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王王 波波二〇一四年二〇一四年心在人民,愿无论大事小事; 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胡耀邦说在前面(题记)--一、中国农民大学综述二、中国农民大学办学定位 办学思想(目标)三、中国农民大学校址(总部 分校 实习基地)四、中国农民大学办学双方(中国农科院 大北农集团)五、中国农民大学主管单位(市教委 市民政局)一、中国农民大学综述中国农民大学是由 老一代农业科学家倡导创 办的一所民办高等教育培 训机构学校成立于1985 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20多年来,在社会各界 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培养 了大批科技型创业人才, 为中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 贡献2003年改由中国农 业科学院和大北农集团 联合举办,学校进入了 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 校的使命是培养创业创 新型人才,促进中国农 业向产业化、科技化、 国际化发展学校的愿 景是创建国内最大的农 业培训机构二、中国农民大学办学定位 办学思想(目标)学校定位于“服务农业 、培训农民、发展农村”的 办学目标,以开展农民创业 培训为主,适度发展农业职 业技能教育,主动适应现代 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 ,努力培养扎根于农村的科 技创业人才,注重农民创业 培训模式的不断完善。
充分 发挥为中国农业、农村、农 民服务的作用办学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 性办学原则,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农 战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以培养农村科技创业人才(现代农民)为核心, 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重点抓好农民创业培训和 全日制农业职业技能教育,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 面发展,努力建成国内最大的农业科技创业培训 机构和农民欢迎的大学三、中国农民大学校址(总部 分校 实习基地)中国农民大学校部 (即刘素卿教学楼)坐 落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内 ,是由香港实业家(香 港厂主联合会会长)、 爱国人士黄鑑先生和刘 素卿女士为学校捐款资 助,于1997年12月底建 成投入使用2011年4月,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和黑龙江 省农业科学院的意愿和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民大学联合签署《 共建中国农民大学》协议,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加 挂“中国农民大学”牌子,开展农民培训工作 学校现有北京周边 多家条件好、规模大、 技术含量高的畜禽养殖 场确定为学校的实习基 地,保证了学校教学工 作的正常开展和在校学 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办 学双方支援学校办学也 提供研究所、检测中心 等实验场所用于学生实 习四、中国农民大学办学双方2003年9月,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大北农集团联 合主办中国农民大学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农科院 党组书记、院长翟虎渠教授任中国农民大学校长, 北京大北农集团总裁邵根伙博士担任中国农民大学 法人代表、常务副校长学校主办方之一的中国 农业科学院是国家级农业科 研机构,解决全国农业及农 村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方 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 科技问题,以及国际合作、 科技兴农、培养高层次科研 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 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为学校 的发展在师资、办学配套设 施和条件等方面提供了大力 支持学校主办方之一的 大北农集团是农业产业 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是一个以饲料(预混料) 、动物保健品、种业( 包括农化)和种猪为主 要产业的农业科技企业 大北农集团为学校的 发展在师资、办学网络 和资金等方面提供了大 力支持五、中国农民大学主管单位(市教委 市民政局)中国农民大学的 业务主管单位为北京 市教育委员会,对学 校每年的教育教学活 动进行评估审核自 北京市教委2006年底 对我校进行办学状况 评估以来,我校已经 连续七年成为首批评 估合格的学校。
五、中国农民大学主管单位(市教委 市民政局)中国农民大学 的行政主管单位为北 京市民政局2005—2012年七 年间,我校参加北京 市民政局年检工作均 为合格交流的提纲一、金色的标识(校名 校歌 校徽 校训 誓词)二、光辉的历史(大事记)三、亲切的关怀(领导题词)四、坚强的领导(理事会)五、骄傲的荣誉(奖牌奖杯) 交流的提纲六、多元的培训(特色建设) 七、分校的设立(黑龙江校区)八、公益的力量九、灿烂的未来一、金色的标识1、中国农民大学校名2、中国农民大学校歌3、中国农民大学校徽4、中国农民大学校训5、中国农民大学誓词二、光辉的历史(大事记)中国农民大学是1985 年5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研 究生院、中国农学会、中国 农业经济学会、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 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 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南 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等13家单 位联合筹办1989年开学之初,在中国农民大学新校址门前 ,隆重举行新校牌揭牌暨新学期迎接新同学入学仪 式校牌上书“中国农民大学”为1985年8月31日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1985年-1991年学校启动了在青海、宁夏、 四川、内蒙古等老少边穷地区举办的农村经济干 部培训班,先后培养6000多名在职乡镇干部。
1992年8月18日学校报经北京市成教局批准, 成为面向全国招生的民办高校1993年9月学校获批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 校,成为北京市首批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民办 院校1994年8月16日香港实业家(香港厂主联合会 会长)、爱国人士黄鑑先生和刘素卿女士为学校 捐款,开始筹建中国农民大学教学楼1997年12月底学校教学楼即“刘素卿教学楼 ”投入使用从此,中国农民大学有了自己的固 定校舍1999年6月北京大 北农集团开始接手举 办中国农民大学北 京大北农集团总裁邵 根伙博士担任中国农 民大学理事长,中国 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常务副院长、著名动 物营养学家杨忠源教 授担任学校校长2003年9月改由中国 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大北 农集团联合举办中国农 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 院院长、党组书记,中 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 候补委员翟虎渠教授任 中国农民大学校长,北 京大北农集团总裁邵根 伙博士担任中国农民大 学理事会理事长、法人 代表和常务副校长2005年4月学校开始探索实施“百万农村科技 创业人才培训工程”(以下简称“百万工程”), 旨在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培养大批懂科技、善管理 的农村科技创业人才自2006年4月开始,学校受北京市农业局和北 京市科委委托,对十个京郊区县的乡镇动物防疫员 、示范场(户)进行专项业务培训,推广了4项动 物防疫技术,共计培训人数达1500人。
