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第六讲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幼儿园游戏的指导1 1 幼儿园游戏中的教师干预一、幼儿游戏的保障1、提供足够的游戏时间游戏时间的界定:游戏频率(次数)单位游戏时间的持续性时间充足的内涵: 让孩子控制游戏时间,即有可能进行连续、不间断的活动,有机会完成他们从事的活动 随幼儿的年龄增长,逐渐提供长时段的游戏时间2、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有机会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避免无所事事(数量和种类)提供低结构材料,让幼儿有机会按游戏意愿组合材料(材料特征)3、提供清晰的游戏背景建立一个有秩序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去选择并改变不断地从混乱中重建秩序老师建立的秩序是为孩子的创造性活动呈现可用的素材,使孩子有机会了解各种可能性,以便构思自己的作品;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了作品的创造而弄乱了老师建立的秩序,则说明老师建立的秩序成功地支持了孩子的游戏二、游戏进程中的教师介入1、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效应正效介入:教师的介入支持了幼儿的游戏意愿,使幼儿顺利地实现并推进了游戏的进展;在不影响幼儿游戏兴趣的前提下提升了经验 负效介入:教师的介入干扰、转移或替代了幼儿原来的活动意向; 无效介入:幼儿对教师的介入不予理会。
2、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与幼儿游戏水平不呈正比适时介入适时退出3、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纠纷,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2、教师干预幼儿游戏的方法 干预内容:预先经验准备、提升经验、解决冲突的技能、解决游戏中的困难 干预方法:内在干预外在干预(间接指导)(直接指导)平行游戏合作游戏现实比照 平行游戏成人尽量接近儿童,并跟他们玩同一种玩具,但两者之间不产生互动,也不干扰孩子的游戏,目的是为孩子提供行为的范型变戏法平行游戏示范 容容用手在一大团橡皮泥上拽了一小块,放在手心里搓,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长条,她还继续搓,长条断了她又拽了一块,还是样搓,搓着搓着又断了,桌上已经有了好几段长条容容把这些长条放在一起,东张西望教师坐到容容的旁边,也拽了一块橡皮泥开始搓起来容容看到老师也来玩橡皮泥,显得很高兴教师也象容容一样搓了一长条,同时嘴里说:“长长的一条容容看着老师,不作声教师继续说:“我要边戏法了,”说着把长条的两头接起来了。
容容说:“变圆圈圈了”教师又说:“我再变一个,”说着把圆圈交叉成8字形容容说:“两个圆圈圈接着,老师又变了一下花样,容容高兴地说:“一只小鸟” 教师要走了,但容容要老师再变教师说:“明天老师再变给你看好吗?”临走,教师留在桌上一条搓好的长条,说了一句,“你自己会变吗?”容容又开始搓长条了,这次她在长条的基础上,变起了花样,一会儿说是“虫”,一会儿说是娃娃,一会儿是奶瓶,还变了个苹果,尽管看上去四不象,但她很得意 共同游戏成人参与儿童正在进行的游戏活动,但让孩子成为主宰来控制游戏进程,成人只是配合活动,作应答性反应,并利用时机发问,给孩子以建议这种指导方法的好处在于,共同游戏的体验增加的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能塑造孩子的游戏行为派个人上门去理发共同游戏推进情节 游戏开始好一会儿了,“娃娃家”两个幼儿一个在重复烧饭的动作,一个在地毯上摆弄玩具理发店”里由于无人光顾,三个幼儿无所事事地玩弄着材料天天拿着一面小镜子反复地照着桌上的东西,盛盛用一把剃须刀在桌上来回刮着,之之则在墙镜前打扮自己老师走进了理发店,“营业员,我要剪头发刚一坐下,三个幼儿一起上前,忙开了,一个剪,一个吹,一个梳一会儿,只听到之之叫道:“好了,好了。
他们三个才纷纷停手教师站起来,表示谢谢,然后接着说:“你们理发这么热情,可是大家工作都很忙,没有空来理发,真可惜如果你们能派个人上门服务就好了我看到娃娃家里的孩子头发很长了三个幼儿一听,都说:“我们去吧,拿好理发的东西教师补充道:“但是理发店里也要留下人,要不然,人家来了怎么办?”当幼儿正在爱商量和准备时,教师来到娃娃家,对坐在地上的幼儿说:“我听说等一下理发店的营业员要上你们家来理发了,你们快点做一下准备吧 现实比照成人保持旁观者的角色,把游戏与现实世界做联结,将游戏行为与现实行为进行比较,让孩子想象游戏行为在真实情境中的结果,从而诱导出现实生活经验,以影响游戏行为车子从哪里进去?比照现实引导游戏佳佳用塑料插块围了一个大大的停车场,在场地上用粉笔划分了一个个停车的车位他把一辆一辆玩具小汽车摆进了车位上这时,教师说:“停车场怎么没有门,车子是飞进去的吗?”于是,佳佳拆开一部分围墙,插了一扇活络的门,还尝试着把车从门口向里开接着,又用雪花片在通往停车场的门口外,搭了一条道路2 2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与评价一、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1、观察目的 准确地了解每个幼儿,作为教育的依据、指导游戏的依据、与家长沟通的依据2、观察态度 欣赏的态度、宽容的态度、研究的态度3、观察要点 幼儿正在干什么; 原有经验是什么; 是否获得新经验; 需要怎样的支持;二、关于幼儿游戏的记录1、记录的种类 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记录 对游戏材料投放使用情况的记录2、记录方法P268 轶事法 表格式3、记录工具 视频记录 文字记录 作品收集三、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分析和评价1、装扮行为: 主题主题发起(动机)、主题名称(生活经验范围) 情节情节构思(目的性、想象)、情节内容(知识经验) 角色角色意识(自我意识)、角色认知(社会认知)、角色类型(社会认知)2、替代行为 替代物替代物与原型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思维的抽象性、想象) 替代特征构造替代(再造性想象)、多功能替代(思维的变通性)、多物替代(思维的抽象性)3、操作行为 搭建作品构思(目的性、想象)、作品名称(知识经验)、结构的复杂性(空间想象、精细动作) 练习反复摆弄(精细动作) 探索探索材料(物理经验)、解决问题(逻辑经验)4、合作行为 交往玩伴群体(自我意识)、交往地位(独立性)、交往策略(社会认知) 规则遵守游戏规则(规则认知)、遵守日常规则(行为习惯)、创造规则(认知和社会) 语言沟通性语言(表达与理解、语言水平)、机智性语言(认知水平)、协商性语言(社会水平)5、运动行为 练习重复性动作(粗大动作) 探索尝试新技能(粗大动作)6、情绪表现 愉悦程度成就(理智感、荣誉感)、协调(道德感、友谊)、需要(满足感) 参与热情时间(持久性)、兴趣(专注性)、发动(自主性)、 情绪宣泄激动(自控)、忍耐(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