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追踪行业起伏把脉改革开放四十年留学史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06KB
约14页
文档ID:324710538
追踪行业起伏把脉改革开放四十年留学史_第1页
1/14

    追踪行业起伏把脉改革开放四十年留学史    欧阳倩倩 李文星走过一枝独秀、后来者居上和群雄逐鹿的时期,留学行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在路上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溯历史,中国留给世界的,不仅有腾飞的经济,有被誉为“中国奇迹”的中国速度,还有一部波澜壮阔的留学史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届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自此,中国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版图之中,这其中,也包括了世界教育领 域萌芽期(1978—1990)留学行业的“一枝独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留学鼻祖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同是1978年,一名出身在江苏省江阴市普通农村家庭里的高考生不幸落榜,他就是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尽管事后自我调侃这次落榜在情理之中,“因为英语成绩只有33分”,但也难以抹去一个落榜生当时内心的失落同样失落的还有他的母亲—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妇女,她希望她儿子的人生能有某种意义的改变,摆脱黄土地,做一位教书匠,而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俞洪敏的人生选择尽管高考之路荆棘重重,但俞敏洪还是凭借不错的成绩最终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进入西语系。

然而,尽管三年的复习之路让俞敏洪的英语成绩从33分变成93分,但这依然不能消弭他作为班里唯一一个农村人的自卑当他用蹩脚的普通话介绍自己来自江苏江阴时,当他在宿舍津津有味地品读《第三帝国的兴亡》而被室友嘲讽时,当他因为普通话不合格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时,这份自卑已经从一棵小树苗潜滋暗长成一颗参天大树,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看到喜欢的女生不敢表白,遇到喜欢的社团不敢参加……用他后来的话说:“就是因为害怕失败,所以干脆不做在后来的新东方“三驾马车”中,徐小平是北大团委文化部长,王强是北大艺术团团长,而俞敏洪,按照徐小平的描述,则是一名观众,“而且是大礼堂某个角落里的站票观众”为了摆脱这种窘境,俞敏洪成为了一名刻苦的学生,发奋学习英文,为此他还有自己的心得:“听英文,一定要有现成的英文资料放在那里,这样练习才有效果有的人,一边做事,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听英文,好像很刻苦,其实是瞎扯淡!只有听母语才能这样平淡无奇的四年大学生活转瞬即逝,1985年大学毕业后,俞敏洪顺利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外语系教师也是在这一年,“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出台,国家开始允许自费出国留学,并继续不遗余力地鼓励青年出国深造,学有所成后回来报效祖国。

眼看着自己身边同学纷纷出国去海外镀金,俞敏洪内心也开始蠢蠢欲动,而俞敏洪的爱人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1988年俞敏洪开始准备出国事宜并顺利考取了托福663分的好成绩,然而世事难料,1989年国内的一些变化让美国收紧了对华的留学政策,俞敏洪的早期出国梦就此夭折古人云:屋漏偏逢连阴雨古人还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无论上天何种动机,俞敏洪这一劫是必须要经受的1990年,北京大学不满俞敏洪利用北大招牌在校外私设外语班,给予了他处分,并以广播、有线电视、贴橱窗的形式连续展示了半个多月,颜面无存的俞敏洪只得提交了辞呈失去生活来源的俞敏洪夫妇开始为生计奔波,爱人给房东的孩子做家教,俞敏洪给社会上的培训学校打工,教学过程中与高层教学理念的差异让他萌生了自立门户的想法与此同时,1991年美国开始向中国学生大批量地发放全额奖学金,这再一次激发了俞敏洪的留学梦,然后这一次他自己选择了放弃,因为当时的他已经看到了中國庞大的英语培训市场我放弃出国留学跟‘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有点关系在‘南方谈话之前,大家觉得思想封闭,改革开放好像也有点中断的感觉,现在突然一股春风来了,觉得在中国还是能干事儿的,好像又开放了。

