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方长安现当代文学专题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33KB
约4页
文档ID:10327188
方长安现当代文学专题_第1页
1/4

景中见性情——老舍散文景物描写初探摘要:老舍作品个性鲜明,本文试通过对其散文作品的自然主题及其语言特色作探讨,展现老舍本人强烈而平和的生命情怀关键词:老舍;散文;景物描写;生命情怀在老舍散文中, 写景散文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也是老舍散文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历来为读者所称道他笔下的小山,泉水,林海,清新自然,灵动飞扬,令人陶醉老舍笔下北京、济南、青岛的描写,不仅呈现了这些城市各自最具特色的景色, 四季变换的过程, 而且准确地刻画了它们内在的城市性格和灵魂在他的写景散文中总是出现充满生命力的景致, 即使写到济南的冬天也是那么温暖、舒适, 具有了春的气息比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偌大一个济南城,在那充满温情的双眸注视下.就这样浓缩成一个乖巧恬适的婴儿试想.要用多少柔情才能化解那些灰瓦砖墙?如此设想,化实为虚,更透出作者心中那份浓浓的爱意这样一个充满温情暖意的境界,怎能不让读者也沉醉其中不愿醒来呢?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济南的冬天》 ) 老舍写景散文中最常出现的色彩是绿色,而绿色是象征生命与希望的色彩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草原》两篇课文中, 这一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 深的, 浅的, 明的, 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林海》)“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草原》)即便是在冬天,心照样是绿的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济南的冬天》 )再看这几段:当夏天,进了校门便看见一座绿楼,楼前一大片绿草地,楼的四围全是绿树,绿树的尖上浮着一两个山峰,因为绿树太密了,所以看不见树后的房子与山腰,使你猜不到绿荫后边还有什么;深密伟大,你不由地深吸一口气。

绿楼?真的, “爬山虎”的深绿肥大的叶一层一层把楼盖满,只露着几个白边的窗户;每阵小风,使那层层的绿叶掀动,横着竖着都动得有规律,一片竖立的绿浪一切绿色消沉在绿的中间,由地上一直绿到树上浮着的绿山峰,成功以绿为主的一景 (《非正式的公园》 ) 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 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五月的青岛》 )    淋漓尽致的点染,谁能不爱那“绿”呢,而且必是爱得那么纯朴、洁净、明朗老舍不掩饰对自然的喜爱,但在情感表达上又比较含蓄, 他以一种平易朴实,夹杂着叙述、议论、抒情的自然活泼的口语,描摹了动人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平和而有力地传达出一种温暖感人的人间情怀如“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菜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所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通过老舍的写景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文字所传达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激情。

老舍对自然的热爱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个人生命史的背景老舍曾于1924年夏天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中文教师在英国期间,他广泛地接受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影响, 包括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影响卢梭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back tonature) “自然的状态”在教育上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老舍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卢梭的影响也不无关系另外,老舍对自然的热爱,他的健康的生活态度也和母亲的影响有关老舍一岁丧父, 由母亲抚养长大我们从第一篇《我的母亲》看起,就知道老舍幼年和少年生活是十分困苦清寒的他说:“事实上,我在幼年遇到的那些事多半是既不甜又不美的 ”使他在回忆中总觉得童年生活又甜又美,只为他有一位“勤劳诚实” ,会默默地“吃亏吃苦”的母亲他的“生命的教育”都是母亲传给他的:如好客、爱花、爱清洁、守秩序等等这一切就画出了老舍这个人物的轮廓母亲自尊、要强,在困苦之中仍然爱洁净,乐于助人,这种生命的教育使老舍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宽容平和地对待世界与他人的方式以上两种背景因素直接影响了老舍对自然的偏爱和书写自然的方式老舍的曾写到自己:可喜的是有好几位生朋友都这么说:“没见着阁下的时候,总以为阁下有八十多岁了。

