说的情节安排技巧小说讲述的是美国青年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国家的政治宣 传下受到鼓舞,前往意大利北部担任军队的驾驶员,期间与护士凯瑟琳认 识不幸的是,亨利在一次执行军务的过程中被从天而降的炮火炸断一条 腿,被紧急送到后方的医院就医,碰巧又遇到凯瑟琳小姐在该医院担任护 士,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两个年轻人坠入爱河。
熟悉作者海明威的读者可 能知道,如此情节的安排简直是作者口身经丿力的真实写作,因为海明威在 年轻时就曾因为美国的所谓战争宣传,放弃报社工作投笔从戎,漂洋过海 加入到轰轰烈烈的盟国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伟大事业中,期间也遇到了自己 心仪的对象可以说,自传体式的小说写法和情节安排,增强了小说的写 真性和可读性,作者本身的亲身经历也为小说提供了真实的写作素材和创 作灵感曾有人说,往往正式报道中隐藏了部分情况,而小说恰恰是真实 情况的写照海明威笔下的亨利和凯瑟琳,成为他个人青年生涯的真实写 照,这样的叙述方式更能引发当代读者的共鸣二、反战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一部历经近一年才撰写修改完成的中篇巨作,《永别了武器》以 其写实般的战争题材和旗帜鲜明的反战色彩,一经发表便受到了各方的密 切关注,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由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对战争本质有独特的 认识,因此对战争有极强的厌恶情绪,通过小说中的各式人物的经丿力淋漓 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男主角亨利本来在美国安分地做着记者工作,由于国 家有导向的宣传将他鼓动到意大利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虽然不是一线 作战的士兵,在经历短暂的新奇之后,亨利也不能幸免地被敌方炮火炸伤 一条腿,给自己的□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成为人生命运的转折点, 因此男主角对战争有着不可磨灭的生理创伤,几个月生不如死的感受成为 作者表达反战思想的最好渠道。
除了借助主人公之口明确表示对战争的反 对之外,作者还描写了战争背景下的众生相,点面结合地描写了被战争摧 残的一条条鲜活而年轻的生命,引读者唏嘘不已在意大利军队开始溃退 的时候,年轻人还面临宪兵队的督战,无论转向何方都难逃死路,绝望之 中亨利拖着伤腿跳入冰冷的河水,他意识到随河水一起冲刷而走的还有他 作为士兵的义务,他终于可以向手中的武器说“永别了! ”作者巧妙地借 主人公的口吻,运用半自传体别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形式,旗帜鲜明地表达 出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主题旋律,成为作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源泉三、 爱情情节的生动描绘方式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詁,对主人公的感情牛活描写必然是非常重要 的部分,成为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的有力补充海明威结合自身感情 经丿力,安排笔下的男主角在颠沛流离的战争生活中多次遇到了后来的挚 爱,成为残酷战争背景下年轻男女无私相恋的真实写照男主角亨利两次 巧遇女主角凯瑟琳之后,两人双双坠入爱河,但由于赶赴前线而不得不劳 燕分飞在跳河逃生后,亨利下决心向手中的武器说“永别”,同时不顾 一切地追寻爱情经过多次辗转,亨利找到了他梦寐已久的心中人凯瑟琳, 可是已经不是军人的亨利夫妇仍然不能逃脱战争对爱情的摧残,所到之处 都被战火波及,甚至在米兰被意大利警察追捕,最终不得已逃亡中立国瑞 士。
因为战争背景下的物资短缺和恶劣的医疗条件,凯瑟琳在瑞士面临难 产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援助,最终未能活着离开产房,留给亨利刻骨 铭心的痛苦,战争对年轻人爱情的摧残让读者窥见一斑四、 战争背景下的人生命运折射如果说是否参加战争是可以选择的话,那么一战背景中年轻人的命运 是否可以不被卷入战争,则是无从选择的,作者通过参战前和参战后两个 阶段的男主角的命运详细展示这种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亨利原本有着 平静的生活,但这种平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声中戛然而止命运的神 秘大概就在此,经过层层战事,亨利肉体备受摧残,但这种创伤还是可以 通过药物、器械和时间治愈,然而目睹好友倒在力枪炮火之中的伤痛才是 刻骨铭心的亨利对战争有了前有未有的厌恶,因为连最荒谬的自相残杀 也成了一种必然,战争的残酷让亨利被迫从热血青年沦为“逃兵”远离 伤痛,安心养病,遇见爱人,本是甜蜜然而爱人分娩,遭遇不幸,母子 双亡,命运给亨利开了最大的玩笑亨利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小说塑造“亨利”的人物形象,折射作者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在那 个炮火横虐的年代,像亨利一般的年轻人的命运很难由自己掌控,不管在 只在战火,还是暂时的逃离人们早已厌倦这种揪心的口子,然而部分统 治者却以自己所谓的强国,发动战争,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表现 出作者本人对战争影响一代人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对战争宣传机器的极大 厌恶。
五、难以磨灭的人道主义精神内涵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笔下的《永别了,武器》描写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典型的美国热血青年亨利参加意军的经历,以年轻人 的第一视角时时刻刻地关注着人本身所厌恶的战争和所渴望的爱情,到处 流露出人道主义关怀的伟大精神亨利参战之初对战争认识浅显,参战之 后逐渐看清战争的危险与残酷海明威笔触冷静、客观又直白,让读者身 临其境,仿佛看到战场的血雨腥风,触动是直接又有力量的,能够引起读 者对战争厌恶的共鸣在饱受肉体摧残后,士兵回到后方,本以为能拥有 鲜花和拥抱,然而却险些被同盟军杀害美好的人性本可以舒展,然而战 争却让这种美好丧失本性,沦为一台台冰冷的机器,沦为战争发动者的侵 略工具小说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战争的残酷凸显美丽善良的女主人公凯瑟 琳的美好海明威愈是强调这种爱情的美好,战争愈是那么可怕与罪恶 海明威个人崇尚自由,热爱自由,尊重人道主义,然而战争无疑是对这种 精神的极度践踏海明威创作的初衷就是希望人们告别武器、告别暴力, 尊重人、尊重爱,从肉体创伤、精神创伤、爱情波折和命运坎坷等方血, 深刻揭示了战争的反人类性,从各方面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广 泛的人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