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水系演化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流经境内的河流,古今变化很大 黄河、漳河曾长时间流经衡水,并与滏阳河、清凉江合流 衡水市即以漳河命名,取“衡,横也,言漳水横流也之 意,漳水又名衡水滹沱河在历史上多次决口泛滥和改道迁 徙,南与滏阳河合流,北与潴龙河合流,直至新中国治理后, 河道才固定下来一、古代河流古黄河古称大河、河水、禹河,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西汉时期、北宋时期行经衡水地区,南宋光宗绍熙五年,亦 即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在河南阳武南决,“灌 封丘而东”,自此至今,黄河不再流经衡水地区漳河古称洚水,又称胡卢河,战国时期即有文字记载, 西汉以后下游长期为黄河所夺,西汉元封三年,黄河北决分 出的屯氏河、张甲河即行漳河故道汉代至宋代,漳河流经 信都(今衡水冀州市)、下博(今武邑)、阜城会滹池(沱) 河北宋时期(1048年)黄河北决与漳河再次合流,入衡水 地区的枣强、衡水、武邑、武强后进入沧州地区1194年黄 河南徙后,漳河仍行黄河故道元明清三代,漳河先后同卫 河、滏阳河、滹沱河合流1706年漳河水全部汇入卫河,不 再北流,不再过境衡水地区衡水地区的古代运渠有平虏渠、白马渠和永济渠。
二、 漳卫南运河水系卫运河一南运河,属漳卫南运河水系,是大运河的一部 分,系隋朝大业西年隋炀帝下令开挖,名为永济渠,唐代称 白沟河,宋称御河目前流经衡水的故城、景县、阜城3县 20多个乡镇,全长164.03公里三、 子牙河系滏阳河、滏阳新河和滹沱河属于牙河系历史上于牙河 上游只有滏阳河和滹沱河两大支流新中国成立后新辟人工 行洪河道滏阳新河滏阳河古名滏水,汉时与漳河河流,漳河在衡水段又称 衡水,衡水因此得名明朝永乐十六年,滹沱河南徙,形成 漳、滏、滹三水合流,至清康熙四十五年,馆陶决漳入卫后, 与漳河分流,至清同治七年滹沱河北徙,与滹沱河分流流 经之地尽为粘土组成的扇缘洼地,河床基本不变动滏阳新河1965年至1968年人工开挖的行洪河道,是根 治海河工程的一部分全长133.7公里,控制面积14420平方 公里滹沱河在《山海经》中有记载,战国时期就存在性善 徙,在潴龙河和滏阳河之间百数公里的范围内纵横冲荡新 中国成立后,1958年开始兴建岗南和黄壁庄两座大型水库, 下游加固了堤防,河道固定下来四、黑龙港运东水系滏东排河1967年至1980年最为抚养新河右堤取土区挖 成此河,是根治海河工程的一部分。
索泸河一老盐河,索泸河古称索泸水,又名广川长河 因河床多沙,古时又称沙河原为漳河和卫河的分支,漳、 卫南徙后留有此河为间断性河流以是的铁路为界,以上 称索泸河,以下称老盐河清凉江在古代又名“清洋江”、“黄泸河”、“黄路河”, 为古黄河、古漳河故道经过1954、1965、1975年三年整 治,兼有蓄水灌溉之利江江河初名“沙河”为明朝景泰年间出现的一条季节 性合理,又名“南河”,“秋之滥涨,则有鱼虾,春至则涸” 现状位于清凉江和南运河之间,起源于衡水故城县境内四、大清河水系潴龙河历史久远,《山海经》有记载据《深州风土记》 记载,潴龙河之名,始见于明代天启年间现状为大清河两 大支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