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设譬喻,匠心独具——张爱玲小说比喻研究【摘要】上个世纪30年代,张爱玲以小说崛起于上海文坛并获得多方赞誉 在她的小说世界里,比喻是最主要的一种修辞手法她笔下的比喻类型众多,本 体和喻体也极富个性化特征,并且常和其他的辞格套用构成特殊的表达效果她 对比喻挥洒自如、炉火纯青的运用构筑了别具一格、自成一体的艺术境界,是其 语言功力的艺术呈现本文拟从张爱玲小说中比喻特点入手,展现张爱玲小说的 比喻世界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比喻;本体;喻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正如萨丕尔指出:“语言是文学的媒介,正像大理石、 青铜、粘土是雕塑家的材料 1张爱玲小说语言卓绝的修辞艺术是研究其小说艺 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比喻是历史最悠久、运用最普遍的修辞方式之一,是辞 格中的超级大格研究张爱玲的语言高度,比喻手法的运用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一部分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愉悦,最大限度展示了修 辞的积极意义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比喻的形式是多样的,除去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最基 本的类型以外,还有博喻、反喻、强喻等灵活形式,其中,明喻以其能够简练、 直接、准确地呈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最受张爱玲青睐在丰富的比喻类型之中, 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本体的广泛性张爱玲作品中的比喻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不管是写人还是绘景,说理还是 叙事,描摹客观事物外表还是刻画人物深层心理活动,甚至微妙的情绪、飘渺的 声音、都市夜的颜色等五花八门、方方面面都可以设喻,衣食住行、雕梁画栋无 不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如:她那扇子偏了一偏,扇子里筛入几丝黄金色的阳光,拂过她的嘴边,正像一 只老虎猫的须,振振欲飞。
《第一炉香》)宗桢断定了翠远是一个可爱的女人一一白,稀薄,温热,像冬天里你自己嘴 里呵出来的一口气《封锁》)那小小的,结实的人,像白芦苇里吹出的一阵黑旋风《连环套》)张爱玲的小说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娓娓道来讲述一个个1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7,第20页 故事,不经意间将吃、穿、住、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穿插其中,其间但凡对她 有所触动的事情都可以拿来做比喻因此我们看到了涉及生活各个方面的经典的 比喻,以“猫须”喻“阳光”,以实喻虚;用“气”喻“女人”,又以虚喻实,这 些比喻无不别出心裁、淋漓尽致二、喻体的文化性——雅俗合璧,中西交融张爱玲的喻体选择体现出这一特质一一既弥漫着古典文学的古风雅韵,又折 射出市井人生的独特感悟,还渗透着出西方文化的意味一)喻体的古雅性张自小接受过旧式传统教育,古典文学所赋予她的古风雅韵在她的喻体中常 有所显露在张爱玲的喻体世界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极具中国古典特色的意象, 比如信笺、屏风、桃花扇,有的句子甚至直接以成语、典故、古诗词为意象张爱玲善于化用经典意象,她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她不是堆砌被用过无数次的 意象本身,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赋予意象以独特的内涵,这使她的比喻中含有深 厚的古典文学韵味。
如:1、以古雅的意象为喻体的: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 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金锁记》)那时已是上午四点钟左右,天上还有许多星,只是天色渐渐地淡了,像一幅 青色的泥金笺《第一炉香》)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种精致的仿古信笺,白纸印 出微凹的粉紫古装人像《红玫瑰与白玫瑰》)这三句话的喻体里都出现了 “信笺”,青鸟传情,鱼传尺素,信笺负载了不 尽的文化内涵在传统诗词中,信笺的意象也经常出现,如晏殊《蝶恋花》中的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苏轼《沁园春》中的“向彩笺写遍,相 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在张爱玲句子中,以“信笺”这一古雅的物象 为喻体,赋予了作品历史的背景和文化的深度,更显丰厚和古雅又如: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 鸟—I•邑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 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那时天色已经暗了,月亮才上来黄黄的,像玉色缎子上,刺绣时弹落了一 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屏风、缎子、香灰的意象也都使人联想起古旧的词曲,表述的都是孤寂、愁 怨、哀婉的情绪,如杜牧的《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留萤”,王安 石的《春夜》“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 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2、喻体化用典故和古典诗词的: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 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支桃花《红玫瑰与白玫瑰》)将普通人的一生设喻为“桃花扇”,实际上是巧妙化用了桃花扇典故,并且 传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新意:“桃花”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虚空而已,从而传达出 悲凉、无奈的生命感受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 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 痣《红玫瑰与白玫瑰》)用“床前明月光”来比喻温柔的纯洁的情人,像月光一样撩拨人心,显示出 一个备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女性的特有敏感和才情又如:手帕湿淋淋的,玻璃上流下水来,又有点像“雨打梨花深闭门”《多少恨》)她穿着件袍子,想必是旧的,因为还是前两年行的大袖口苍翠的呢,上面 卷着点银毛,太阳照在上面也蓝阴阴的成了月光,仿佛“日色冷青松”(《多少恨》)这些古雅性的喻体的使用宛然打开了一幅又一幅古雅悠远的画面,无数鲜活 的形象摇摇跋涉,从远古直逼现代,形成张爱玲作品中更为深广和厚重的底蕴二)喻体的世俗性张爱玲曾经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保存古典文 学雅的一面的同时,从市井生活中撷取了大量素材用作比喻的喻体,并融入了自 己对市井人生的独特感悟,仿佛信手拈来,不留痕迹,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细心观 察和感悟,如:黄头发女人声音甜得像扭股糖,到处放交情。
