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广播电视传播¡第一章 广播电视传播体制传播体制的建立既是对无序发展的广播电视的一种职 业化要求,也是对广播电视事业形成与发展的一种确认和 保护,广播电视体制建立的同时也标志着广播电视事业的 成熟目前,广播电视体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公营电(视) 台、国营电(视)台和民营电(视)台由这三种基本类 型又发展出三种模式:公商并营型、国商并营型、合资经 营型¡公营类型公营类型的广播电视是指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 和政策制订,依法建立公共委员会管理电台、电 视台的经营过程委员会具有法人地位,通过国 会或议会对公众负责,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其权 力和义务其经费来源主要是社会捐款、收视费 和政府拨款此种类型的体制体现出较多的公共利益和目标 由于其相对独立于政府的直接“干预”,不受广 告商的控制,能够保持其客观中立之新闻机构的 理想形象,这在广播电视普遍商业化运作的当下 ,特别显示出其公共利益为上的社会理想这种体制的典型当属英国广播公司宗教、慈善等公共团体开办的非赢利性的电台 、电视台,也属于公营类型¡ 国营类型国营类型指由政府出资直接经营的电(视)台,它的 全部活动直接受控于政府或政府委派的政府机构管理。
其 主要负责人也由政府任命国营电(视)台的经费来源主 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或者收听、收视费支持我国广播电(视)台属于国营性质,但在经营方面又允 许走市场化道路,可以播出广告以获得经费国家经营主 要体现在政策制定、舆论导向监督和主要负责人的任命诸 方面¡商业类型商业类型指通过出售节目时间播出广告,以广告费和节 目延伸产品利润维持其运营和发展,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商业电(视)台走商业化之路,一切以市场需求为标准 ,其节目难免会收到经济利益的约束和影响,迎合广告主 或者广告产品的诉求的消费群在满足大众信息和娱乐需 求的同时,也会因为其商业化的品质而放弃公共的利益对于商业电(视)台的管理,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手段来 实施商业类型以美国最具代表性思考:为什么需要公共广播电视? 一:公共广播的合法性及合理性基础公共广播作为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诞 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这种制度设计的 目的,是为了对抗商业权力或者政府权力对 电波广播权的独断把持,换言之,是为了避 免借助电波进行传播的广播权,独断性地或 者制度性地落入商业或者政府的手中公共广播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础是, 广播权具有公共属性,所以要与商业权力和 政府权力相对“绝缘”。
可见,公共广播从诞 生之日起就是社会权力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 ,它的存在价值和作用意义远远超出了广播 行业本身二、公共广播发挥什么功用?公共广播的基本功能是提供信息、教育和 娱乐;其目标是促进服务的普遍化和服务的 高质量在上述三个服务领域中,普遍化是指公 共广播力求消弭社会服务中的显著真空区域 ;高质量则指公共广播提供的服务与其它性 质传媒机构的服务形成竞争和对比关系,从 而导致哼也整体服务质量标准的产生和不断 的提升在公共广播服务的三大功能中,最为重 要的,是它的新闻信息服务和多元的舆情观 点反映因为加入商业权力或者政府处于某 种考虑要遮蔽真相或者要压制表达的时候, 公共广播机构恰恰因为“价值无涉”而可以作 为社会的信息守望者和信息的传布管道,来 发挥某种校正力量正是由于有公共广播制 度和机构的存在,社会变动信息、各种立场 冲突和意见差异得以相对公开和比较充分的 信息成本的重要保证公共广播的存在,实际是作为一种防止商 业或者政府封锁和压制信息的充分传播的制 度和机构案例介绍¡ 美国的私营商业电视台:电视网、联盟台和独立电视台¡电视网:美国的三大电视网美国广播公司(ABC)、全国广播公司(NBC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除了自营电视台以外,都各自拥有 200座以上的附属加盟电视台。
