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资助工作问题及对策探究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以公办院校的管理、师资、品牌等优质教育资源,联合社会力量及其资金兴办的新型高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针对民办高校自身特点进行问题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对民办高校资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 民办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组织机构不完善,资助队伍缺乏稳定性 民办高校发展未到成熟期,还存在着未设立独立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现象,资助工作一般设在某个部门分管认为资助工作就是奖、助、补、贷的一般性事务,忽略了资助管理队伍的建设,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流动性相对较大,影响资助管理队伍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资助体系不健全,资助力度有限 民办高校由于其办学条件、办学层次等限制,除了国家层面的奖助学金、贷款、服义务兵役资助外,一般只设有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等项目,所涉及的资助范围小同时,由于独立学院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很难从事业收入中提取5%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有限 3.资助对象难确定,标准模糊 民办高校因其学生高昂,入学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普遍较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难发现、难界定。
同时由于目前认定所依据的材料可信度不高,界定比较模糊,缺乏科学量化认定标准的问题普遍存在 二、民办高校资助工作问题对策 1、完善组织机构,打造专业化资助队伍 完善组织机构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基础必须成立独立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作为资助的职能机构,全面统筹资助工作资助管理中心聘请专职资助管理人员,给予资助管理人员适当的职业指引或岗位补贴,建立层级分明,责任明确、分工有序、责任到人的资助工作管理服务系统 2、健全资助体系,拓展资助渠道 一方面,不断完善奖、助、补、贷、勤等现有的资助体系,结合学院实际开辟新的政策补充体系,如可以适当增加“绿色通道”学费缓交等形式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压力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要积极拓展社会资源补充资助体系,应积极服务于社会,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投入到助学行列,创办校友会、加强校企合作 3、科学鉴别资格,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科学鉴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前提,民办高校要建立一套科学化、操作强的评价体系第一,程序要科学首先,要将学生上交的申请材料、贫困证明、低保证等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其次,要与学生进行深入面谈,全面观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再次,班级评议小组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经济情况、消费水平、生活状态,结合学生的申请陈述,班级评议小组用量化评分表对学生进行评分第二,投诉机制要完善通过班级、院系、全院多级别进行公示,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监督机制第三,对于家庭重大变故或自身重大疾病等特殊状况,要针对性、及时性地做好资助工作,确保各项资助真正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