国家的大环境和英语培训市场的迅猛发展,让我留了下来我问自己出国的目的是什么,一个是为了有更好的学问,第二个是赚更多的钱现在正在赚更多的钱,更好的学问可以慢慢去追求好风凭借力,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的机缘巧合下,俞敏洪于1993年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直到今天,当他谈到从海淀教育局拿到办学许可证的那天,仍然是激动万分 的: “拿到办学许可证的那一天是1993年11月16日,我骑着自行车到海淀教育局领许可证北京正好刮着大风,漫天黄沙飞舞,给我带来了一种战士出征、慷慨悲壮的感觉办学最初,夫妻俩常常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四处刷小广告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免费讲座和满大街往电线杆上贴广告,新东方入学率迅速飙升,运营渐入佳境到1995年,新东方的学员已经发展到1.5万人,而过往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东方的成长速度,于是满怀壮志的俞敏洪坐飞机去美国忽悠大学同学徐小平、王强加入新东方,同时也变相实现了自己的出国梦我给他们讲国内那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讲越来越开放的中国给人们带来的机会,而且我变成了一个随时可拿出大把美元的有钱人1996年1月9日徐小平回国1996年10月王强回国自此,成就了“新东方的三驾马车”。

王强做口语,徐小平做咨询,俞敏洪做出国考试,三人各展所长,新东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留学创业之梦,并稳居行业老大地位多年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了又吹,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也开了又开,政府鼓励留学,扶持留学,公费留学和自费留学并行发展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市场经济大力推动,让一部分人迅速富了起来,他们开始把子女送出国接受西洋文化,于是便有了轰轰烈烈的“留学潮”借助于时代机遇和鲜少的竞争对手,新东方不断发展扩张,2001年其学生人数已经达到25万人;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上市;2017年4月,其市值成功突破百亿而乘上这趟时代东风的,还有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他就是金吉列老总张世杰成长期(1990—2005)留学行业的“后来者”虽千变与万化,委一顺以贯之—继往开来张世杰和他的金吉列相比俞敏洪,张世杰可谓是低调到尘埃里,打开搜索引擎甚至很难看到关于他的半点新闻,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低调的花甲老人把金吉列企业集团从小做到大,让金吉列这块金字招牌深入人心不同于专业出身的俞敏洪,张世杰属于半路出家,他没有俞敏洪那样显赫的专业背景,也没有丰富的出国留学履历,他甚至跟留学行业沾不上边,只是一家服装企业创始 人。

谈起他的服装企业,我们还要把时间推回到1984年那时候,改革开放的号角嘹亮,国内长达十多年的压抑环境和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政策让很多人翘首观望,迟迟不敢越雷池半步,也就在这时,眼光独到的张世杰毅然辞去公务员工作,下海淘金,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当时拿到的是北京市第23号个人营业执照,是首都第一批创业者,张世杰始终追随潮流,他认为“谁早迈出一步,谁就赢得了主动权”历经多年努力,张世杰于1991年创办金吉列制衣有限公司他坚持“诚信经营,以客为尊”的经营理念,把顾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于是便有了引领当时时尚潮流的“如意领”男式衬衫,他在服装行业的贡献为他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博览会金奖”“爱迪生杯优秀发明奖”等国内外十几项大奖,张世杰本人获得国内贸易部授予的“发展中国服装事业特殊贡献功臣”荣誉称号1994年,张世杰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市场化运作,成立金吉列企业集团,自此张世杰带领金吉利不断发展扩张,并先后开设48家分公司善于审时度势的张世杰不可能错过20世纪90年代的“留学潮”,于是他抓住时代的尾巴,于1999年创立了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开始了金吉利的留学移民之路永远走在创业路上的张世杰坚信“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和管理办法是相通的”,秉承这种理念,他把制衣厂中央厨房的运营模式完美的复制到了留学业务上。