电视网的主要机构有:电视网部、自 营电视台、新闻部等其中,新闻部的规模最为庞大电视网播出的 节目以信物那和娱乐性节目为主新闻节目通常是自己制作而娱乐 性节目则是从许多独立的制片公司购入联盟台: 联盟台的规模大小不等,一个中等电视台一般由一名总经 理挂帅,4个主要部门的负责人对他负责联盟台播出的节目来源主要有3个来源: 1、通过与电视网签订协定,从而获得电视网的节目 2、由电视辛迪加提供电视辛迪加提供的节目既有电视网 曾经播出过的反映尚好的节目,也有专为电视台制作的节 目 3、联盟台自己制作的节目主要是地方新闻、体育节目、 天气预报等¡独立电视台:独立电视台与联盟台的最大区别在于:独立电视台必须 自己制作大部分节目它吸引观众的主要手段是播放电影 和辛迪加制作的热门娱乐节目,特别是情节剧和探险片, 还有辛迪加或者本台制作的儿童节目和体育比赛的实况转 播第二章 广播电视传播功能一、传播新闻的功能由于广播电视的快速性、形象生动性,它在新闻信息广 播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使人们能在第一时间如亲临其 境一样去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新闻报道的理念也由TNT 改变为NNN传播学家施拉姆对受众选择媒介所作的总结描述:选择概率=报偿的保证÷ 费力的程度¡报偿的保证——扩大信息量•增加受众的未知因素•扩大有效信息量二、舆论监督的功能¡镜头规避与人文关怀三、传授知识的功能四、提供服务的功能五、愉悦身心的功能第三章 广播传播一、广播电台的含义广播电台是通过无线电或者有线电传播节目信号的广播电台传播的是由有声语言制作的节目广播天台的节目是供不确定的多数人直接收听的。
广播电台的组织、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设备标准都要符合政府主管部 门的有关规定二、广播电台的识别广播电台都有自己的台名、所使用的频率与呼号广播电台有明确规定,从播音开始、结束和换节目时要播报台名、 频率、栏目名称、便于听众收听与识别无线广播电台主要有两种技术传播声音信号:调幅(AM)或者调 频(FM)有线广播电台直接播报台名就可以了三、广播电台频率类别:广播电台的专业频率一般会根据内容或者服务对象 的不同区分类型:新闻电台、交通电台、经济电 台、娱乐(文艺)电台、音乐电台、老年电台、 少儿电台等等这些电台从名称上可以辨别其主 要传播内容和服务对象第四章 电视传播一、电视传播特性:电视与报纸、广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传 播所使用的媒介的不同,因此,电视传播既 遵循媒介传播的普遍规律,又有其作为电视 媒介的特性其传播特性主要表现在:一、时效性在电视传播中,时效性直接影响到新闻价 值的实现程度,这一点在电视新闻传播中体 现得尤为明显 一方面,与报纸、广播等其他媒介相比,由于 ENG设备和卫星中继技术的普及,电视新闻在传 播时效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抢时效”也就自然成 为电视新闻与其他媒介新闻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 。
另一方面,在电视媒介内部,新的传播技术的 普及,特别是卫星直播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中小 电视机构具备了与大机构竞争的技术平台,在传 播同质化的情况下,能否抢得先机就显得异常重 要,“抢时效”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电视媒介内部 竞争最重要的争夺点之一 二、现场性由于声画记录方式的存在,电视在传 播信息时可以很方便地展示现场在报道中 ,传播者可以将观众“带”到事件的现场,将 所述事件的实况“呈现”在观众面前,由观众 自己去看、去听、去观察,大大提高了信息 传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如何体现电视新闻的现场性:•重视现场画面的运用特别是一些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现 场画面,以及典型的现场音响、语言•强化记者的现场报道意识与后期由主持人播报相比,记 者在现场的随机报道无论在情绪上还是在现场气氛上都具 有更强的感染力•新闻报道时要尽量进入现场即使没有拍下事件发生时的 现场画面,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也还会有很多有用的信息 ;如果由于客观原因实在无法进入现场,也要尽量选择靠 近现场的地方做报道三、纪实性与报纸、广播媒介相比,电视立体化的信息传播使 它能呈现给受众真实、强烈而丰富的现场信号,能够对特 定时间、空间中,特定的人、事、景、物等可视形象和现 场氛围以及发自现场的各种声音进行过程化的记录和传播 。
