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二、历史会考评价三、会考试题命制建议四、会考教学建议一、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1.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测量:就是采用一定的规则或方法给事物赋予数量评价:是依据测验目的和测量结果,对学生行为变化给予价值判断2.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1)按测评的标准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2)按评价的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类型 要点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实施时间教学之前教学过过程中教学之后评价目的摸清学生底 细细以便安排 学习习了解学习过习过 程,调调整教 学方案检验检验 学习结习结 果,评评定学 习习成绩绩 评价方法观观察法、调调 查查法、测验测验 法经经常性测验测验 、作业业、日 常观观察考试试2.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1)按测评的标准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2)按评价的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按参与评价的主体分类——自我评价、外部评价3.考试评价分析中的常用测量指标 (1)信度: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 靠的程度 (2)效度:一套试题对该测试内容 所测的程度 (3)难度:反映测验试题难易程度 的指标 (4)区分度:测验题目对学业水平 不同的学生的区分程度区分度 评评价 0.40优良,试题 区分能力非常良好0.30- 0.39合格,试题 区分能力尚好,如 能改进更好 0.20- 0.29尚可,需修改,试题 区分能力 较弱 0.19以 下应淘汰,试题 区分能力不好, 或改进试题 以提高区分度后才 可被使用鉴别指数的评价标准4.教育统计分析指标(1)算术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4)标准差(5)差异系数5.描述考试及考试结果的正态分布全部考生的考试分数汇集在一 起形成的分数的某种分布二、历史会考评价 1.基本原理:运用教育测量统计的基本 理论与方法,以全样本的考试数据的统 计分析为基础,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 和考试说明,融合学科专家丰富的教学 经验和对教学现状的客观把握,对命题 质量、教学质量、学生水平做出科学客 观的判断与评价。
二、历史会考评价 1.基本原理 2.评价目的提升命题、改进教学、促进学习 3.评价方法(1)试题评价(2)考生评价(1)试题评价 Ø 总体评价51题 (2)右边宣传画创作于1912 年,画中有“恭祝中华民 国万岁“的字样结合所 学说明该画创作的历史背 景6分) 时政热点的考查会考52题(1)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 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 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 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 粤海关一口一一《中国经济远史·清代经济卷 》 1.上述材料反映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 了怎样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6 分)时政热点的考查1978年我们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对过去作了系 统的总结,提出了一系 列新方针政策中心点 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 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从封闭转到开放,从 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 改革——《邓小平文 选》观察上图,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 放格局围绕“开放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6分)时政热点的考查(52题第3问)(1)试题评价 Ø 总体评价:平均分、难度结构、内容特点、三种类型题结构、 其它方面:考查时政热点重视材料运用(1)试题评价 Ø 总体评价 Ø 结构性评价:题型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1)试题评价 Ø 总体评价 Ø 结构性评价:题型结构 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 Ø 典型试题分析客观题中原题难度系数最低(得分率最低)的试题22.中国近代史上“断发易服”的主张始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客观题中变形题得分率最低试题的分析第15题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国家元首由议会选出 ④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会考说明36题.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③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④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客观题新题考生得分率最低试题的分析第10题 右图所示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主观题考生得分率较低试题的分析 第一题第1问: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亨利 ·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 辞职。
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 新的首相,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 抵制,只当了两天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 “48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 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英国政治制度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6分)特点:国王“统而不治”, 行政权由首相掌握内阁 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 进退6分)53_1题:1.结合所学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 及历史地位6分)纪念“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邮票时间人物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纲领 20世纪 20~40年代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探 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20世纪 70~90年代邓小平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推进现代化建设53题(3)某校举办“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 论成果”展览,请你完成下表内容4分)三、试题命制建议1.联系教学实际2.优化命题技术3.关注材料作用53_1题:1.结合所学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 及历史地位6分)纪念“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邮票四、会考教学策略1.仔细研读《会考说明》考试性质:高中毕业合格标准的水平考试试卷结构:主观、客观题结构,题目数量考试范围: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程(I)、 (Ⅱ)、 (Ⅲ)三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题型示例和附录:附录一、题目示例;附录二、两套会考题题型组块题目数量分值原题客观题共计16个,主观题共计1小问22分变形题客观题共计24个,主观题共计3小问38分新题客观题共计10个,主观题共计5小问40分原题、变形题、新题统计表(2013年)1.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西周受封的主体是A.同姓亲族 B.异姓功臣C.殷商后裔 D.先代贵族 (2012年)1. 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受封的 主体是A.同姓亲族 B.异姓功臣C.殷商后裔 D.先代贵族 (2011年)西周实行的“封邦建国,广 建诸侯”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郡县制(2013年会考说明)西周“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是指 A.封邦建国 B.建立军队 C.制定周礼 D.营建都城四、会考教学策略1.仔细研读《会考说明》2.研究北京市会考试题特点• (考试说明第8题)清朝加强专制皇权 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三省六部制 B废除丞相 • C设置内阁 D增设军机处(会考第4题)清朝加强专制皇权的主 要措施是 A.设置中朝 B.设立中书省 C.设置内阁 D.增设军机处 会考说明45题:对比图1和图2,可以看出 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变化是A.对经商区域的限制被打破 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会考题20.宋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 大变化是 A.打破了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B.形成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出现了大规模的长途贩运贸易 D.政府加强了对商业的监管 • 会考说明53.近代者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送者 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新的社会景象是• A.社会剧变导致的人口的大量迁徙 •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会考题23.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 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 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会考说明:观察上图,任选其中一个时间段 ,结合所学分析相应时间段资本主义世界工 业增长的原因 会考题:观察上图,结合所学分析1879 ~ 190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的原因4分) 会考说明127题(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族独立、国 家富强之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 合所学归纳毛泽东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论创 新会考53题 (3)某校举办“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 理论成果”展览,请你完成下表内容 4分)时间人物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初孙中山①20世纪 20~40年代毛泽东②20世纪 70~90年代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推进现代化建设四、会考教学策略1.仔细研读《会考说明》2.研究北京市会考试题特点3. 模块立意下的知识结构必修I • 中国古代: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 • 中国近代:侵略与抗争,重点是辛亥革命 和五四运动,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现代:三大民主制度、新中国外交、 • 祖国统一• 世界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罗马法律 • 世界近代:民主制度类型(英、美、德)• 世界现代:世界格局变化必修Ⅱ •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和商业概貌 • 中国近代: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过程 • 中国现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 • 世界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世界现代: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必修Ⅲ • 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主线 •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技术-制度-思想)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孙中山、毛泽东) • 中国现代(邓小平) • 世界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四、会考教学策略1.仔细研读《会考说明》2.研究北京市会考试题特点3. 模块立意下的知识结构4. 适度兼顾时政热点,关注周年大事记5.重视培养学生历史材料研习能力(1)全面准确的理解(2)提炼有效信息(3)置于时代背景下分析四、会考教学策略1.仔细研读《会考说明》2.研究北京市会考试题特点3. 模块立意下的知识结构4. 适度兼顾时政热点,关注周年大事记5.重视培养学生历史材料研习能力6.帮助学生理解重要历史概念和结论6.下列近代文献中,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的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 C.《资政新篇》D.《庶民的胜利》为什么《资政新篇》带有资本主义色彩?为什么不能说《海国图志》带有资本主义 色彩?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 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什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 思主义的诞生?为什么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为什么荷兰被称为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为什么《人间喜剧》被誉为“百科全书”?会考中涉及到的历史结论:四、会考教学策略1.仔细研读《会考说明》2.研究北京市会考试题特点3. 模块立意下的知识结构4. 适度兼顾时政热点,关注周年大事记5.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