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幼儿教师观与启示教育管理2012级 韩金霞 学号2012021342【摘要】蒙台梭利是现代闻名世界的幼儿教育家她提出的“教 师应热爱儿童,具备观察的素养,成为幼儿工作的指导者”等幼儿教 师观,依然对现代幼儿教育有深刻的启示:教育爱源于生命而非职责, 观察与等待也是教育智慧,教师应从“我”转向“孩子”等关键词】蒙台梭利 幼儿 教师观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 年 8 月 31 R —1952 年5月6日,是现代闻名世界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已经 成为许多国家颇有影响力的幼儿教育模式,其教育思想被应用到各种 各样的教育模式中,在其儿童观、教育法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观,至今 仍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信念、角色和实践一、蒙台梭利个人背景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附近的基亚拉瓦莱,她违背家庭的 安排进入男子技术学院学习工程,后又改行学医由于当时的意大利 还未有女子学医的先例,故在家中和社会上都引发轩然大波,家庭也 断绝了经济援助,但她生性顽强,历经艰辛成为意人利第一位罗马人 学医学博士的女性她个性中拥有的激情、勇气、坚定、仁爱、见识 以及想象力促使她成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1896年毕业后,在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任助理医生,并以 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低能儿童的实践中,这期间法国心理学家依塔 徳(Jean Itard, 1774—1838)和塞贡(Edouard Seguin)的著作及思 想给她很深的影响,并响亮地提出了“儿童智力障碍主要是教育问题, 而不是医学问题低能儿童应和正常儿童所得的教育一样多由此 被任命为国立特殊儿童学校的校长1901年,对于“有缺陷的儿童经过教育能够达到健全儿童的水 平,为什么健全儿童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呢? ”这一问题的思考使她 开始转向3—7岁儿童教育研究此间,她回罗马大学进修了哲学、 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等课程1906年,意大利在首都罗马,提出一项包括创办幼儿教育机构 在内的公寓改建计划,当时的贫民区儿童只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 蒙台梭利接受该机构邀请,满怀改革社会和教育、为贫民服务的思想, 于1907年开办了第一所“儿童Z家”儿童Z家”的教育实践取得 了加大的成功,其教育方法很快风靡全球先后写了《蒙台梭利方法》 《高级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新世界的教育》《发现孩子》 《有吸引力的心智》等教育著作,形成独具特色的系统幼儿教育思想。
其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时的传统教育是一个有力的挑战,推动了 20世界初蓬勃发展的新教育运用二、蒙台梭利倡导的教师观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心理具有吸收力,发 展具有敏感期,因此应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和活动中主动发展所以 侣导由原來的儿童被动和教师主动,变为儿童主动和教师更多地被 动,而不是主动,或者说市教师中心变为儿童中心针对传统教育的 弊端,她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改变传统幼儿教育的教师与 儿童Z间的角色关系,应成为儿童秘密的研究者、儿童环境的准备者、 儿童活动的指导者及家、园、社区的联络者)教师应无限热爱儿童教师首先应热爱儿童,不断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完美形象作为儿 童自我教育的榜样教师的爱是天然而生的,来源于孩子天生的吸引 力是教师发自内心对生命的关爱这种爱源于她对智障儿童的照顾 与研究过程,“孩子们的不幸遭遇令我的关怀之情油然而生,而这些 孩了在任何一个來到其身边的人面前,都能焕发出人性的光彩,令我 心中的关爱油然而生,于是在工作中,我受到了无尽的关怀与爱的指 引塞恩是蒙台梭利无比崇拜的老师之一,说“他很想看到教师们 和貌堂堂、声音愉悦、很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件事,让自己魅力四射。
他们的举止和声调也应该经过认真的研究,就像巨星在登台演出之前 做的准备一样,因为他们必须要克服懦弱的思想,充满激情地面对其 他生命山蒙台梭利对当时儿童生活在强迫、压制和惩罚的境况表现出极 大的同情,并认为根源在于成人未能发现儿童的秘密她说“正在成 长的儿童与成年人各自不同的心态的确差别很人,如果双方不做一些 调整,他们就无法和谐地纶活在一起我们要使这个世界变得更为 和谐,就应该更多地对这种爱加以考虑,研究爱的内在涵义⑵这种 研究贯穿于她所著书的全部经典作品中,也贯穿于她终生从事的教育 研究实践中然而教育不单单有爱就行,需要教师对儿童的科学观察和理解, 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引领其精神的成长并提出至今 教师在师德和专业能力水平上都还未能实现的目标,即“教师的想象 力应像科学家那样精确,其精神应像圣贤那样崇高科学的准备和神 圣情感的准备将形成一个新的灵魂,因为教师的态度应该同时是积极 的、科学的和神圣的⑶P113(二)具备观察儿童的素养蒙台梭利认为:善于观察应视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有时甚至说: 观察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习和研究的唯一一本书⑷P418在蒙台 梭利建立的“儿童之家”里,教师教的少而观察得多。
教师的作用在 于引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促进其身体发展蒙台梭利在《教育中的自 发活动》中提岀学校需要有准备的教师教师的研究对象是人,教师 不是通过知识,而是通过方法做准备,其中基本的品质就是观察⑸P127教师观察幼儿的动力来自于对研究儿童的兴趣,而不是外加的任 务或者被动的执行当教师感到自己是受兴趣的强烈驱使而“看到” 儿童的精神现象,并体验到一种宁静的快乐和无法遏止的观察欲望 时,那么她就会明白她正在“登堂入室”,她将市此而成为一名,教 师9! W114教师在观察中体味到幸福,将探究儿童的秘密作为一件 快乐的事情来做教师正是看到孩子的天性潜能在不断舒展中的奇 妙,而越发地感到孩子心灵世界的奥妙,越发地尊重儿童观察首先要有耐心教师只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观察者,才能 耐心地等待,不干涉儿童,尊重儿童的各种活动,使儿童自动地为他 们显示其需求如此教师才能真正地了解儿童的精神,揭示其生命的 法则——内在的秘密,并给与适时与适量的帮助因此“如果教师 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 放置一边,如果教师能够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如果 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1」P76其次教师的观察要尊重事实教师要用科学的态度、方式去观察 