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让天下于许由①,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②;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③,而犹浸灌④;其于泽也⑤,不亦劳乎⑥?夫子立而天下治⑦,而我犹尸之⑧;吾自视缺然⑨,请致天下⑩许由曰:“子治天下(11),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12);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13),不过一枝;偃鼠饮河(14),不过满腹归休乎君(15),予无所用天下为(16)!庖人虽不治庖(17),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18)!”尧:我国历史上传说时代的圣明君主许由:古代传说中的高士,宇仲武,隐于箕山相传尧要让天下给他,他自命高洁而不受②爝(jué)火:炬火,木材上蘸上油脂燃起的火把③时雨:按时令季节及时降下的雨④浸灌:灌溉⑤泽:润泽⑥劳:这里含有徒劳的意思⑦立:位,在位⑧尸:庙中的神主,这里用其空居其位,虚有其名之义⑨缺然:不足的样子⑩致:给与11)子:对人的尊称12)宾:次要的、派生的东西13)鹪鹩(jiāoliáo):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14)偃鼠:鼹鼠15)休:止,这里是算了的意思16)为:句末疑问语气词17)庖人:厨师18)尸祝:祭祀时主持祭祀的人樽:酒器俎:盛肉的器皿樽俎”这里代指各种厨事。
成语“越俎代庖”出于此 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惠子谓庄子曰①:“魏王贻我大瓠之种②,我树之成③,而实五石④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⑤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⑥非不呺然大也⑦,吾为其无用而掊之⑧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⑨!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⑩,世世以洴澼为事(11)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12)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14)。
越有难(15),吴王使之将(15),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17)能不龟手一也(18),或以封(19),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20),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21)!”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22)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23),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24),立之塗(25),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26)?卑身而伏(27),以候敖者(28);东西跳梁(29),不辟高下(30);中于机辟(31),死于罔罟(32)今夫斄牛(33),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34),广莫之野(35),彷徨乎无为其侧(36),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37),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① 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②魏王:即梁惠王贻(yí):赠送瓠(hú):葫芦③树:种植、培育④实:结的葫芦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⑤举:拿起来⑥瓠落:又写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样子⑦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⑧为(wèi):因为掊(pǒu):砸破⑨固:实在,确实⑩龟(jūn):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11)洴(píng):浮澼(pí):在水中漂洗(kuàng):丝絮12)方:药方13)鬻(yù):卖,出售14)说(shuì):劝说,游说15)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16)将(jiàng):统帅部队17)裂:划分出18)一:同一,一样的19)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20)虑:考虑一说通作“摅”,用绳络缀结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21)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22)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23)大本:树干粗大拥(擁)肿:今写作“臃肿”,这里形容树干弯曲、疙里疙瘩中(zhòng):符合绳墨:木工用以求直的墨线24)规矩:即圆规和角尺25)塗:通作“途”,道路26)狸(lí):野猫狌(shēng):黄鼠狼27)卑:低28)敖:通“遨”,遨游29)跳梁:跳踉,跳跃、窜越的意思。
30)辟:避开;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避”31)机辟:捕兽的机关陷阱32)罔:网罟(gǔ):网的总称33)斄(lí)牛:牦牛34)无何有之乡:指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35)莫:大36)彷徨:徘徊,纵放无为:无所事事37)夭:夭折斤:伐木之斧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
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第一层至“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作者还借用《齐谐》这部书的记载,补充说明大鹏向南飞行,需要乘着六月的风而去也就是说,大鹏的飞行是有所“待”的它虽然能够在天空翱翔,看似自由自在,但其实还要借助风的力量,也就是说,它受到了风的制约。
如果没有大风,大鹏是不可能飞翔的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天之苍苍”一句,意思比较难于理解从整体上来看,这是说,人在地上,无法分辨天的颜色是否真的是蓝色大鹏虽然飞到了九万里的高空,但它和在地上的人一样,都无法确认天的颜色是否真是蓝色,也就是说,都不能真正认识天这里的意思和前文是一致的,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大鹏虽然飞得很高,但和我们在地上的人一样,它依然受到了限制,因此它是不自由的第二层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以下,作者通过比喻,说明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大小、远近等,其实都是相对的地上的一个小水洼,放一根小草可以当作船,但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则粘着地了这个故事说明,世上万物都处在各种相对的关系之中,都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庄子指出,水太浅就浮不起大船,风太小就托不起大鹏的翅膀这是说,无论大船还是小船,大鹏还是小鸟,它们要在水上浮起来,在天空飞起来,都要有所依靠,也就是都受到了限制,只是它们所依靠的、所受到的限制有所区别罢了作者还以行路备粮作比喻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所准备的粮食各有不同,这是因为行程的远近不同但无论走多远的路程,都需要准备食物(依赖于食物),这一点又是相同的。
作者批驳蜩与学鸠,正是因为它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而以为自己的“枪榆枋而止”是无所依赖的、是自由的其实,这也是庄子对世人的警告,要人们时时刻刻认识到人是处在各种制约之中,是不自由的若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自由,并嘲笑别人的不自由,那就无异于蜩和学鸠了第二段承接上文,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小与大的区别中心意思还是说明,小与大等一切关系都是相对的本段也有两层含义第一层至“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指出,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相比,普通的人与彭祖相比,以及上文的蜩、学鸠与大鹏相比,都是小与大的区别这种“小大之辩”是从现实的层面上来看的,也就是从“有待”的层面上来看的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从“无待”的角度来看,那么,即使是长寿的冥灵、大椿、彭祖,他们依然受到“知”“年”的限制,依然没有达到完全的自由人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只是徒然感叹人生的短暂,羡慕彭祖的高寿;或者只是看到相对关系中的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那么就和庄子前文所批驳的蜩与学鸠是一样的了第二层为“汤之问棘”一段这段话基本又重复了上文大鹏南飞的故事,因此前人对此理解便有不同有人认为这是语义重复;有人认为这是庄子借助古代的圣贤(汤、棘)之口来加强前文所论述的“小大之辩”,在文中有重要作用。
这两种看法各有道理从全文来看,这一段话的含义与前文是一致的第三段,作者不再使用类似大鹏、朝菌之类的比喻,而是开始直接论述现实中的人,并最终指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在现实社会当中,有些人的才能可以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可以符合一乡的俗情,德性可以投合君主的心意而取得一国的信任,这些人自鸣得意,以为自己生活得很惬意,其实,他们和蜩与学鸠一样,目光短浅,没有认识到自己受到功名利禄的束缚,依然无法摆脱各种制约,因此远远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庄子接着指出,宋荣子要比这些人高明一些他能够对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能够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线,但是,庄子认为他依然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列子比宋荣子更进一步,他能乘风而行,不汲汲于利益但庄子认为他仍然没有达到逍遥因为列子虽然可以免于行走,可他依然有所待,即他要依靠风才能飞行总之,全文至此,都是从各个方面,通过许多故事,来说明世界万物都是处在各种限制、各种制约关系当中的在庄子看来,只要是“有待”,就不是逍遥反过来,我们至此可以体悟到:真正的逍遥就是“无待”全文的最后,庄子指出了他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乘天地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