敢情阁下并不老 ”是的,虽然将奔四十的人,我倒还不老因为对事轻淡,我心中不大藏着计划,作事也无须耍手段,所以我能笑,爱笑;天真的笑多少显着年青一些我悲观,但是不愿老声老气的悲观,那近乎“虎事” 我愿意老年轻轻的,死的时候象朵春花将残似的那样哀而不伤我就怕什么“权威”咧, “大家”咧, “大师”咧,等等老气横秋的字眼们我爱小孩,花草,小猫,小狗,小鱼;这些都不“虎事” 偶尔看见个穿小马褂的“小大人” ,我能难受半天,特别是那种所谓聪明的孩子,让我难过比如说,一群小孩都在那儿看变戏法儿,我也在那儿,单会有那么一两个七八岁的小老头说:“这都是假的!”这叫我立刻走开,心里堵上一大块世界确是更“文明”了,小孩也懂事懂得早了,可是我还愿意大家傻一点,特别是小孩假若小猫刚生下来就会捕鼠,我就不再养猫,虽然它也许是个神猫 (《又是一年芳草绿》 )心境纯净简单,乐观自然于贫寒往往更容易满足于简单物质:“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在日常生活事物,蔬菜瓜果中发现诗意的美,虽身在城市,也颇有陶渊明的田园情致,是何等自然的心?“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 关切世俗人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这是老舍文学创作的一贯风格其实心为自然何处不自然散文短小,贵在有情老舍他是非常注意文章中的感情的,他在《大智若愚》中讲:你要准备下那最高的思想与最深的感情,好长出文艺的花朵,切不可只在文字上用工夫,以文字为神符文字不过是文艺的工具一把好锯并不能使人变为好木匠冰心称赞看了老舍的散文“就如同听到他的茶余酒后的谈话那样地亲切而简单” 这正是因为老舍描写一景一物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他写《想北平》 ,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典型化地感染了读者,激起共鸣寓情于景,使人看到了有生命有情思的风光    自然本色是老舍散文的一般特色,而他的写景散文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老舍爱清洁, “生平不讲究吃喝,只爱穿几件整洁的衣服” 。

办什么事都讲究干净利落,他的文风也是如此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语言风格的纯朴清新但他的纯朴不同于周作人的淡茶闲酒或俞平伯的缓鼓涩弦,而是如同一位谦恭而亲善的故友,向你讲述他见过的一事一景这种讲述是完全的口语化,然而又是你所察觉不到的经过了高度艺术凝练的口语,而决非有意做出一番“质朴无华”的姿态,把别人硬拉入自造的桃花园,去忍受那“葡萄拌豆腐—一嘟噜一块”的语言折磨,老舍认为散文必须人人都能够听懂, 须字斟句酌,语言明确,"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主要是句子的短小,长句间隔的调配,句式的安排,例如倒装、省略等,这些都要以准确为基础,否则就成了简陋与残缺了当代的许多散文能够做到简练,但往往失去了味道像茅盾所批评的某些青年一样, “朴素到了寒碜的地步” 这种功夫是无人能与老舍匹敌的除此,散文语言还要铿锵悦耳, 引人入胜老舍很少使用欧化的长句, 一般不用语法层次复杂的分句结构, 他的句子结构通常较为单纯明晰,较长一点的句子和短句错落搭配, 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也符合文章的文气连贯和内在情绪的节奏转换如“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

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 吧?” “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济南的秋天 》 ) 其二,老舍先生的语言清新纯净、优美空灵,如清水芙蓉,无铅华粉饰,却能清沁肺腑,得无穷妙境如此佳境,得益于他善用虚笔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老舍先生巧用设想与想象.化实为虚.营造美妙意境的例子如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作者描绘雪后秀美的山景.由山上矮松顶上的白花写到山尖给蓝天镶上的银边.再到山坡上斑斓的雪景,由点到线到面,境界渐开,有形有色更为奇妙的是,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在作者欣赏且近乎痴迷的注视下这件带水纹的花衣似乎在流动那种灵动之美,似乎被风轻拂的衣角不断挑动着读者的想象.其间含义无穷的言外之意不断冲击着读者的审美想象 在这种想象之中,山坡飘动起来了.这种恍惚的错觉.全是那“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功劳,流动感渐次强烈.花衣轻轻拂起。

柔美的弧度似乎可以拂扫面颊.给你一点希冀,一些渴望,让你在对山的肌肤的想象中实现最佳的审美酿造,并且自失其中.被自己的佳酿所迷醉有什么能比想象更美呢7虚笔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艺术效果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虚笔能为读者提供一个联想和想象的广阔空间读者可以利用联想和想象去组接生活的画面.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形象、意境进行独到的补充扩展和再创造,在其自由构筑的天地里“思接干载、视通万里” ,得到审美发现的满足和艺术欣赏的美感.这正是虚笔手法的魅力所在老舍先生说:“叙述不怕细致,而怕不生动:在细致处,要显出才华;文笔如放风筝,要飞起来,不可爬伏在地上;要有自己的想象,而且使读者的想象也活跃起来 ”用想象为自己的文字插上翅膀,用虚笔描绘出一个神奇的世界散文大师朱自清也是虚笔运用的高手在其《清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