当具体的事物的状况展现在观众面前时,观众犹如直接 在现场参与一般,能够获得某种身临其境的体验电视媒 介正是通过这种直观可感的视听形象信息,排除人们对于 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四、综合性: 综合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多种传播符号的综合运用电视是视听双线互补的传播媒介与报纸、广播相 比,电视拥有丰富得多的各种视听符号,足以构成多种多 样的节目形态信息经电视编码播出后,以直观具体的图 象、声音、文字等符号作用于受众的多种感知器官,这种 融形象、动作、声音、色彩、运动变化等视听形象于一体 的传播方式具有鲜明的大众性和独特的美感2、多种传播通道的综合运用随着电视制作技术特别是数码技术的发展,一个电视频道拥有了 同时传播两个以上新闻信息的能力比如,在正常新闻播出状态下飞 字幕播报重要突发事件;采用双视窗或多视窗技术同时报道在两地或 两地以上发生的事件;利用键控特技,在不改变整个画面的情况下, 在画面的局部嵌入另一画面元素组成新的画面;利用色键抠像特技, 将演播室主持人身后的背景换成新闻事件的现场画面,使观众即能感 受到现场的实况氛围,有能透过主持人的表情、语气加深对新闻事件 的认识;分割屏幕,主要空间用来进行正常的新闻报道,另有一小部 分空间以字幕形式提供一些与正在播出的新闻无关的其他信息。
这些手法的运用,一方面使信息的传播更 为丰富,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电视 的频道资源,使受众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 息量最大化,而且,当受众对一方面的信息 不感兴趣的时候,他还可以选择看另一方面 的信息而不至于马上换台五、亲近性:与报纸、广播等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相比,电视是迄 今为止最适于展现人际交流的媒介电视屏幕上传播者或 者与新闻相关的人物的有声语言、体态语言使他们与观众 之间能够产生一种特定的人际交流电视将人际传播的因素引入大众传播,使传播者不 是以符号化而是以活生生的个体形象出现在受众面前,更 能诱发观众的亲近感,从而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节目 中来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有意识地引入人际传播,将有效地 增强传播的效果具体到新闻节目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要强调新闻的人性化色彩,关注新闻中人的状态、人的命 运,关注新闻事件对人的影响,同时尽可能多地使用新闻 人物本身的语言(同期);其次,要多使用记者的现场报 道,由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对观众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传 播,这种带有人际传播色彩的方式能够给受众带来很强的 现场参与感;此外,要建立节目的回馈机制,增强与受众 的交流第五章 广播的符号系统广播的符号系统主要由两种形式构成:有声的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口头语言符号与文字符号 (书写的)时相对应的,文字符号具备的基本特 征,口头语言符号同样也具备。
不同的是,口头 怨言符号存在于声音(主要由音和调组成)之中 ,音和调既是每一个单独的有自己确定意义的因 素,又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说话者的情感功能非语言符号是指除去有声语言符号之外的 具有表达功能的其他各种声音符号,在广播 节目中主要指音响、音乐和其他声音正是 这些不同的符号构成了各种信息的特殊性一、声音符号:广播中的声音符号主要有三种:¡口头语言¡音响¡音乐声音是广播媒介传播的唯一手段,是构成广播的 唯一的物质材料和运动形式一)声音的本质特征• 声音的物理性声音在本质上是一种波动,声音的传播,就是物 质的震动在媒质中以波的形式传递这种波传到 人的耳朵,便形成了人对声音的感觉,包括:响度 (音量)、音调、音色2、声音的生理性声音的生理性是指能够发出声音的人或动 物发音部分的生理特点人的声带不完全相同,有长短、松紧、薄 厚的区别广播电台可以根据嗓音的不同和各类节目 的内容需要,安排它们播出不同的节目3、声音的心理性声音的心理性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发出声音的一方¡感觉声音的一方¡发出声音的一方: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因人介入发出的声音都 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