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比较研究

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44KB
约3页
文档ID:186958541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比较研究_第1页
1/3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进行分别研究,探索两个变法之间的异同点,由此发现了两个变法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两个变法背后的启示关键词: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比较;研究一、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度转变为封建制度的大变革时代,封建经济在铁质农具和牛耕推广中逐步开展起来,新兴地主阶级逐步掌握了政治话语权,要求进行法令制度的改革,确立自身的统治地位在魏国李俚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的背景下,秦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展本国的社会经济,在秦孝公在位时期,由商鞅进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其中,对秦国经济方面的变法内容具体有: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鼓励小农经济,采用标准的度量标准政治方面的具体内容有: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增加连坐法,推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迁都咸阳等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制的土地制度,确定了封建阶级的统治地位,开展了封建经济,使秦国一跃成为武力强盛、家给人足的强国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刑法过于严酷、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压制了文化与思想的开展等二、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原有的制度已经缺乏以维持国家的开展和稳定民生,加之土地兼并严重、外敌虎视眈眈,使得当时的社会矛盾锋利、国家财政出现问题。

王安石变法从机构、赋税、农田水利、兵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推行青苗法、方田均税法、“治水土〞的农田水利法、均输法、裁兵法、置将法、保马法、军器监法、三舍法、贡举法和三经新义王安石变法使阶级矛盾得以缓和,保证了灌溉,促进了农业生产,打破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抑制兼并,限制了大商人对人民的盘剥,使市民生活更加便利,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变法彻底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强兵政策又使得积弱的情况得以改善但是,王安石变法还有很多弊端和缺乏,多重因素的组合导致了变法最后以失败告终其中,主要原因为:变法太过超前,与社会现实的差距过大,“加赋〞损害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过于急功近利、政策执行不当、变法派的内部矛盾及保守派的阻挠等三、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比较分析〔一〕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虽处于不同的朝代,但是却有其相似之处首先,商鞅变法是为了改变秦国经济开展落后的情况,而王安石变法那么是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两者都是为了使自己所在的国家经济开展、富国强兵,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其次,两个变法者的命运根本相同,商鞅在变法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而王安石在1076年求退金陵,潜心学问,不再过问政事。

再次,两者在变法过程中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商鞅至秦国见秦孝公申明变法的作用,得其重用,以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而王安石那么是为宋神宗欣赏,即位后任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但两者都因为触犯旧势力的利益而受到强烈的反对和阻挠最后,两者都注重破格使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商鞅变法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度作为经济变法的重点而王安石变法那么进行了农田水利和税赋方面的改革,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力,促进本国经济的开展〔二〕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不同点1.商鞅变法成功,而王安石变法失败商鞅变法虽然使得变法者“作法自缚〞,但却到达了改变秦国经济、政治面貌的目的,使秦国强大起来,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根底而王安石变法的成效不大,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开展,但却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在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2.两者的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改革,而王安石变法那么是对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3.矛盾不同商鞅变法解决的是地主阶级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而王安石变法那么是解决封建国家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4.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建立新制,而王安石变法那么是对局部生产关系的调整。

〔三〕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给我们的启示1.变法是一场艰巨的改革过程无论是商鞅变法还是王安石变法,在改革旧制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在变法过程中,要考虑到阶级矛盾的严重性2.改革的成败在于积极成果的保存商鞅变法成功很大程度是基于统治阶级保存了变法的成果,并持续性地推行下去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那么在于其无法长时期的维持,变法成功与否不以变法者的个人命运而改变3.在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實际的应用效果,要用人得当4.变法者要具有长远的目光,用远见卓识去判断改革所带来的成效,要具有坚决的政治魄力来面对变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四、总结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有其历史背景的作用,商鞅和王安石都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改革者,在变法过程中看到了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努力从经济、政治、军事上对政策进行改革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分析比较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和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因素,我们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变法对于国家的改变和积极作用,明确变革只有顺应时代的开展方向,站在新生产力的角度才能使变革成果有利于社会开展,带给社会积极的影响参考文献:比较与差异[J].科学之友〔B版〕,2021,07.【2】张守军.商鞅改革思想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1,04.【3】彭安玉.商鞅变法得失新析[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杨基炫,黄光虹.从商鞅进步历史观谈改革[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1,〔2〕.【5】孙佳.论商鞅在变法中的个人作用[J];考试周刊,2021,〔12〕.【6】张宁.非鞅?尊鞅?——先秦到西汉时期政治思想史中的商鞅形象探究[D].中国政法大,202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