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冷战后北约战略转型与海外干预

ji****en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33MB
约73页
文档ID:110139472
冷战后北约战略转型与海外干预_第1页
1/73

冷战后北约的战略转型 与海外干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4月,现有28个成员国,国土总面积24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8.2亿,成员国军事力量总规模478万人(2011年9月数据)一、历史背景:冷战期间的 北约基本战略,,冷战期间,北约的安全防务战略屡经调整,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地区性遏制”战略(1949-1954年) “大规模报复”战略(1954-1967年) “灵活反应”战略(1967-1991年),二、冷战后的第一次调整:“危机反应”战略(1991-2002年),,时任北约秘书长 曼弗雷德•韦尔纳,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冷战结束、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的新形势,北约于1991年的成员国罗马首脑峰会上,正式出台了新的“危机反应”战略,以取代“灵活反应”战略 这部新战略的核心是:“威慑”、“反应”与“战而胜之”三大步骤(韦尔纳语)危机反应”战略的主要内容,在战略指导思想方面,北约由长期依赖“核威慑”手段以阻止战争,转变为主要依靠常规军事力量预防和处理地区性危机和冲突 北约的安全政策应该“建立在对话、合作以及维护联盟的集体防务能力三个相互促进的要素之上” 北约核武器的使用原则由“先期使用”变为“最后手段”;重点发展机载与潜射核武器。

在战略对手方面,从对付苏联和华约单一的大规模直接军事进攻,转变为对付多种潜在的地区性危机和冲突 北约对安全威胁根源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首次把俄罗斯从主要战略威胁降低为潜在威胁和残余威胁 北约“危机反应”战略以控制危机为主要目的在作战方针方面,由“前沿防御”转变为“多方位防御”(您认为“前沿”指的是哪里?多方位指的又是哪里?) 北约认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逐步落实,使得中欧地区不存在发生大战的危险西欧盟国周边地区的地区冲突、民族纠纷等等,正在成为新的安全威胁在军队建设方面,北约由通过冷战军备竞赛维持庞大的战争机器,转变为通过发展关键性的军事高科技建设一支“精干、机动、灵活”的部队 根据建军要求,北约对军事委员会下辖的盟军司令部进行调整,保留大西洋和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销海峡盟军最高司令部 北约军事一体化部队由183万减至90万,其中,驻欧美军由34万减至10万人在军事力量构成方面,北约由冷战期间以核力量为主的“三位一体”(哪三位一体?),转变为以常规力量为主的“三种部队”常规部队被赋予主要作战任务,核打击能力更多具备的是“政治作用” 常规部队分为三种:主要防御部队、反应部队、增援部队。

主要防御部队负责保卫欧洲盟国的领土安全,也是战时大规模快速扩编的基础约30万人 反应部队是北约的突击力量和“拳头部队”,重点用于对付突发性事件约7万人 增援部队是北约的战略预备队,主力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提供约50万人1991年北约“危机反应”战略出台后,欧洲安全形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一、北约东扩强化了北约对欧洲安全格局的掌握能力;第二、巴尔干地区冲突凸显了新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对欧洲安全的挑战;第三、欧洲一体化进展迅猛,“欧洲安全防务特性”日益显现;第四、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愈益明显,要求北约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服务于美国的霸权政策三、第二次调整:《北大西洋联盟战略概念》(2002-2010年),,2002年11月,北约成员国布拉格首脑峰会重新评估了国际安全形势,不仅提出了新的“反恐军事概念”,而且进一步出台了《北大西洋联盟战略概念》,对此前的“危机应对”战略作出调整在安全因素的界定方面,根据《联盟战略概念》,北约认为自己面临着五大威胁(您认为有哪些威胁?): 欧洲周边地区的领土、宗教和民族矛盾;非北约成员国的庞大核打击力量;核生化武器及其发射装置的扩散;先进的常规武器技术的扩散;恐怖活动和有组织犯罪等跨国威胁。

在确定任务方面,《联盟战略概念》提出,通过推行“民主机制”和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在欧洲-大西洋地区创造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 充当跨大西洋论坛,就涉及成员国共同利益和安全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 《联盟战略概念》首次确立了“在防区外遂行危机反应作战”的新使命在作战方针方面,《联盟战略概念》按照“分散部署、集中突击”的原则组织部队防御 首先由“快速反应部队”迅速出击,然后由“主要防御部队”和“增援部队”向出事地区实施紧急增援 与此同时,北约不排除首先使用核武器、至少是战术核武器的可能性在军事指挥体制方面,《联盟战略概念》对北约相关体制做了大规模精简 指挥层次被减为3级,即战略级司令部(2个)、地区级司令部(5个)和次地区级司令部(13个) 德国、波兰、捷克归入北欧盟军司令部;匈牙利归入南欧盟军司令部 在司令部主官职数方面,提高欧洲盟国所占比例在军事力量建设方面,《联盟战略概念》强调要缩小美国与欧洲盟国之间的实力差距 “反应部队”是北约军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其组成为两部分:“紧急反应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危机发生后,前者须在3-5日内部署到位,后者须在7-15日内部署到位 “主要防御部队”是军力建设的难点。

