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亚历山大xiangguan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KB
约10页
文档ID:40916733
亚历山大xiangguan_第1页
1/10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 xiangguanxiangguanpia 一篇过去翻译的东东上来(一)以下的东东译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一位历史学博士个人网站上的资料,无授权是肯定的了,不过只要没人转载(废话,谁转载你这没水准的翻译干嘛?) ,搁在这里应该没关系的吧??嗯,是关于赫菲斯提昂的生平的,算是篇简略的传记吧不熟悉亚历山大帝国历史的就不要往下看了,免得被我误导-_- 不知道亚历山大和赫菲斯提昂之间关系的人也可以不用往下看了——要不是因为怨念我家小赫只能做万年影子,我费劲翻这个干嘛??以上?下面是正文(略有删节):?赫菲斯提昂(Hephaistion)是亚历山大最好的朋友,从小和他一起长大他们至少在少年时就已经相识了,而且彼此年龄相仿也就是说,赫菲斯提昂出生于大约公元前 356 年(尽管人们有过不少猜测和推断,但他出生的确切年份至今不为人知我认为他大概比亚历山大年长一岁左右) 他父亲叫阿明托,据说是培拉人他是在米萨陪伴亚历山大一起在亚里士多德门下学习的几个男孩之一,也是亚历山大的童年玩伴后来亚里士多德曾和他保持书信往来,另一位哲学家赞诺克拉底(Xenocrates)也一样 从这一点推断,他应该是个文化修养很高的人(或者是他能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 。

而他后来的表现证明,他在后勤和外交方面的才华的确比战略战术更为出色,克提斯(Curtius)也曾说过,他是国王的高参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他是以头脑而不是以武力见长的人 鉴于他能够和王子一起被抚养、一起受教育,那么他的父亲很有可能是腓力二世的战友,所以他应该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而且倘若他父亲的身份果真如此,那他也有可能在少年时期担任腓力的侍从他母亲的姓名已经无从考证,其他亲戚的名字也都湮没无闻(尽管他祖父可能叫做 Demetrios) 唯一值得挖掘的细节就是他父亲的名字——阿明托和阿明塔斯是同一个名字的两种拼法,就像斯蒂芬和斯蒂法诺或者是玛丽和玛丽亚一样阿明塔斯是马其顿人常用的名字,而阿明托则是希腊人惯用的所以这可说是有一点点奇怪而且,赫菲斯提昂这个名字在马其顿也不是很常见当然,这里面的意思任何人都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但无论如何还是值得注意的总之,他们一家人貌似和希腊颇有渊源,其中雅典的可能性最大 ?赫菲斯提昂的名字初次出现在亚历山大南征北战的历史里,应该是拜他们在特洛伊古城的祭祀所赐当亚历山大跨过小亚细亚海峡入侵波斯时,登陆的地点就在特洛伊在那里,他做了一系列富有深意的事,其中包括向阿喀琉斯的坟墓献祭。

而向阿喀琉斯的密友帕特洛克罗斯之墓献祭的则是赫菲斯提昂,这可算是他们之间感情的最佳注释亚历山大本身就喜欢通过戏剧化的举动表明自己的态度,况且《伊利亚特》在马其顿人(而不仅仅是亚历山大)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对他们而言,这绝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故事,因为他们自己所向往的正是生活在故事里那个被英雄们的荣光所照耀的年代 在那之后,亚历山大继续挥师前进,并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中与部分波斯军队遭遇他赢得了战役,但几乎赔上了自己的性命救他一命的并不是赫菲斯提昂,而是他奶妈的弟弟克雷图斯实际上直到第二次大型战役时,赫菲斯提昂的名字才又一次出现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这就是伊萨斯战役关于这次战役,流传着一个有意思的传说:当天早上,亚历山大的将领们都前往他的军帐等待最后的命令,这时赫菲斯提昂露面了,并向亚历山大致意道:“祝您健康” ,而不是“祝您愉快” 这就相当于用“再见”或“晚安”代替了“你好”或“早上好” 将领们认为这是一个凶兆(希腊人是很迷信的) ,他们觉得这预示着亚历山大会葬身于此亚历山大却不这么看,反而解释说这是希望他健康平安,因此也就意味着他会活下去他的思维的确很敏捷,但这个故事的奇怪之处在于,为什么赫菲斯提昂只是有些窘迫,却一点都没有因为自己的“口误”而惊恐不安。

