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烟的掌故) 烟,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美国人称抽烟为“20世纪的鼠疫” 烟草的祖籍是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发现吸烟的人,是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据说当时住在那里的马雅族居民,常用烟草敬神,于是执行祭祀的僧侣们便染上了抽烟的嗜好后来经过哥伦布的介绍便普及到世界各国烟草传到欧洲,欧洲第一个吸烟的人是西班牙水手赫列查,他航行回国时,西班牙人首次看见他“忽然从口和鼻子里冒出阵阵浓烟”,心惊肉跳,人们说他定跟狱里的魔鬼有什么勾搭,把他关进监狱 在国外,曾有“吸烟斩首”之说16世纪的英格兰地方,全身武装的卫士把一群捆绑的吸烟犯押处刑场斩首俄国沙皇米海伦尔对吸烟者的处置更为残酷,以鞭笞、割耳、削鼻、流放乃至死刑大约在162022,吸烟传到日本,几年后,日政府命令禁烟,凡抽吸这“罪恶之草”者处以监禁,没收其财产1615年波斯国的法律规定:犯“吸烟罪”的人被捕后要罚食骆驼粪1628年的一个夏天,波斯士沙西菲一怒之下,将捉来的7个烟贩子吊在树上,然后将烧熔的锡水灌进他们的咽喉吸烟传至英国不久,詹姆斯一世曾下令严禁种植、买卖,进口并查封烟草公司,铲平烟草田,他亲自撰文痛斥烟害:“其物可恨,其味可习,坏人之肺,伤人之胸”。
国会议员罗查尔多很不满意詹姆斯一世的禁烟之举,在议会上他疾呼:“烟草来自天国,不能违反上帝的旨意詹姆斯二世立即下令解除了罗查尔多的职务,并充军惩罚 烟传进中国时,各地吸烟之风大盛,其至连“青闺稚女”也吸起烟来,人们把它作为珍品看待,和“镜奁牙尺”并列,豪富人家更把它当作主要的奢侈品之一 吸烟传入中国虽较晚,但发现烟害却很早崇祯12年(即1639年)有一乡村举人赴京考试,在途中他大吸特吸起烟来,因吸烟过量,受毒太深,结果不但功名没捞到手,反而一命鸣呼了 吸烟是好是坏,历来争议颇多明代末年就有激烈的争论赞成者认为吸烟可提神,是好事;反对者,认为烟性燥,伤肺,是坏东西医生曾剖开长期吸烟者的尸体,发现两肺皆有病块,质若腐木,崇祯皇帝权衡利弊,确认吸烟危及社会,于是下诏,严禁种植和吸食烟草崇祯12年,皇帝发布了一个命令:“吃烟者死”他禁烟的原因,是因为“吃烟”这两个字与“吃燕”谐音(明代都城在北京属燕地,又称“燕京”),皇帝认为这两个字太不吉祥但是,烟利很厚,不让吃烟,国家的税收减少了所以后来洪承畴又奉请“开其禁”,百姓又吃了起来,但吃烟者不敢再说“吃烟”,而起了一个雅号,叫“熙朝瑞品”随后,大概是受到那时俄罗斯正在禁烟的影响,所以便下禁令。
由于烟税太大,因此禁令不长,到了崇德六月二月,皇帝又借故下了台阶 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曾下过一条禁止吸烟令当时朝中许多王公大臣是“瘾君子”,溧阳史文靖、海宁陈文简嗜烟如命,长烟袋一刻也不离手一次,康熙皇帝南发,驻驿德州,他听说史文靖公和陈文简公嗜好吸烟,便将他两人召来,每人特赐一杆用水晶石做成烟管的烟袋,让他们吸起来两人不敢违命,当着康熙皇帝的面,装上烟丝,点着火吸起来,水晶烟管是透明的,烟吸起来后,见烟管内,有条通红的火焰,似一条火龙似的,哧哧地直往上冲,顷刻之间,烧到辱边,把二公吓坏了,急忙丢下烟管,再也不敢吸了从此康熙皇帝又传旨,命令天下禁止吸烟后来,有个学士作诗一首,以记此事: 碧碗琼浆潋滟开,肆筵先已戒深杯 瑶池宴罢云屏敞,不许人间烟火来 纸烟是怎样来的呢?据说1832年埃及士兵围攻土耳其大本营圣卓恩得城时,埃及士兵和截获运烟叶的骆驼队齐行,当时没人带烟斗,于是大伙想办法,一个士兵将烟叶用包子弹的纸包起来吸,在旁的士兵见了照这样做,从此,纸烟便问世并流传开了 [摘自美国《世界日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