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经历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佑党籍(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或为汉国公王准孙女),也知书善文可谓书香门第、生活优裕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开封)、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在元符三年(1100)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八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是太学生,喜好收藏前代石刻,后成为出名金石家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她们竭力打击旧党,“籍记元佑党人姓名,不得与差遣”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ﻫ 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少卿。
她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经她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后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当时蔡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但因查无实据,因此只追夺了赵挺之的官职赵明诚兄弟也许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ﻫ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以上她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碑、文物大概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任满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她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收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获得了很大的成绩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京次年,金兵攻陷青州,北方大乱,李清照与丈夫南渡避难,仓促之下放弃了大量文物《金石录后序》:“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南京)这些来不及带上的书册什物,被留在赵家青州故第,堆满了十余间屋子,最后被乱兵所焚。
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南京)南渡后,李清照极关怀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体现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1129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她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去世她怀着极大的悲哀敛葬了丈夫,并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她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她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她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据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之后,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其中,在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
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所有散佚,令她饱受打击最后,在绍兴二年(1132),又从越州移居杭州传说此年,李清照再嫁张汝舟,但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这期间她不仅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并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单一身,各地漂泊晚景颇为凄凉朱彧《萍洲可谈》说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碧鸡漫志》中说:“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最后卒于1155年前后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孙氏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二、词学成就1.词学理论早年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觉得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因称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称柳永词,“变旧声作新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是宋代的重要词论而她的诗、文讲历史,谈世事,论文艺,题材范畴比较广阔南宋时期,诗文的思想性提高了,体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
如《咏史》诗和《夏日绝句》,通过对嵇康“至死薄殷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的赞扬,批判了伪楚政权,指责了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政策,体现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绍兴三年(1133)写的《上枢密韩公诗》,体现了作者对北方的家乡和人民的怀念,并鼓励使者充足估计使命的艰劬,勇敢地维护朝廷的尊严她在绍兴四年写的《打马图经自序》和《打马赋》,真实地记录了人们在战乱中的流离迁徙,体现了主张秣马砺兵、抗击金人、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这一时期她创作的诸多诗、文都是针对时事刊登自己的意见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2. 前后期词作(1)前期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辞别相思(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怀念)如〔如梦令〕(PPT)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PPT)、〔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单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体现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诚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种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这种批评正阐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2) 后期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暮年飘零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转为凄怆沉郁,重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怀念中原家乡,如〔菩萨蛮〕写的“家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以往的生活,如出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ﻫ 她在词中充足地体现了自己在孤单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体现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哀,〔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本上产生的,因此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宋史·艺文志》中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既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3. 词的艺术成就ﻫ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词论》极注重词的特殊风格和协律性,因此可以独辟门径,在丰富词的体现手法上作出了突出的奉献李清照是抒情的能手,她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抒情词,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闺中生活和流落他乡的思想情感她巧于构思,常常选用某些生活片段写入词中,极具体、细致地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通过“也拟泛轻舟”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矛盾,来体现自己的痛苦处境她又善于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写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如〔永遇乐〕中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写自己情怀之恶;〔一翦梅〕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状来写相思之深她的抒情既委婉、含蓄,又极其自然,毫无矫揉造作的毛病她的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象〔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即被夸奖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黄了翁《蓼园词选》),很值得注重ﻫ 李清照词的语言更是独具特色,优美、精致,却不雕琢求工她在遣词造句上很有发明性,象她笔下的花树是“宠柳娇花”,“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又以“黄花瘦”比人,都十分新颖、清丽。
她还常常以“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正像彭孙□所说:“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李清照的词富有音乐美,她极注意“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词论》)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的持续运用,像〔声声慢〕的开头一连用了14个叠字,其独创性为历来评论者所盛赞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仿窗体底端一、 导入豪放派——男性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与超脱放达情怀婉约派——女性词人遭逢国难、几经飘零之后的浓重愁绪二、朗读请人们预习,解说拼音和难解的字词(PPT),理解全诗大概内容一齐朗读解说朗读要点:低沉、缓慢示范朗读一齐朗读三、解词问:找出“词眼”:“眼”,传神之所词眼”,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 答: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拟定--“愁”字 这首词只在结尾点出一种“愁”字,但综观全词,一字一句、满是悲愁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入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让我们将词句一一解读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此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教师引导:挖掘“寻寻觅觅”这四字背面隐含的信息;挖掘“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背面隐含的丰富情感这14个叠字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音调和谐是一种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因此这14个字虽是重叠使用,却绝无反复累赘之感,朗读起来,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种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你能感觉到她心中塞满了愁苦,她需要发泄,需要倾诉,她想一口气把心中所有的愁苦全都吐出来细细地体味,开篇的“寻寻觅觅”是寻找的动作,词人就仿佛有什么东西丢掉了同样这东西是什么呢?是流亡此前安定、闲适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时的情意,还是心爱的金石拓片?词人“寻寻觅觅”地找,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干得救似的这反映词人内心空荡,无可排遣寄托然而寻找的成果是“冷冷清清”,不仅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包围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一句“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此三句,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词人孤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
感情逐级进一步:动作(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冷清孤寂)——心情(凄冷惨愁)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两句,要说的是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