2007-2013年,学校获得北京市教委民办教育 发展引导性资金资助项目4次,共计154万元,分别 用于学校安全技防设施的建立完善,动物植物实验 室建设、信息化实验室建设2011年4月,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 科学院和中国农民大学联合签署《共建中国农民 大学》协议,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加挂“中国农民 大学”牌子,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三、亲切的关怀三、亲切的关怀(领导题词)第十一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 中央周铁农主席为我校 题词“办好中国农民大学 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二)领导关怀肖克上将于1997年 6月为中国农民大学 题词“兴教育人,建国之本”农业部原副部 长罗玉川为中国农 民大学题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国人大农业 与农村委员会副主 任委员舒惠国于 2004年冬为中国农 民大学题词 “为农村培养人才 作贡献”农业部原副部 长相重扬于2004年 秋为中国农民大学 题词“学以致用”农业部原部长何康为中国农民大学题词 “ 这是件加速农村智力开发的大好事,我赞成 并支持”科技部原副 部长韩德乾于 2004年十一月为 中国农民大学题 词 “培养人才服务‘三农’”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政府赠送 的题词“神州遍植智慧树,硕果 累累年年熟,科技种田垦沃土, 何愁农村不富足”安徽省滁州市老科协赠送的 题词“开辟农民科技教育新途径 ,培养农村创业人才立奇功”安徽省阜阳市畜牧局赠送的题词“创业人才基地,现代农民摇篮”四、坚强的领导(理事会)中国农民大学第一届理事会由各发起单位代表 和各界关心农民教育的著名人士组成,于1985年6 月26日在全国政协大礼堂成立,理事长由国务院农 村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农业生态学专家石山同志担 任,副理事长有原林业部部长、中顾委委员罗玉川 ,副理事长兼校长由中国农学会常务副会长(原抗 日战争时期延安农校校长)方悴农同志担任;全国 政协常委兼农业组组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 蔡字伟同志任名誉校长。
中国农民大学第二届理事会于1990年3月30日 召开我国著名营养学家、陈云夫人于若木同志担 任我校理事会理事长,著名香港实业家、香港厂主 联合会会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黄鑑博士任校长 香港雅信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厂主联合会 常务理事刘素卿女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 务副院长、著名动物营养学家杨忠源教授,以及李 朝山同志担任学校副校长黄鑑博士还受到了党和 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瑞环、李岚清等亲切接见国农民大学第三届理事会于2003年9月召开, 商定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北京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责 任公司双方联合举办中国农民大学,中国农民大学 第三届理事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大北农饲料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代表组成中国农业科学院院 长、党组书记,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翟虎渠教授任中国农民大学校长,北京大北农集团 总裁邵根伙博士出任理事长、中国农民大学法人代 表及常务副校长五、骄傲的荣誉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部星火计划办公室授 予学校“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称号六、骄傲的荣誉2006年,鉴于我校在探索民办教育办学特色方 面取得的成绩,北京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等多 家单位授予我校“北京市民办学校特色建设试点 学校”2009年,获得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向我校颁发 的“优秀成人教育培训机构”2010年,学校荣获由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 会颁发的“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10月24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农村 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我校成为第一届理事会常 务理事单位2011年荣获海淀区教育工会颁发的“工会工作 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荣获中国畜牧业协会颁发的“优秀合作 伙伴”称号六、多元的培训1、函授教育 1985年建校以来,10万余人学校通过函授教育的途径,累计培养了遍布全国30 个省市自治区的有进取精神,热切希望掌握农业现代化 科学管理知识和农业生产实用技能的乡村行政与企业管 理干部、新型农民和农民企业家、解放军军地两用人才 等10万余人,成为农村中的种养殖大户和发家致家的带 头人。
2、面授办班 1985年建校至1992年期间,6000余人1985年—1991年间,学校为青海、宁夏、四川、内 蒙、江西、陕西、甘肃等老少边穷地区开办各类型乡、 镇、村级干部和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班达6000余人, 有力的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3、国家学历文凭教育 1992年到2004年,1300多名1993年—2004年学校被批准为北京市学历文凭考试 试点学校,开设有动物科技,计算机应用,文秘,企业 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等10余个专业,培养1300多名大 专毕业生4、农业职业技能教育 2005年~至今, 800多名与此同时,我校全日制教育转型为农业职业技能教 育,采取一边学习,一边实习的教学模式,培养有志农村 青年,即学习掌握种养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又能解决生 产过程中具体的生产技术问题的实用技能型人才800多人 并在离校前通过国家技能鉴定考试,取得国家农业相关 行业的各种等级证书,为他们择业,从业和创业创造了条 件,深受学生和社会的欢迎 5、 职业技能考证 2005年至2011年,1400余名6、农民科技创业培训 2005年~至今, 10万人2005年取消国家学历文凭考试后,我校为适应建设 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三 农”政策,着力在全国各地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开 始探索实施“百万农民科技创业培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