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点绛唇·咏梅月》鉴赏及译文

欣***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KB
约4页
文档ID:210248015
《点绛唇·咏梅月》鉴赏及译文_第1页
1/4

《点绛唇咏梅月》鉴赏及译文《点绛唇咏梅月》鉴赏及译文 宋朝:陈亮 一夜想念,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持久君知否?雨僝云僽倦,风格还仍旧 《点绛唇咏梅月》古诗简介 《点绛唇咏梅月》是南宋词人陈亮所写的一首咏物词,被收入《全宋词》上片写月光照射着水边梅影,自己小坐窗前,幽情、暗香交错畅通领悟下片写清辉幽芳伴我入梦,梦中向千里外的友人致意,并表明即便风雨糟蹋,自己高尚的情趣也不会改动词人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用月和梅历尽糟蹋而质量仍旧来表达词人屡遭冲击而毫不屈从的心里质量 《点绛唇咏梅月》翻译/译文 整夜怀念着远方的知音,在明澈的池水边,横斜着消瘦稀少的梅花影子 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好像白日相同,那一缕缕情思、一阵阵暗香,都透出在这幽静的夜晚 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将伴人进入梦乡,梦中很可能见到远在千里外的持久怀念的知音 你知道不,纵然屡遭风吹雨打的糟蹋,梅的质量仍是固不自封 《点绛唇咏梅月》注释 ①点绛(jing)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佳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得名。

②水边清浅横枝瘦:横(hng)枝,指横向生出的梅枝瘦,指梅的枝条稀少水边”句,化用林逋(bū)《山园小梅》诗意其一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起浮月傍晚其二云:“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句意为明澈的浅水池边横斜着稀少的梅花枝条 ③小窗如昼:描述月光亮堂,照得窗前好像白日昼:白日 ④共:和 ⑤俱:一起 ⑥透:透出,透过 ⑦清入梦魂:即“魂入清梦"的倒装,指梅和月的魂灵质量进入了我清幽的梦境 ⑧千里人持久:“千里”句,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句意意为祝福千里外的知音海枯石烂 ⑨雨僝(chn)云僽(zhu):梅月饱尝雨和云的糟蹋僝僽:糟蹋黄庭坚《宴桃源》:“气候把人僝僽,落絮游丝时分 ⑩倦(jun):指多次(遭受雨和云的糟蹋) ?风格:质量和情调,此处专指质量 ?仍旧:像曾经相同,指质量不变 《点绛唇咏梅月》发明布景 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季,词人从浙江东阳赶赴江西探望自己的老友辛弃疾,两人共商康复华夏、抗击金军的大计,而且邀请了别的一位朋友朱熹来到紫溪(今江西铅山南)团聚。

词人与辛弃疾先是一起旅游了鹅湖寺(今铅山东北),后来又赶到紫溪等候朱熹团聚,因为朱熹有事未能前来,词人所以便告别辛弃疾东归词人走后,辛弃疾作了一首《贺新郎》词,词人看到后,就写了这首词来赠答 《点绛唇咏梅月》赏析/鉴赏 “一夜想念”一句用拟人方法写梅花,“想念”竟至于“一夜”,体现了词人孤独寂寞之状水边清浅横枝瘦”一句化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起浮月傍晚”诗意,既写梅花的形象,亦暗写月水边清浅”是梅成长的环境;“横枝瘦”描述梅花的风味姿势;“瘦”字照顾上句,是“想念”的成果想念”是此词意脉想念”不得,故梦;梦不得,故千里寻人,遥致情怀;寻人致语仍难遗缠绵孤寂之情,遂有问;由问而杰出梅花在凄雨寒云之下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然后也就抒写出词人坚持正义不怕冲击百折不挠的品质,完成了意境发明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这两句咏月与梅上句写月,暗及窗内之人,“如昼”二字描绘了皓洁的月色,月照“小窗”,体现出室内人的.难眠之意;下句“情”因“想念”而生,“香”从嗅觉上写梅花,“透”字自月光转出,而用“共”、“俱”二字将三者严密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清入梦魂,千里人持久两句意蕴丰厚。

这儿的“清”既指月亮的清辉,亦指梅花的幽香;清辉幽芳伴人入梦,体现了梦境的调和、温馨千里人持久”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词意,写词人对远方友人的祝福,既含有想念之情,又私自关合一个“月”字,意境绵邈,宛转含蓄 “雨僝云僽倦,风格还仍旧这两句咏梅言志,先以疑问句杰出词情,继而写梅花遭受风雨糟蹋而风格还仍旧”,体现了梅花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梅花的“风格”,正是词人高尚质量和坚持正义、不怕冲击、百折不挠精力的标志 这首月下咏梅词,托梅言志,借月抒怀词人把梅、月、人有机地结组成一个全体来写,寥寥数笔,点染出梅花的幽姿清韵、暗香芳魂,也描绘出月亮的清辉,发明了一个清幽温馨而又模糊飘渺的境地通篇写梅月,却不道出半个“梅”字“月”字,而能尽得其象外之物,环中之旨,头绪井井可寻,是一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佳作这首词把梅的质量和词人的心境表达得弯曲尽意,饶有余味 《点绛唇咏梅月》作者简介 陈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为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陈亮“为人才华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着笔数千言立就”。

宋孝宗时,被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淳熙五年(1178年),诣阙上书论国务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状元及第,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务,未及至官而逝,年五十二宋理宗时,追谥“文毅” 陈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风格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传世 4 / 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