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原弊》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原 弊[宋] 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那么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古之为政者,高低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那么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那么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那么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那么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那么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那么终身安佚而享丰腴,那么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10.对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那么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劣B.场功甫毕 甫:刚才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鄙,见识肤浅高考考点】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鄙〞,一定在原文中理解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拟推导词义联系高低文,前后呼应,保持一致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符合原文的语言环境11.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②不幸一水旱,那么相枕为饿殍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④一遇凶岁,那么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⑤那么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③是说后来的士兵;④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规范,⑥是作者的结论。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易错提醒】④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规范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局部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呼应高低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