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浅谈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摘要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两者之间互为依托、彼此影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分析局地天气和地方性气候文章对地形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归纳总结了几点结论 关键词:地形;气候;影响;关系1中国的地形与山脉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其中山地面积占3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位于第一阶梯;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面积占26%;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昆仑山与天山之间;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柴达木盆地:位于巴颜喀拉山与祁连山之间;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面积占19%;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占12%;丘陵面积占10%同时中国还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大小山脉纵横全国,按一定方向排列,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为主,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我国的气候分布情况 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 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是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2.1南北气温的差异 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年均温相差较大;受海拔影响青藏高原等海拔高处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闭塞的盆地及内陆低洼地区出现高温中心 2.2东西干湿的差异 受地形等因素制约的地区,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最为密切秦岭-淮河一带降水偏多西北内陆除_______西北部,大多是我国少雨地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干旱青藏高原上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由于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因此较为湿润 2.3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东西距离长,有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复杂多样的地形,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青藏高原形成高原气候,许多高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3西藏地形与气候 西藏高原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地势高、资源丰富、气候复杂多变等在我国版图上占据着无以伦比的地位西藏高原北起昆仑山,南至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 为广阔的藏北高原,往南是以雅鲁藏布江干流支谷为主的藏南谷底;高原东南侧是南北向的高山峡谷。
从南到北依次出现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气候类型对于西藏高原而言,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及多样的天气系统,西藏高原的气候表现出独特性和复杂性:(1)西北严寒干燥,而东南温暖湿润;(2)区域气候多样化,且呈现出显著的垂直气候带;(3)高原氧气少、气压低,稀薄的空气是其显著地特点因此,西藏特殊的地形,形成了其多样化的气候环境,也让西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地区,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冬季严寒且漫长,春季和秋季在这里几乎被忽略,而夏季温差较大,八月份白天的气温可达到10摄氏度以上,夜间的气温降至0摄氏度以下干季和雨季气温也很分明,夜多雨由于冬季西风和夏季西南季风的源地不同,性质不同,控制的时间不同,致使西藏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非常不均匀,干季和雨季的分野非常明显雨季中,多夜雨、多雷暴、多冰雹在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峡谷地区,自下而上,随着地势迭次升高,气温逐渐下降,气候随高度不同差异突出,形成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到温带、寒温带和寒带气候的垂直变化4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上述对地形和气候的对比分析得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不容忽视不同的地形,造就了不同的气候环境。
无论是西藏复杂的地形地貌,还是多样的干湿区和温度带,都表现出地形与气候之间紧密的关系在笔者看来,两者表之间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在地势低,无巨大障碍物阻挡的地区,洋面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气候温涧,这些地区通常物产丰富;反之在地抛高的地区,水汽受阻隔,不易到达,这些地区通常干旱贫瘠另外水资源也受地形制约,河流由高向低流经时,形成较大落差,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故在对流层中,同一纬度带,地势高低与气温成反比,降水在一定范围内,与地势高低成正比,到达最大降水高度后成反比2)高耸山脉对低空气流运行的影响主要有阻滞和损耗两种它可以阻滞北方冷空气和南上的暖空气,又可以使气流中的水分大大损耗,因此高耸山脉成为了气候的分界线,例如中国的秦岭由此可见,山脉对于气候的影响显著,也说明我国多山脉地区复杂的气候的原因特别是对于重庆等多山林而言,山脉对启用后运行的影响更加显著3)在同一纬度,由于地形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例如那曲冬季温度特别低,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京则因为地势低,因此温度较高因此,我国地域辽阔,复杂的地形结构,演绎出我国复杂的气候环境,南方北方的气候差异、江南雨季、干旱的形成,都说明了地形不同,所带来的气候不同。
4) 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较明显的差异,山地的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例如我国的长白山就呈现出这种明显的现象由于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因此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云贵高原对势力减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而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因此寒潮不易入侵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形和气候的关系可归纳如下1)地势的高低对气温影响较大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2)地形对气温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凸起地形(如山顶)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3)地形与降水受地形抬升的作用,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在迎风坡,由山脚向上降水量起初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增,到一定海拔降水量最大值,此后,降水量又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4)山脉与气候山脉往往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与纬线平行的山脉以南北气温悬殊为主,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以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旱为主,高耸绵延的山脉则是不同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参考文献 [1]李勇.中国地理第一章.中国地貌概况和气候[z].[2]中国政府网.地形[z].[3]梦泽.文科[z]. 第 6 页 共 6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