总部负责生产(文书申请),分公司负责销售(咨询),及其快速的铺遍全国,大大的减少了各地对后期文案的依赖在这样大规模的扩张模式下,金吉利经消费者协会授权,创立了留学消费教育学校,可见其当时的国内影响力凭借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金吉利留学在21世纪初迅速成为继新东方留学之后的留学巨头而这也离不开他十几年市场历练练就的经营理念,他坚持企业要讲良心他讲道,“无论制衣还是留学,都是为人服务留学服务是育人工程的一部分,只有真正用心,而且是用自己的良心去做,才能做大,做好,做久‘把合适的学生推荐到合适的学校和把合适的学校、专业推荐给合适的学生是金吉利的原则,如果把不适合的学校推荐给学生,就是不负责任,误人子弟但也因为金吉利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在加上其传统保守的管理理念和留学理念,让金吉利逐渐开始力不从心留学热潮的后半程,金吉利在固守自我中逐渐失势2002年,金吉列注册了培训学校,一直处于存续的状态也从未像启德、新通一样,染指K12业务与新东方不停地收购、投资等发展理念不同,金吉利固守自我如果说新东方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青年,那么金吉利越来越像一个踽踽独行的老者成熟期(2005至今)群雄逐鹿的跑马圈地时代“庙堂和江湖”之间的人:—胡敏和他的新航道2005年以后,中国的留学热潮不降反升,留学人数已突破11.85万人次,而且在未来几年也呈不断上涨趋势,巨大的市场潜力意味着更多的留学中介的崛起,新东方、金吉列等老牌留學机构珠玉在前,新航道、启德、澳际、新通、环球雅思等也逐渐加入战局,留学界进入群雄混战时代。

谈到这一时期,我们绕不开新航道不同于绝境中逆袭的俞敏洪和把商业思维嫁接到留学行业的张世杰,胡敏的前半生既顺遂也是地地道道的学院派15岁考上湘潭大学英语本科,19岁登上大学讲台,24岁获得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8岁被破格晋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年轻的副教授,33岁赴英国做高级访问学者,随后成为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副主任、英语专业硕士生导师你很难想象如此通达的人生还是没有收伏胡敏那颗躁动心,他有疑惑,他更有梦想17年的教学生涯让他看到了中国孩子在学习英语时的吃力,看到了太多的学生把英语当作洪水猛兽,学了十几年仍然磕磕绊绊,他不相信中国学生努力十几年换来的却是如此结果,于是不断求解多年的校内外教学经验让他意识到,市面上的英语培训机构就是一个江湖,它可能充满活力甚至可以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但江湖与生俱来的逐利性又使它缺乏秩序,没有定力而正规学校教育可以看作“庙堂”,不同于江湖,庙堂更具系统性、规划性、严谨性,且更尊重教育本质,但庙堂的不足便是缺乏市场活力难道在庙堂英语与江湖英语之间,不能有一条英语学习的全新道路?把庙堂的精气神,揉进江湖里,注入让社会培训机构走得更远的神奇力量?让孩子们在对语言驾驭自如的基础上,收获高分?”带着这样的思索,胡敏于2004年开办了新航道。

所谓“新航道”,即在“江湖”和“庙堂”中间的第三条路,他希望新航道能够兼具二者优势对此他常常戏称自己是行走在“庙堂和江湖”之间的人说他有教育情节也好,说他是孤胆英雄也罢,胡敏就是带着这份雄心壮志开始了他的新航道里程用胡敏的话说,新航道的前五年发展可以用“沉默”来形容2006年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团队不稳定以及残酷的市场竞争等多重压力,当时的他一度想要放弃,“当时我真的是不想干了,很绝望我觉得我跟一般的年轻人创业还不一样,当时我已经40岁了,原来我也算是一个叱诧风云的一个人物,前面的鲜花、掌声、财富都得到了,其实如果就这么放弃,从此老实过日子……也是没问题的当时的他反复问自己:新航道的出發点是什么?基因是什么?初衷又是什么?在自我反问中试图从源头寻找重新出发的力量任何时候,都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我强迫自己在绝望中唤醒自己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呐喊我当时创业的时候肯定呐喊过一次,我要做一个英语教育悬崖的守望者,我不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