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 四 章,,,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实践表明,照搬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苏共二十大后,苏联经验一贯正确的的神话破灭,毛泽东强调要独立思考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视屏:论十大关系与探索走自己的路,这一报告确定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它就是“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根据这一方针,毛泽东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这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主要矛盾这时,国际国内发生一系列动荡不安的事件国际上,苏共二十大后,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弥漫着动荡不安的气氛,相继发生了波兰事件(又叫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帝国主义乘机掀起了反苏反社会主义的浪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苏共二十大:1956年2月在莫斯科召开赫鲁晓夫主要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指出斯大林主义的错误,还提出“三和”(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新理论这次会议是苏联历史乃至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评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揭了盖子,捅了篓子”小资料,波兰事件:1956年6月,波兰波兹南省斯大林机车车辆制造厂的工人为增加工资和减低赋税举行罢工、游行和请愿。
但是,市政领导拒绝接见在少数坏人煽动下,发生了骚乱政府下令平息,发生了流血事件有54人死亡,200多人受伤,300多人被捕 波兹南事件后,波兰统一工人党及其政府及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并于10月二届八中全会上顶住苏联压力,选举主张走波兰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哥穆尔卡为第一书记匈牙利事件:发生于1956年10-11月受波兰事件后的波兰政治局势的鼓舞,匈牙利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提出以反对苏联模式和苏联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十六点要求”,同时举行静默游行声援波兰人民对此,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和政府严厉禁止,从而引发了武装暴动苏联两次派兵镇压,造成匈牙利约2700人死亡,受伤13000人;苏军722人死亡、1251人受伤 西方认为这一事件是为了实现从“集权制度”向“民主制度”回归的“革命”;社会主义国家认为它是企图复辟资本主义在匈牙利国内对它的评价巨变前后截然相反:反革命案件人民起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抗击苏军入侵的16岁女孩,匈牙利事件50周年纪念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形势对我国国内也产生了影响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引起了部分群众的不满。
1956年秋冬,一些工厂、农村、学校出现了“闹事”现象这表明,在全党全国工作中心由革命转向建设时,面临着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报告,正处报告手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2、 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3、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据此,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4、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还特别指出,在我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矛盾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关于处理两类矛盾的基本方法,毛泽东指出:“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实行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毛泽东提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的方针 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 经济分配领域: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既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6、 关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 毛泽东指出: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1、中国共产党很早就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 民主革命时期,提出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抗战时期,提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 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2、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影响下起步的,加之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党确定以工业化为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我国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60多年前梁漱溟与毛泽东的一场争论,毛、梁在延安窑洞谈话,晚年梁漱溟,1953年9月,梁漱溟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发言说:“我想重点说的,那就是农民问题或乡村问题过去中国将近三十年的革命中,中共都是依靠农民而以乡村为根据地的但自进入城市之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干部亦都转入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得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往城里(包括北京)跑,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了矛盾。
有人说,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这话值得引起注意我们的建国运动如果忽略或遗漏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农民,那是不相宜的尤其中共之成为领导党,主要亦在过去依靠了农民,今天要是忽略了他们,人家会说你们进了城,嫌弃他们了这一问题望政府重视毛泽东说,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仁政的意思吧然须知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3、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化工业道路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 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工业与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同时并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在中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3、关于所有制结构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4、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经济、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的思想;陈云提出了要建立“适合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的思想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做到“两参一改三结合”;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5、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党的八大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反对官僚主义;加强对国家工作的监督;提出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法制 毛泽东还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较快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6、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毛泽东: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周恩来: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知识分子和科学文化工作的领导,善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使他们得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此外,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还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 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