我个人的看法是,他当时正要离开皇帝的军帐,而不是进去也许亚历山大在如此重大的战役前夜需要他最好朋友的陪伴(其实我很怀疑他究竟能不能睡着) 史料上并没有记载赫菲斯提昂在伊萨斯战役中身处何方,但浮雕中显示他在马背上同亚历山大并肩作战这次战役之后,我们再一次听到了他的名字亚历山大理所当然地赢得了胜利,大流士三世仓惶败走,丢下了他的金银珠宝和妻儿老小——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大流士在战前并未将亚历山大放在眼里于是亚历山大顺理成章地将大流士的财物席卷一空——奢华的帐篷,巨大的浴盆,舒适的寝床,成堆的黄金……还有大流士的妻子、女儿和母亲当然了,这些女眷们以为等待着她们的将是战争中被俘的女人们通常所无法避免的命运——遭到强暴但是亚历山大派人带口信给她们,保证她们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她们并不相信这样的说辞,所以他决定亲自去向她们说明情况,和他同去的还有赫菲斯提昂因为赫菲斯提昂的个子比较高,而且相貌也更俊美,大流士的母亲错把他当成了亚历山大,并向他行礼一旁的侍者提醒她搞错了,于是她想重新向亚历山大行礼但亚历山大拦住了她,并说:“没关系的,母亲,他也是亚历山大 ”此事有力地证明了一点:心情好时,亚历山大是很愿意给予弱者尊重与同情的。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尤其喜欢拿它作为绘画的题材但是阿里安很怀疑它的真实性也许确有其事,也许只不过是人们的虚构而已但就算这只是个传说,也必然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否则不会被交口称颂,世代相传就在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克提斯写下了所有亚历山大的传记中对于赫菲斯提昂最详尽的评论:“到目前为止,赫菲斯提昂是国王所有朋友中最亲密的一个,少年时和他同窗,并且为他所有的机密事件出谋划策没人能够建议亚历山大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赫菲斯提昂却可以,而且他能够巧妙地运用自己的影响力,让这一特权看起来像是国王授予的,而不是他自己滥用的还有,尽管他和国王是同龄人,但个子却比国王高,也更强壮 ” 伊萨斯战役后,赫菲斯提昂得到了他的第一个重要任命亚历山大决定不追击大流士,而是继续沿着海岸线进军,逐步占领波斯湾的港口,从而摧毁他们的海军但他也不能丢下自己的舰队,不然补给线就会被切断当占领了港口城市之一的西顿(Sidon)之后,亚历山大委派赫菲斯提昂替这座城市挑选一个新的统治者在属下的协助下,赫菲斯提昂最终确定了继任人选:此人名叫Abdalonymus,出身于古老的王室家族,彼时大概只是一个生计窘迫的农民,不过为人倒是无可挑剔的清白诚实。

传说赫菲斯提昂和他的部下们是在 Abdalonymus 为园子除草时找到他的,这说法听起来有点太过离奇(OK,就当我是个怀疑论者好了) ,但这无疑是个明智的抉择因为 Abdalonymus 的统治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著名的亚历山大石棺实际上是 Abdalonymus 的石棺,因此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赫菲斯提昂会在石棺画面中处于如此显赫的位置了 完成了这项任务之后,赫菲斯提昂被任命为亚历山大舰队的指挥官(船只基本上来源于改旗易帜的波斯舰队) 不久,当大军在严酷的环境中向南逼近埃及时,这支舰队负责在沿岸解决补给问题拿破仑曾经说过,士兵们不可能饿着肚子行军同理,赫菲斯提昂绝不能把差使办砸,不然整个军队都会葬送在他手中,因此这是个十分重要的任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赫菲斯提昂一度又被派去负责军需供应之类的事务在此期间,德摩斯梯尼的一位朋友拜访了他,希望他能在国王面前替德摩斯梯尼美言几句(德摩斯梯尼是亚历山大在雅典的几个政敌之一,此时也慑于亚历山大的赫赫战功) 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是否应允了此人的请求,但他此时必定已被人们目为朝中重臣,否则德摩斯梯尼不会想要寻求他的帮助 也正是在埃及时,亚历山大进行了一次著名的长途跋涉:深入今日的利比亚沙漠境内,到绿洲之中的西瓦(Siwa)城去瞻仰阿蒙神庙,同时祈求神谕。