《联盟战略概念》要求欧洲盟国加大国防投入,但遭遇诸多困难四、第三次调整:《北约新战略构想》(2010年至今),,2010年11月,北约成员国里斯本峰会对北约的战略做了最新的修订,由此出台了《北约新战略构想》在安全环境判断方面,根据最新的《战略构想》,北约重申了恐怖主义、WMD扩散、“失败国家”引起的不稳定、地区冲突等等,是对北约的最大威胁与最严重挑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约认为这些威胁和挑战既存在于中东、中亚、东南亚和非洲(这一判断您认为说明了什么?),也存在于欧洲内部在军事职能方面,北约正式把打击恐怖主义列为“核心使命”,明确规定了北约武装力量在反恐斗争中的三项职能,即:对恐怖袭击的防御、对恐怖组织的打击、对恐怖袭击后果的控制 此外,北约还把控制危机、调解冲突、维持和平以及保障重要能源安全作为主要任务在作战方针方面,北约开始从“全方位防御”向“预防性干预”以及“主动出击”转变北约行动从此不受地理概念的限制,而是事态本身的性质 2003年8月,北约接管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指挥权,标志着北约向防区外行动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五、冷战后北约安全战略调整的主要特点,,(一)连续不断的战略调整标志着北约已经演变为一个具有进攻性和干涉性的军事集团。

巴尔干冲突为北约性质的逆转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 1999年春,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是其首次实施的传统防区外、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二)北约战略的调整带有美国试图主导欧洲安全格局的明显痕迹 美国对欧盟等欧洲一体化安全防务加以限制 欧盟冷战后初期应对巴尔干地区冲突的不利,为北约持续壮大提供了客观条件 美国力促北约向防区外发展,就是要利用北约资源实现自己的军事干涉战略三)北约战略调整已经严重冲击到现有的国际关系准则北约把所谓“压制人权”、种族和宗教冲突都列为自己面临的安全风险和挑战,严重破坏了国际法中的主权原则 随着北约向东扩张以及未来向中亚地区的推进,北约已经对我国的安全利益构成了潜在的严重挑战四)北约战略的调整是美欧双方妥协的产物,其实施并非一帆风顺 欧洲盟国主张北约“欧洲化”,更多地主张北约军事行动的国际合法性,要求把打击南联盟视为“特例”而非“范例”;美国则极力推动北约的国际化,以为其全球干涉服务在这一点上,美国已经与法德等欧洲盟国多有矛盾 北约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成败将对未来美欧合作产生重要影响(你觉得北约目前在阿富汗的局势如何?)六、北约战略转变对国际安全环境的影响,,(一)有利于美国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 美国借机巩固和强化了对欧洲安全事务的主导权。

美国可以利用扩大后的北约进一步压制俄罗斯 美国可以借助北约的转型更有效地推行自己的反恐战略二)北约战略调整对欧盟的安全防务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 北约东扩有助于消除中东欧地区的国家间、民族间矛盾,有利于欧洲和平 北约东扩向中东欧国家灌输了展开西方式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合作的理念,有利于欧洲一体化向这一地区的深入 但是,东扩后的北约新成员国普遍亲美,对法德等国构成牵制;且东扩的巨额费用降消耗欧盟可使用的资源三)东扩使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更加复杂: 北约东扩不断突破俄罗斯划定的“红线”特别在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后,俄面临着北约重兵集团兵临城下的险境 不断东扩使乌克兰、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日益加大如乌、格两国加入北约,将严重削弱俄罗斯在自己传统势力范围内的影响力您认为乌、格会加入北约吗?),七、巴尔干--北约海外干预 的首次尝试,从90年代中期开始,北约分别在巴尔干地区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前南马其顿共和国等地应联合国和所在国政府要求实施了一系列维持和平行动其中,根据“代顿协议”,北约在波黑投入了一支6万人的部队(IFOR)以保证协议的实施这支力量于1996年底被北约“稳定部队”(SFOR)所接替,其人员数量也减少到3万余人。

2004年6月,北约成员国在伊斯坦布尔举行峰会,决定于当年年底结束在波黑的稳定部队的使命在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根据马政府与阿尔巴尼亚族政治力量达成的奥里德(Ohrid)框架协定,北约应邀在该国实施了为期一个月的搜集并销毁武装人员武器的行动这一行动于2001年9月被“琥珀狐”(Amber Fox)行动所接替,而“琥珀狐”又于2002年12月被“盟军和谐”(Allied Harmony)行动所接替 从2003年起,北约的几场维和行动相继被欧盟主导下的危机管理行动所替代八、阿富汗--北约海外干预 的成功与苦痛,2003年4月,在德国和荷兰的请求下,北约全面接过了得到联合国授权、在阿富汗实施维和行动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的指挥权北约领导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最初主要负责喀布尔及其周边地区的安全,防止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侵袭,为阿富汗过渡政府提供安全保障随后,安理会授权北约在阿富汗全国实施维和行动,于是北约分东西南北四个阶段扩大了其行动从2006年开始,北约的危机管理行动在美国领导下的另一场作战行动影响下,也卷入了对塔利班的军事行动在2012年的芝加哥峰会上,北约各国一致决定结束阿富汗维和任务,并于2014年12月全部撤出阿富汗。

九、利比亚--北约海外干预 的新景象,十、亚丁湾--北约海上危机管理,,从2009年8月开始,北约还将危机管理行动延伸到了海上为了保护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援助船队不受索马里海盗威胁,北约理事会先后通过决议,发起了代号为“盟军保护者”以及“大洋盾牌”的危机管理行动虽然本次印度洋海上危机管理行动的主力是美国与英国海军舰艇,但是其他大部分北约国家也派出了自己的海上力量参与行动此外,中国、韩国等海军力量也与北约展开了合作十一、乌克兰--北约回到原点?,,,,,,,,,,,,,,,,,,,,,,,,,,请思考并回答:,冷战后北约的基本战略主要经历了几次转变?其标志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趋势? 就北约东扩而言,你认为北约最终会扩张到哪里?你的理由? 北约在未来有没有卷入大规模战争的可能?如果有,会在哪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