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00KB
约19页
文档ID:296652738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1/19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2学问、做官、做人1.“做人、做学问”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中,做人是目标,是一种素质要求;做学问是基础,是一种知识要求2.温家宝同志在浙江大学看望慰问广大师生时,勉励同学们务实求学,不求虚名他叮嘱想从政的学生们“要做事不要做官”要做事不要做官”,这不仅仅是对想从政的大学生的劝诫,更是对那些一门心思跑官、要官、当官,只想做官不想做事的为官者的当头棒喝要做事不要做官”,这里说的“官”,并不单指官位,而是指领导的官僚思想、官僚意识、官僚作风一些人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千方百计谋官位,谋到官位不做实事,而是当官做老爷,高居老百姓之上,甚至贪污腐败,祸害一方他们所做的事,败坏了党的名誉,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谋私利,图虚名3.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讲起一件发生在北大的真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学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他看见一位老人走过来,就迎上去说:“您能帮我看一下行李吗?”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学子就得以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过了一个多小时,年轻人回来看见老人仍在原地看着他的行李。

年轻人大为感动,深深谢过,老人就离开了开学典礼上,当主持人一一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校领导时,年轻人惊讶地发现:那天给自己看行李的人,竟然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年轻人在强烈的震撼中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格,才是最高的学府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中国民主革命家、现代教育家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字鹤卿,号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人1917—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到教育部的来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非美差,因为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就很多友人劝他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的名誉搞毁了;但也有少数人劝他,说腐败总要有人去整顿蔡元培最终听取的是少数人的建议,担任了北大校长职务1917年9月,蔡元培到校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演 讲 辞演讲辞又叫讲演稿,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在内容上,演讲辞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在表达上,偏重于议论、说理,同时兼用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清晰,要言不烦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是用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打动听众、“征服”听众的,所以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可讲为前提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肄业(yì)       (2)提携(xié)(3)弭谤(mǐ) (4)造诣(yì)(5)切磋(cuō) (6)相勖(xù)(7)商榷(què) (8)泥淖(nào)(9)会晤(wù) (10)訾詈(lì)(11)砥砺(dǐ lì)(二)多音字1.因词而异(1)轴    (2)裨(3)塞 (4)干2.一言辨异(5)这里是内陆,鲜(xiǎn)见海产品,见到这样的大蟹真是新鲜(xiān)事。

6)这几年这里有了长(cháng)足的发展,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zhǎng)率达到了110%二、写准字形1.      2.3. 4.5. 6.三、用准词语(一)词语辨析1.不止 不只填一填  ①浙江义乌交警为贵宾鸣锣开道的风气不止,豪华警车的现象难除②自主创新不只限于技术方面,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矛盾、科研成果的转化等问题均需通过机制创新解决辨一辨  “不止”是动词,继续不停;副词,表示超出某个数目、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不只”是连词,不但;不仅2.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填一填  ①让软弱的人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柔,让坚强的人感受这个世界的高尚,这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②政府不应该忽视应具备的社会责任,在涉及公众安全问题时,政府是责无旁贷的辨一辨“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侧重指在责任上不可推脱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侧重于道义3.刮目相见 侧目而视填一填  ①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参加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农林组和医药卫生组讨论时指出,如今,国人乃至世界对河南刮目相见②面对眼前这个酗酒之后发酒疯的狂妄之徒,群众侧目而视,纷纷绕道辨一辨  “刮目相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多用于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侧目而视”,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二)词语解释1.词义理解(1)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2)束之高阁: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3)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4)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5)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6)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广泛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2.辨析正误咱俩还是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吧,我认为你这种敷衍塞责的态度早就应该改一改了别人说话,你就旁征博引,当耳旁风能行吗?辨析:“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广泛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原话是“不注意倾听别人意见”的意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上任演说此文中他为改革当时封建思想、官僚习气浓厚的北大,有针对性地向青年学子提出三点殷切期望蔡元培先生在演说中表现出来的人品和他对青年学子的教导,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一、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问题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1.蔡先生的开头语有何特点?提示:开头简洁、明了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起关注;且娓娓道来,毫无校长之架势,和蔼可亲。

二、阅读第2~4段,回答下面问题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2.第2段,作者为何要提“专门学校”?提示:通过对比“专门学校”和“大学”,明确大学的性质——“研究高深学问”,这也是蔡元培坚持的大学教育宗旨3.根据第2段,概括归纳北大的腐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求学者皆有做官发财的思想,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4.第2段,作者为什么要提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当局的不满?提示:通过实例来证明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5.第3段,作者为何先提当时的社会现实?提示:蔡元培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6.第4段,作者讲述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用意是什么?提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三、阅读第5段,回答下面问题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7.第5段,新官上任三把火,蔡先生上任伊始,为何只计划做两件小事?提示:这两件事虽小,却是建构一所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学子最迫切的需要作为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一)宏观结构把握(二)整体综合解读8.试分析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色提示: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1.议论开门见山,有现实意义,针对性强在演讲中,蔡元培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三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具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2.语言简洁,热情恳切行文简洁是作者的风格如开篇第1段,只几十个字,就把历史、现在、演讲要旨说得明明白白再如说“砥砺德行”的必要性时,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现状,用几句话概括,既点明现状,又略有含蓄,不直接指出师生中的此类情况,而听者自明。

和别的演讲不同,本文靠的是精辟的分析、透彻的说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语言恳切、热情洋溢,极富鼓动性3.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论证方法分析举例论证  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几句,作者用触目惊心的事例说明了当时做官热的现实及当时北大不重学术、汲汲于名利的状况理论论证  运用理论论证,能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学的思想深度如文中“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作者运用道理论证告诫学子要“束身自爱”,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重任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可以使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文中“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作者运用正反对比的方式,论证学与不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如何进行正反对比论证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因此,议论文中常常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在写作中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是否运用对比论证,进行对比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