随行的人员并不多,其中一个就是后来建立了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托勒密史书上记载,亚历山大没有把阿蒙神的神谕告诉任何人,但是否连赫菲斯提昂这个“一切机密的参与者”也没有告诉,那就不得而知了 其后,赫菲斯提昂便又一次从历史学者笔下销声匿迹了他再次登场是在高加米拉战役时,这是同波斯人进行的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场在亚历山大的凌厉攻势下,大流士毫无悬念地战败,并且故伎重演,落荒而逃交锋之前,赫菲斯提昂很可能负责指挥部分士兵渡过底格里斯河进行侦察活动;但这次有资料确切地显示,在战役中他身处最前线,和同袍一起浴血奋战,手臂还被长矛刺中,负了伤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尽管赫菲斯提昂可能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能上阵厮杀战略和肉搏是两种不同的技能,不是所有的勇士都能成为军事家,同样,也不是所有优秀的将领都拥有出色的格斗技巧 这次战役之后,亚历山大抵达巴克特里亚,俘获了杀掉大流士并自封为大帝的巴苏斯(Bessus) 此时他本人也自视为大帝,自然不喜欢有人跟他竞争这个头衔(尽管他声称这么做是为了替大流士复仇) 在巴克特里亚,赫菲斯提昂被委派了更多负责供给的任务随后,菲洛塔斯出事,半数骑兵队随之被归入他的麾下,这是军中最有权势的职位之一。

菲洛塔斯和他父亲帕米尼恩之所以被肃清,据说是因为他们密谋暗杀亚历山大但很多人都怀疑这一说纯属子虚乌有,他们认为亚历山大一手制造了此事,目的是为了彻底铲除帕米尼恩家族的势力帕米尼恩是腓力时期最出色的将领,也是他的好友,在军中的权势和威望都很高,而且一直跟亚历山大意见不合怀疑“阴谋说”本身就是个阴谋似乎有点太过怀疑主义的论调了(马其顿王国的朝廷毕竟不是中央情报局) 菲洛塔斯可能确实没有参与密谋——尽管他是因为这个罪名被指控,并最终被杀害的——但他的确也要负部分责任——当你知道有人阴谋刺杀国王的时候,你不能不向国王报告而因为菲洛塔斯是帕米尼恩的长子,亚历山大知道他不可能留下根基深厚的帕米尼恩,为日后埋下隐患当时帕米尼恩正在后方负责军需供应,所以亚历山大派人暗杀了他这一手非常漂亮,但故事本身却并不美好,不管你怎么解读它 那么,在整个过程中,赫菲斯提昂又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菲洛塔斯被捕之前,亚历山大召集了他最亲近的谋士和朋友商量对策国王自己倾向于宽大处理,但其余的人——尤其是克拉特拉斯——极力劝说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也许他们真的相信菲洛塔斯参与了密谋——危机当前时,人们一般都很难保持冷静和清醒;而一旦某种观点在头脑里扎根,再想修正就来不及了。

最终的决定是对菲洛塔斯用刑,以便让他供出同党;而赫菲斯提昂就是三个审判者之一,另外两个是克拉特拉斯和菲洛塔斯的妹夫 Coenus 这同样不是个美好的故事,但这三个人的动机是什么?克拉特拉斯自高加米拉战役以来就被视为帕米尼恩的接班人,除去亚历山大之外,他可能是同侪中最有天分的军事家,而菲洛塔斯则是他事业上的对手据普鲁塔克记载,早在进军埃及时,克拉特拉斯就曾诽谤过菲洛塔斯,只不过那时亚历山大没有相信由此看来,克拉特拉斯想要扳倒菲洛塔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样的天赐良机他当然不会放过(别忘了马其顿朝中诸将的竞争一直很激烈,大浪淘沙过后才能留下真金) 至于菲洛塔斯的妹夫么……他不想和帕米尼恩家族一起倒霉,他必须和菲洛塔斯以及他的家庭划清界限,不然就会搭上前途甚至是性命最后,我们来看看赫菲斯提昂和克拉特拉斯还有 Coenus 不同,他并没有明显的政治上的目的和企图这使得一些人猜测他这么做纯粹是因为人品问题,再不然就是为了得到菲洛塔斯的军权但他没理由认为菲洛塔斯倒台后军权便可以归他所有,不管怎么说,克拉特拉斯才是更合适的人选这或许也就是亚历山大没有把骑兵部队交给克拉特拉斯指挥的原因:他怀疑他的动机不纯。

实际上,赫菲斯提昂的确有他私人的理由——其实也是最明显的:为了保护亚历山大而进行报复尽管他可能并不相信菲洛塔斯确实是密谋者之一,但仅仅是知情不报这一条,就足以使亚历山大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送命作为亚历山大最亲密的友人,赫菲斯提昂当然会狂怒以至于报复菲洛塔斯(这一反应不值得钦佩,但至少能够令人理解) 菲洛塔斯被处决后,亚历山大命令克雷图斯和赫菲斯提昂分掌骑兵部队的指挥权他不想把自己最精锐的部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