《桂花蒸阿小悲秋》)包在一层层衣服里的她的白胖的身体,实哚哚地像个清水粽子《留情》)她的下巴与颈项瘦到极点,像蜜枣吮得光剩下核,核上只沾着一点毛毛的肉 衣子《年青的时候》)她梳髻,漆黑的头发生得稍低,浓重的长眉,双眼皮,鹅蛋脸红红的,像咸 鸭蛋壳里透出蛋黄的红影子《相见欢》)全少奶奶年纪还不到四十,因为忧愁劳苦,看上去像个淡白眼睛的炬鸡《创世纪》)(三)喻体的西方文化特征张爱玲从小生活在十里洋场的上海,后又到香港求学生活,使张爱玲对西方 文化有了较多的了解,这在她的比喻中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体现例如:谁知她上次在电影院里遇见的那个人,这时候也来到这里,觉得这橱窗布置 得很不错,望进去像个圣诞卡片……(《多少恨》)圣诞是西方宗教文化中的典型象征,它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 日,张爱玲以“圣诞卡片”作比,突出这橱窗的热闹和喜庆,既有表层外观的相 似,又有深层体验的相似生命像圣经,从希伯莱文译成希腊文,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从拉丁文译成 英文,从英文译成国语翠远读它的时候,国语又在她脑子里译成了上海话那 未免有点隔膜《封锁》)以圣经来比喻生命是张爱玲独特而又奇妙的创造对在上海一所高校里教授 英文的吴翠远来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遍又一遍单调的循环就是生命的轨迹, 如同圣经的每日被重复,这也是张爱玲对于都市人生的生动诠释。
四)喻体和本体的疏远比喻的审美效果,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正如钱钟 书指出:“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 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 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 2 大多数的作家常常强调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力求贴切的表达效果,张爱玲 却反其道而行之,刻意拉开本体、喻体的距离,追求二者的疏远,达到陌生化的 审美效果,使人耳目一新,击节叹赏具体体现为:1、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着动静转换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瓷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 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 来了《第一炉香》本体是静止、白皙的“手臂”,喻体是倾洒而出的“热腾腾的牛奶”,这里 写出了薇龙对乔其乔的一见倾心,在风流倜傥的乔其乔的目光中,情窦初开的少 女薇龙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跳荡,从内心到肢体,整个人都如牛奶一般洒泼了出 来振保在喉咙里“恶”地叫了一声,立即往外跑,跑到街上,回头看那崔巍 的公寓,灰赭色流线型的大屋,像大得不可想象的火车,正冲着他轰隆轰隆开过 来,遮得日月无光。
《红玫瑰与白玫瑰》)2钱钟书《钱钟书集•七缀集》,三联书店,2001年,第50页这里写的是振保听到娇蕊向她的丈夫 振保的朋友提出离婚时的恐惧 心情,把静止的房屋描写成极具破坏力的奔驰的火车,生动贴切地反映出振保对 一旦东窗事发,身败名裂的后果即将降临的极度恐惧和自顾不暇类似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着动静转换的例子还有:溅了点肥皂沫子到振保手背上他不肯擦掉它,由它自己干了,那一块皮 肤便有一种紧缩的感觉,像有张嘴轻轻吸着它似的《倾城之恋》)这穿堂在暗黄的灯照里很像一节火车,从异乡开到异乡《倾城之恋》)地板正中躺着烟鹂的一双绣花鞋,微带八字式,一只前些,一只后些,像 有一个不敢现形的鬼怯怯向他走过来,央求着《倾城之恋》)黄粉栏杆上密密排列着无数的乌蓝砌花盆,像一队甲虫,顺着栏杆往上爬, 盆里栽的是西洋种的小红花《连环套》)2、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着有生命事物和无生命事物的转换整个的雨天的乡下蹦跳着扑上身来,如同一群拖泥带水的野狗,大,重, 腥气,鼻息咻咻,亲热得可怕,可憎《连环套》)在微光里,一个个字都像浮在半空中,离着纸老远流苏觉得自己就是对 联上的一个字,虚飘飘的,不落实地《倾城之恋》)她的手臂,白倒是白的,像挤出来的牙膏。
她的整个人像挤出来的牙膏,没 有款式《封锁》)这三句的本体和喻体在有生命的人(动物)和无生命的事物之间做了一个 转换:雨天像野狗一样肮脏,令人可憎;把流苏比作对联上的字恰如其分地描述 了流苏的生存状态——在时间静止的白公馆,人无所凭依,爱无所凭依,前途无 所凭依;把吴翠远比作牙膏,写出了她毫无个性的单调乏味,乏善可陈张爱玲常常独具匠心,在相去甚远的两类事物中找到相关联的特征,在截然 不同的事物中发现别人未曾发现或难以发现的相似点,把远隔千山万水的本体和 喻体出人意外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无理而妙的境界,造成审美愉悦结语与张爱玲同时代的女作家苏曾经这样评价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我读张爱 玲的作品,觉得自有一种魅力,非急切地吞读下去不可……她的比喻是聪明而巧 妙的,有的虽不懂,也觉得它是可爱的……” 3张爱玲的小说妙设譬喻,匠心独 具,其本体和喻体富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本体具有广泛性,喻体具有深刻的文 化性,显示出雅俗合璧,中西交融的文化意味来,同时,本体和喻体的疏远为张3子通、亦清《张爱玲评说六十年》,华侨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80页爱玲小说构造出了独特的审美效果,营造了独具匠心的比喻世界。
参考文献[1] 萨丕尔.语言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 子通,亦清.张爱玲评说六十年[M].北京:华侨出版社,2001[3] 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 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