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建设水域救援专业队的思考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6KB
约13页
文档ID:291544652
对建设水域救援专业队的思考_第1页
1/13

    对建设水域救援专业队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结合日常工作,分析总结了当前基层消防站水域救援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基层消防站水域救援技术存在的装备配备落后、人员训练不足、人装结合不佳和救援不规范四大问题随后,提出了基层消防站建设水域救援专业队的整体思路,从装备器材配备、训练场地建设、训练、考核、评定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键词:消防;水域;专业队;装备;训练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水上遇难事故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水上社会活动增多,划龙舟等娱乐活动中出现溺亡时有发生2019年3月17日,河北沧州河间子牙河发生两船相撞导致其中一艘船侧翻,造成6名群众落水死亡;2019年5月23日,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一艘自建横渡船在北盘江发生倾覆,造成10人死亡、3人失踪;2019年6月14日,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阳镇黄桑田村一艘龙舟训练船在?阳河县城区段训练过程中不慎翻船,造成1人死亡随着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打造水域救援专业队伍,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的水域救援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时不我待的课题一、水域类型水域的类型决定了水域救援专业队能力建设的环境背景,会直接影响水域救援能力的建设。

消防部队负责处置的水域事故是除海事部门管辖以外的内陆水域事故[1]因此,在建设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专业队时,救援水域主要指内陆水域内陆水域,根据水流速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首先,静水救援,指在无风、无水流动等水域中的救援行动,常见于水库、池塘、游泳池等人造水体其次,缓流水域救援,指在水流速度0.1—0.8m/s之间的水域开展的救援行动,常见于江河、湖泊最后,急流水域救援,指在水流速度0.8m/s以上的水域开展的救援行动,常见于江河洪峰过境、大坝决堤或山间激流[2]根据救援空间不同,又可以分为水面救援和水下救援(潜水救援)进一步细分,又有冰面救援、沼泽地救援和洞穴潜水救援此外,水域救援可能面对的救援背景是地震、强降雨等自然灾害诱发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因此,建设水域救援专业队时,专业救援技能要紧紧围绕可能面对的灾害背景二、消防站水域救援技术存在的问题(一)装备配备落后总体而言,当前消防救援队伍配备的水域救援装备已不能满足消防救援队伍日益增长的水域救援需求1.装备配备不系统目前,普通消防救援站配备的水域救援装备主要有普通救生衣、抛投器、水面漂浮绳、救援漂浮板、橡皮艇冲锋舟、潜水套装和机动泵。

大多数单位没有配备急流洪水救援装备,或者配备了相关装备器材但类型和数量不全如配备了急流洪水救援装备,但缺少急流洪水救援专用救生衣(PFD)、抛绳包;配备了潜水装具,但因维护不当、年久失修,出现潜水服老化、三联表损坏等从2017年公安部消防局在重庆组织的全国水域救援技术培训班上,各总队参训人员携带的救援装备情况即能窥一斑而知全豹经过三年过渡期的专业建设,水域救援装备配备情况虽有所改善,但个别总队仍存在使用老款普通救生衣,这在下水后根本无法使用;许多总队配备的水域救援头盔、水域救援靴等不符合要求,个别单位直接使用静力绳代替水域救援抛绳包[3]因装备配备不系统,导致消防员救援失败甚至牺牲的案例比比皆是如2014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自治州博乐市博尔塔拉河滨河公园水闸事故救援,因消防员将救援绳直接捆绑在身上,导致身体在急流的冲击下被救援绳拉入水中时不能快速脱离救援绳而牺牲2.器材不符合要求一是救援装备的设计不满足救援要求如救生衣,救援专用救生衣要求浮力不小于100N,要能同时承受两个人的重量,同时还要有快卸装置但当前消防配备的救生衣,既不能同时承受两个人的重量,更没有快卸装置,这是消防员在救援过程中屡次将救援绳捆绑在身上的原因之一。

