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赣南兴国跳觋仪式信仰体系的表象与内核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63KB
约5页
文档ID:313587731
赣南兴国跳觋仪式信仰体系的表象与内核_第1页
1/5

    赣南兴国跳觋仪式信仰体系的“表象”与“内核”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0)摘 要: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家族为单位的民间信仰活尤为活跃,渗透在客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兴国跳觋以“三奶娘”为信仰核心的“表象”,反映了客家女神崇拜的“内核”以及“主神崇拜”下多神信仰的“外延”Keys:三奶娘;女神崇拜;多神信仰I236.56       文献标[来自www.lW]志码:A       :1007-0125(2014)05-0305-02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家族为单位的民间信仰活动尤为活跃,渗透在客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兴国跳觋”就是其中之一它广泛流传于赣南兴国县一带,具有浓郁的巫觋色彩仪式的信仰体系体现出“女神崇拜”特征,而在一这信仰“表象”特征的背后又隐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一、“表象”——以“三奶娘”为信仰核心跳觋相传为西汉茅盈三兄弟(俗称茅山道士)研究而成,并逐步在中原大地流行之后随着中原汉民南迁,客家先民们也把这一风俗带到闽西一带跳觋风俗传至闽西以后,将“三奶娘”信仰植入其中,信奉“三奶教”三奶教”又称闾山王姥教,是道教闾山派的支派之一,以许真君为教主,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三夫人为法主,也有地方称其为“夫人教”或“妹子教”。

自唐宋以来,“三奶教”这一民间宗教以道教为依托从福建一带逐渐扩展到浙南、赣南、粤东北甚至湘西等地区清康熙年间,以“三奶娘”为信仰核心的跳觋风俗由福建长汀一名姓赖的觋师传到赣南兴国县莲塘村福源竹蒿岭下,并在此开基设坛自此,一种结合了兴国土著文化的、带有浓郁巫觋色彩的民间道教仪式——“兴国跳觋”在当地族群中流传开来觋公师傅称“三奶娘”是他们的主神,即使平日不做仪式,也需要每日在家祭拜而在兴国跳觋仪式中,“师桌”放太上老君、龙树、真武神牌,事主大厅正位悬挂陈、林、李三奶娘的神像[来自www.lw5U.coM]“请神”、“祀神”、“送神”三大仪程活动均围绕“三奶娘”进行展开如“请神”,首先便是请福建陈、林、李三奶娘:一阵宝角声洋洋呐,奉请福呀州三哪仙哦娘,师界呀陈氏奶娘骑白马喂,身骑白马渺呀渺到哇坛哦前,介呀开来开禁来又相请是,结求圣哪筶落呀坛哦场,锣呀角个又呀请林哪仙哦娘……(依次请林奶娘、李奶娘)又如“祀神”中的武罡表现奶娘学法的场景,文罡表现奶娘的日常生活祝赞歌中也唱到:贵府门中来做好事,香烟沉沉扮奶娘,三位奶娘灵通显,介佑花童冇灾呀个秧二、“内核”——男权制度下的女神崇拜赣南兴国跳觋以“三奶娘”为信仰核心,正是男权制度下女神崇拜的体现。

女神崇拜是人们基于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建构的宗教信仰的再现女神崇拜的萌芽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当时一方面崇拜图腾,另一方面崇拜妇女,而且认为只有两者结合才能生育后代,男性的作用是排斥在外的,这就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生育观念因此,当时普遍流行图腾和女神信仰”在原始观念中,只有妇女才具有创造新生命的能力,她们与图腾物相配才能生下人类,于是始祖女神崇拜便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民间,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信仰现象从位列女神之首的女蜗到王母娘娘、观音娘娘、天妃娘娘(妈祖)等等都是母系社会女性伟大力量的体现她们形象崇高而伟大,柔情而善良,并与人类的繁衍生息紧密相连因而,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长盛不衰客家群体在远迁客地的过程中始终强调本族群的繁衍生息,女神崇拜在这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客家人崇拜的神明之中,女神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在赣南客家民间信仰的神明崇拜中,既有被当地人们广泛信奉的道教天师“许真君”以及汉帝、康王等男性神灵,也有观音、三奶娘、天花女神、斗母、七仙以及三霄仙娘等女性神明其中,以“陈靖姑”为首的“三奶教”在赣南客家民间信仰中有着重要影响,仅次于普渡众生的“观世音”尽管随着母系社会制度的瓦解,女性在社会上的主导地位被渐次打破,男性取代女性称为社会的统治者与占有者。

但女神崇拜并未受此影响而降低神格,究其原因,就在于其具有男性神灵所不具备的慈母性与包容性三、“外延”——“主神崇拜”下的多神信仰客家人作为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其信仰体现出“多神性”特点客家人面对新的“流寓”之地,生存环境的险恶和种种不可预知性,决定了他们要开基创业、繁衍子孙、生存发展,就必然在心理上更多地祈求各路神明的保佑,相关的神明祭祀、祖先祭祀和鬼魂祭祀就更有现实存在的理由尽管赣南兴国跳觋仪式信奉“三奶娘”,但其中也不乏儒、道、释三教神灵以及祖先崇拜和民间传说的多种神灵,其体现出的是一个庞杂的多神信仰体系请神】科仪文本载有:弟子低头虔诚拜请,法门教主太上老君,混元皇帝,道得天尊,闾山法主,茅山师爷,黄公一郎,黄公二郎,黄十三郎,王姆仙娘左坛雷公金电母,右坛风伯雨师朱满姑朱四姐,传香童子,奏事童郎,请降法坛,做起正明功得,保举延生……仅从这一科仪文本中就能发现:在兴国跳觋仪式中除了拜请主神“三奶娘”,还需拜请其它各路神明数百位其中,既有太上老君、混元皇帝、道得天尊、闾山法主、茅山师爷等道教神灵,也有观世音菩萨、什迎如来等佛教神灵;既有王母仙娘、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自然神灵,也有伏羲神农、华佗仙人、药王真人等民间神灵;以及儒家的孔夫子及三千门徒、七十二贤人等等。

跳觋仪式所体现出的“主神崇拜”下的多神信仰正是客家民间信仰实用性与功利性的表现马林诺夫斯基说过:“文化不是能用一个动作或一刻时间创造出来的东西赣南兴国跳觋仪式中的女神崇拜意识绝不是某种突发的、偶然的文化事项,而是有着时间积淀的、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建构起来的,它深深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饱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信息Reference:[1]汪毅夫.客家民间信仰[M].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2]吴凡.阴阳鼓匠—在秩序的空间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3]薛艺兵.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文化学研究[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黄 苗(1982-),女,汉族,硕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十二五”科学规划项目《赣南兴国跳觋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文化学研究》(项目编号: 12YS02);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赣南兴国跳觋仪式音乐研究》(项目编号: YG2013029)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