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老子》四章课后巩固与提升一、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 ♦孔子适周,羽1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 子得其时那么驾,不得其时那么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假设虚,君子盛德容貌假设愚去子 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假设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 日:“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 以为籍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 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 所终或日: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倍见秦献公日:“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 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日僚即老子,或日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 • 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那么细儒学,儒学亦细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 化,清静自正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假设是而已B.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假设是而已C.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假设是而已 D.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假设是而已 答案:A解析:根据关键词语“去”“是”“所以”等即可正确断句1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B. “隐君子”,原指隐居逃避尘世的人,是隐士与君子的结合C.“玄孙”,曾孙的孙子,自身以下的第五代泛指远孙D.“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 三公之一答案:C解析:玄孙是曾孙的儿子3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孔子勇于担当、积极入世的观点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
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 行非常高尚的君子,外表上看起来却十分愚钝C.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的虚怀假设谷、温良恭俭,同时也 从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二是老莱子(与孔子同 时),三是太史僧(晚于孔子)答案:A解析:老子认为君子遇到时机就出来做官,赶不上时机就隐居起来老子这个说法与孔子 勇于担当、积极入世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参考答案:(1)至于龙,我不知道它能够乘风驾云直上九天我今天见到老子,他大概就像 一条龙吧!(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就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 的人出现5 .传记的结尾,用“道不同不相为谋”来概括儒家和道家的分歧你认为他们的“道”各指 什么?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儒家之道是“仁”“礼”,道家之道是“自然”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 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制定它的人早已死了, 只有他的言论还在而且君子时运来了就出仕,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 说,好的商人把货物深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外表上看起来 却很愚钝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高贵的神态和过高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 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开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 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兽,我知道它会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以用丝线 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不知道它能够乘风驾云直上九天我今天见 到老子,他大概就像一条龙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 周朝衰微了,就离开了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广您就要隐居了,请勉为其难为我写 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 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含意,共五千多字,然后 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 人据说老子活了 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身心而 长寿啊。
自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脩会见秦献公时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 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就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人说太 史僚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老子,是一位隐居的君 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 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 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世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排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排斥老子学说主张不 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就能变得 正直守义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送国棋王逢杜牧玉子纹楸①一路饶②,最宜檐雨竹萧萧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守道还如周伏柱③,麋兵不羡霍嫖姚④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注①玉子纹楸:精美的棋子、棋盘②一路饶:即让一子③周伏柱:指老子,他曾做过周 朝的柱下史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两次大破匈奴,屡建战功,曾为嫖姚校 尉6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歌首联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入手,“檐雨竹萧萧”烘托出幽雅、惬意的环境。
B ”羸形暗去春泉长”是说王逢下棋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潺漫不息,充满了生机 C.“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比喻,说明王逢进攻起来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 D.颈联不仅写出王逢以静制动进攻厮杀的棋风,还写出了其精通兵法,多才多艺 答案:D解析:D项,“还写出了其精通兵法,多才多艺”分析错误,由“还如”“不羡”可知颈联与“精通 兵法”无关7 .本诗句句写“棋”,那么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首联描绘了淅淅沥沥的秋雨、萧萧瑟瑟的修竹的环境,诗人与友人在窗下摆 棋对弈的场景,给人幽雅又惬意的感受"最宜''二字,足见友情之深厚,也增添了别离之 感伤②中间两联运用比喻和典故,表现了友人高超的棋艺,可以看出两人对弈之趣然 而这种惬意会随着友人的离开而难得,棋艺越妙,离别之情越浓③尾联诗人借与好友王 逢相约,要将万余日时间,尽行于棋局上销用,外表上是几多豪迈、几多欢快,实际上却暗 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抒发的离情别绪极为浓郁,极为深沉解析:这是一首颇有趣味又充满深情的送别诗作者的友人王逢是一位棋艺高超的棋手, 于是诗人紧紧抓住这一点,巧妙地从对弈出发,以爽健的笔力委婉深沉地抒写出自己的依 依惜别之情。
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儒、道两体系确立的精神,均视“物”为精神升华之道 的 o在道家体系中,老子、庄子都是否认“物''的;而在儒家体系中,对于“物”,采取了一种警惕戒惧的态度,其代表性说法就是“玩物丧志”的命题把“恋物”与“失 德”联系起来,“物害”之说是古代中国的一个 的观念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也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明代的文人士大夫却挑战这种“物害, 观念文震亨写成《长物志》长物”之说,源自《老子》,“长物”即多余之物唐代颜 真卿、白居易曾屡次使用“长物”一词,佛经翻译也用“长物”指简朴生活需要之外之物 文震亨为“长物”作“志”,一那么以“长物”为生活“余物”,一那么又以之为文人士大夫悦情逸性 的 之物明人沈春泽曾为《长物志》作序,()o ”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长物”的意义正在其“多余”的归属为玩赏者提供了 和表现“真韵、真才与真情'’的空间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阻碍一以贯之 必须A.阻碍一以贯之 必须依附B.障碍始终如一必需寄托C.阻碍D.障碍始终如一必须依附一以贯之必需寄托答案:D解析:“障碍”指挡住道路,使不能顺利通过;阻碍。
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材 料中说的是儒、道两体系确立的精神都认为“物”是精神升华之道上阻挡前进的东西,应 选“障碍,,一以贯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始终如一”指从开始到最后 的整个过程没有变化,完全一致材料中说“物害”之说贯穿于古代中国,应选“一以贯 之"必需”指一定要有;不可少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材料中说 把“长物”看作文人士大夫悦情逸性必不可少的东西,应选“必需”依附”,附着;依靠某种 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寄托”,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 种事物上)材料中说玩赏者寄理想、情感寄于“长物”上,故应选“寄托”9 .在文中括号内填写语句,以下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仅指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而且也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B.不仅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而且也揭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C.既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又揭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D.既揭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又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 答案:B解析:结合语境来看,沈春泽为《长物志》作序,应先说“《长物志》的要旨”,再说“晚明尚 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排除A、D两项。
再比拟B、C两项,“不仅……而且……”表示递进 关系,“既……又……"表示并列关系,材料中强调的是“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故应用 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排除C项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更影响到对艺术的方法B.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艺术的态度,也影响到对实体物质的态度C.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也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D.此观念只有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才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 答案:C解析:画线的句子成分残缺,“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缺少宾语中心词,应改为 “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11 .请根据文意写出结论性的句子《老子》中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论语》中说:“无求备于一人《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晋书》中说「'人有不及,可以情恕这些话都是告诉我们:参考答案:胸怀博大者方能成就大事意思相近皆可)解析:这四句话的关键词分别是“善下”“无求备”“有容”“情恕”,据此可得出结论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