二是个人防护装备型号不合体比如鞋子型号不合脚,干式保暖服偏大不能防进水或偏小勒得太紧导致穿着人员脖子、袖口出现淤青三是器材互不搭配如救援绳绳径过大,其他器材如滑轮、缓降器等不能配套使用3.缺少一些先进的特种器材基层消防站绝大多数的水域救援任务是打捞,而救援过程中常面临的实际困难是溺亡人员的定位因为能见度低于2米,救援人员就很难寻找到水中的物体目前,基层消防站打捞失踪人员大多用锚钩打捞,这种方法比较落后,不仅效率低、失败率还高,遇到水下障碍物时,锚钩还可能因钩到障碍物而无法收回,经常遭受人民群众质疑,给消防救援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4]因此,配备水下打捞机器人、水下声呐定位装备等特种器材非常有必要此外,水域救援常見的一种灾害情形是山洪和泥石流,需要实施封堵、清淤、疏导等作业,而消防救援队伍缺少大型的机械设备,很多时候仅靠有限的人力根本无法完成任务因此,配备装载、挖掘等大型机械设备也非常有必要二)人员训练培养不足1.水域救援基本理论和理念落后由于缺少相关的培训,许多基层消防指战员尚未掌握水域救援的基本理论,救援理念落后在救援过程中,要么畏首畏尾,不敢放开手脚实施救援,站在岸边冷眼旁观,束手无策;要么盲目操作,逞个人英雄主义,轻则救援失败,重则出现人员伤亡。

比如2018年6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乌尊镇的洪水救援,救援人员搭设的绳桥与洪水流向成90度垂直,救援人员沿绳索攀爬至绳索中段时,在救援人员自身重力的牵引下,绳索形成一个死亡“V”字形,救援人员身体没入水中,在洪水的冲击下救援人员进退两难,自身陷入险境再如,救援人员编组随意,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救援过程中既没有在上游方向设置安全员,也没有在下游方向设置拦截区等救援过程中可能从上游飘来障碍物,施救者因没有提前得到预警而出现危险或救援失败而一旦救援失败,施救者、被救者很可能被水流冲走2011年重庆嘉陵江上趸船侧翻事故救援中,钢绳突然断裂,导致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全部落水,所幸11名落水人员在下游20公里处全部被救上岸救援过程中,消防指战员不能指望都有这种幸运而不做预防2.训练不够系统发达国家水域救援技能要求掌握静水救援技术、急流洪水救生技能、潜水救援技术和水面救生设备操作技能,而我国当前消防救援队伍关于水域救援需掌握的技术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基层消防站水域救援训练不系统、不规范首先,训练科目单一一些总队的水域抢险救援训练还仅仅停留在如何驾驶操作冲锋舟,对指战员的游泳基本功、各种救援装备的使用训练和实战模拟演练较少。

[5]其次,训练不够系统全面绝大多数基层大中队未组织开展游泳、急流、舟艇、潜水等系统性专业训练参加2017年重庆全国水域救援技术班的参训学员中,26%的学员摸底测试不合格,80%的学员没有开展过系统的急流救援训练,仅有24%的学员具有摩托艇驾驶员适任证书,个别学员绳索系统绳结基础较差据笔者发放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基层消防站有34.8%的消防员不会游泳虽然会游泳的消防员占65.2%,但所有会游泳的消防员全部属于自学,单位组织学会游泳的人员占比为零这说明以比武为导向,长期停留在九项基础体能、九项基础操法训练上的训练模式、训练内容,难以满足新时代消防救援的实际需求最后,新训、补训、轮训未形成制度化以潜水员培训为例,许多消防站的潜水员自潜水员培训结束后就再也没有开展过潜水训练,有的潜水员甚至自拿到潜水员证到退伍前,再也没有潜过水因新训、补训、轮训制度的缺失,导致新潜水员培训断断续续,老潜水员长期徘徊在专业技术底层,消防救援队伍几乎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教练师资队伍这部分潜水员虽然经过专业的培训,但长时间未参加过复训,其专业技术能力是否保持也是一个问题3.能力认证工作缺失针对水域救援技能,消防救援队伍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能力认证体系,无证操作等现象较为普遍,消防员水域救援能力水平层次没有得到明显划分。