和研究儿童她总结了一些心理观察指南,如观察儿童何时开始专注 于某一项工作,儿童行为中的秩序状态如何等三)教师是幼儿工作的指导者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刺激生命一一使儿童自由发展与开 展而传统教育中的教师却往往更多考虑自己在与儿童打交道的 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 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儿童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的误解 越积越多"⑹P13为此,她给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教师不是直接教儿童方法和观念, 不能采用奖罚等手段,因为外部的评价,会剥夺儿童自己独立的能力 教师的职责是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及教育,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和管理 者教师是儿童的示范者,处处应以身作则,因为任何言行举止都会 无意识地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教师通过指导幼儿参与作业促进幼儿 的自我发现和发展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具,对每套教具的难度和在使 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在兴趣都要亲身体验教师通过工作培训幼儿内 在的自由秩序,而不是靠外在的惩罚维持纪律她认为教师的主要工 作是指导,所以直接把教师的名称改为指导者总之,她认为,一切行动受兴趣的驱使,教师应热爱自己的事业, 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三、蒙台梭利教师观给我们的启示(一)教育爱源于生命而不是职责“热爱儿童”不仅教师专业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也已经为每位教 师所熟知且认同在最新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6、 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16、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儿童是教育实施的前提条件 和基本保障,是教师行为规范之一,是教师基本职责之一,是教师实 施教育的基础条件老师们也懂得这些道理教育需要教师为孩子付 岀无尽的爱,无条件的爱,然而具体落实到教育实践中这一条约或者 作为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却往往难以体现在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方 万面面从蒙台梭利的教师观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是从孩子那里去 汲取爱的源泉蒙台梭利认为,对孩子的爱是口然而然的,是源口内 心对孩子的关怀,爱的源泉发生在孩子身上,受到孩子的吸引而生发 了教育之爱爱孩子是在其生命吸引力的召唤下而产生的内在积极情 感而不仅仅以规范约束自己,用职责要求自己,或者用行业理论转 变自己这种来自孩子的爱来自于教师对孩子的观察、理解和研究, 当我们知道:孩子们需要在工作中得到满足,为孩了提供了适宜的环 境,满足孩子“工作”的需求时,孩子们就会专注于自己的工作,那 么我们就不会责备那些孩子的“捣乱、调皮”行为,也不会为孩子的 不听话而大发雷霆;当我们知道:每个特点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 受力,我们就不会一个劲儿地埋怨孩子们“笨”、“无能”、“无知”, 而是检视一下我们提供的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阶段特点;当 我们知道:教师不是“讲授者”,幼儿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需 要依靠他们自己和环境交往建构内部组织结构,那么我们就不会对“自己喋喋不休、大谈特谈时幼儿却兴趣索然、启而不发”的困境而 尴尬苦恼,从而将怨气发泄到幼儿身上……真正的教育爱单靠外在规约很难做到,需要在对生命的珍视、体 验、探究中获得爱的力量。
)观察与等待也是教育智慧蒙台梭利将观察作为幼儿教师必备的学问的地位,并提出“观察 时等待是教育者的座右铭”,可见观察对于教师的重要性案例上在跟踪活动区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教师经常用直接告知 的方式引导幼儿改进,告诉幼儿使用什么材料,以什么方式摆放在位 置说明教师对区域目标的掌握、结构的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 这源于教师对于主题区域的研究比较细致、到位但是教师的指导仍 然存在追求结果的倾向,告知性的指导、替代性的指导往往影响幼儿 的主动思考和探索以及个性化创造,是以教给幼儿学会某种操作方式 或技能为目的,而难以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能力和品质所以幼儿 作品的雷同现象比较严重,就会出现三个班级幼儿搭建的作品都很近 似,几天来不同的幼儿搭建的作用也很近似的现象剖析存在这种指导方式的原因有三:一是教师不信任孩子的潜 能,没有将孩子作为自由自主发展的个体来看待二是教师有正确的 儿童观,理解儿童的学习是通过自身的探索而获得的,然而由于外在 目标、任务、要求迫使她以追求教育结果的指导行为,这是一种急功 近利的教育,是将教育职业作为任务来完成,作为职业来履行,将儿 童的活动作为挣得领导好评的工具和媒介三是教师的惰性使然。
代 替和直接过问都会直接取得效果,就临时性的教育效果来看,可谓事 半功倍,省事省时省力这就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大打折扣许是教师认为自己的有所作为就是要“动口讲”、“动手教”,所 以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中常常出现缺乏观察过程,直接进行干涉、代 替等指导行为,如此便出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或者以自己的 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的显现,从而导致缺乏幼儿自主建构经验过程, 以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缺乏观察,难以理解幼儿 内在的学习需求,难以体察幼儿的学习方式,难以提出符合幼儿需要 的解决策略,所以幼儿常被代替思考,就会岀现被动的活动态度和单 一的活动思路,幼儿更难以被激发和引导,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创造 性都会受到极大的挫伤,时间久了,反而会影响孩子的作品表现效果, 想省事却费劲了由此可见,观察比动口动手的教育行为更重要,看似静态的行动 中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尊重,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智慧的第一步先观察 再行动是教师对幼儿和教师各自角色地位的清晰判断和理性驾驭,是 教育现场中无声而有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