据问卷调查统计,基层消防站会驾驶冲锋舟的消防员占86.7%,有冲锋舟驾驶证的消防员却只有66.7%;参加过急流洪水救援培训的消防员占13.3%,拥有急流洪水救援技能认证证书的消防员占比却为零即使拥有冲锋舟驾驶证,证件考核的规范性、证件的公信力也参差不齐,难以准确衡量得证人员的真实水平此外,相同的救援技能理应根据能力要求的难易程度划分不同的认证等级,用以甄别不同能力水平的消防员,并根据消防员的能力水平开展相应等级的救援技能训练和人才的选拔,如急流洪水救援而实际情况是,因为缺乏能力认证体系,一方面消防救援队伍往往将刚参加过急流洪水救援培训的消防员的能力等同于多次参加过不同等级急流洪水救援培训的消防员的能力,另一方面迟迟没有形成自己的师资力量和教练队伍,相关培训常依托社会救援技术培训机构4.参训人员未分等级分科目训练因为缺乏能力认证体系,岗位练兵成为一句空话,最终消防救援队伍训练存在不管实际情况,不实事求是的現象,专业技能的训练更是如此比如游泳是一切水域救援技能的基础,但基层消防站往往不组织游泳训练,致使不会游泳的消防员仍然不会游泳无论会驾驶橡皮艇冲锋舟的消防员驾驶技术如何,消防站在组织水域救援训练时,都只局限于最简单的冲锋舟驾驶,而不做更进一步的学习和训练。

三)人装结合不佳人装结合不佳不仅出现在水域救援领域,更是当前消防站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方面人为将装备训练和技术训练分开,另一方面在大比武的导向下,未开展相关专业训练,导致消防指战员不会使用相关装备器材比如笔者调研的某个消防站,该站配备了一套急流洪水救援个人防护装备,但因为从未开展过急流洪水救援培训,消防站中没有人知道该装备如何使用,再加上这套装备配备不齐全,没有急流洪水救援专用救生衣和抛绳包,即使有人参加过急流洪水救援培训,也无法使用这套装备开展相关训练还有一个消防站,其防坠落装备配备了五六年,绝大部分器材的包装都没有拆封,消防员甚至都不知道其中一些器材的名称更有甚者,有些日常接处警应用频率不高的器材,如凿岩机、生命探测仪,因上级下达的训练科目、训练要求、训练导向不涉及这部分器材,消防站往往都没有机会使用,有的器材存在购置进来后一直搁置到淘汰,或者救援时不会用、用不好,人装结合不佳可见一斑四)救援不规范一是救援力量编组不规范救援人员编组随意,人员分工不明确,导致定装、定岗、定位混乱,队员相互配合生疏二是救援技术不规范如个人水域防护装备穿戴不规范,穿着抢险救援服甚至灭火防护服参与水域救援再如,将救助绳直接捆绑在施救者身上,导致不能快速脱离而被绳索拉入水中溺亡;绳桥与水流成90度,救援人员攀爬到绳索中段时,绳索形成一个死亡“V”字形,施救者进退两难而溺亡。

三是救援程序不规范接到溺水的救助,消防站一般让极个别水性不错的消防员下水救援,既不做上游预警保护,也不做下游拦截保护三、水域救援专业队建设思路(一)整体建设思路1.建队伍,补短板近期,应以召集骨干人员组建专业队伍,开展基本专业技能训练为主水域救援作战小组通常由6类人员组成,即指挥员、上游观察员、入水救生员、岸上救生员、安全员、辅助人员基层消防站可根据自身人员情况,组建一支由6人组成的水域救援专业队,邀请专业教练来队教学或选派人员外出训练,如广州潜水学校[6]等,加快补齐短板,尽快培养内涝、急流、潜水等方面的能力,形成战斗力2.强技术,获认证中期,以专业技术训练和技术认证为主,实现所有队员持证上岗在这个阶段要有意识地根据不同队员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组织获得不同等级的技术认证证书,为将来建立自己的教练队伍和师资力量做准备3.建师资,成体系远期,以师资力量和配套体系建设为主一方面早期队员达到骨干、教练级标准,能独立组织专业技能训练,能开展跨区域应急救援;另一方面在新人培训、能力认证、师资培养、后勤保障等配套体系方面进行完善,形成完整有效的体制、机制二)硬件设施建设1.装备器材的配备陈骏华和盛超将水域救援装备分为单兵装备和团队装备,团队装备又分为基础类、辅救类、通信类、船艇类、系统类和特种类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