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四广场分析一 广场简介五四广场北依青岛市政府办公大楼,南临浮山湾,总占地面积10公顷按性质分应属于 纪念性和市政广场五四广场依照南北走向布置,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中间的东海西路将 其一分为二,临海的部分作为纪念旅游部分,另一部分为市政广场五四广场因“五四运动”而得名1919年爆发的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一一“五四运动”的导 火索是青岛的主权问题1918的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和 平会议”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提出了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却遭到英、法、 美、日等国的拒绝,并强行将青岛主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全国震惊,北京学生于 5 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强烈要求拒绝签约,高呼“誓死力争青岛主权”,“还我山东,还我青 岛”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在举国反对声中,中国北洋政府被迫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粉碎了日本企图永久侵占青岛的阴谋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下, 终于在1922年12月12日收回了青岛主权鉴于青岛与“五四运动”这一特殊的关系,青岛市 委、市政府决定将新建广场命名为“五四广场”纵观全局,五四广场作为一个自由性广场,结合的一个广场的所有元素,像雕塑,喷 泉,草坪,下沉式空间和植物景观等等,充分体验了人性 ”的回归和以人为本的卢瑟生态 的设计思想,人的生理的、心理的及精神上的需求和变化成为了城市广场设计中考虑的最 基本的因素,这些“以人为本”的原则也使现代城市广场表现出顺应变化的态势。
二 广场分析手法1 色彩:该广场铺装和雕塑利用材料的自然色泽进行创作,并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思想 巧妙地运用了大理石的悄色,洁白的脸庞用白色大理石做成,眼泪与被泪水弄湿的半张脸 则利用了大理石中微红的悄色,鬼斧神工,犹如自然天成,作者又利用红花、绿叶作为少 女的头发与头饰,经过剪裁,创造出一个充满自然趣味,忧伤的女孩子形象可以说,几 乎每一位雕塑家在材料的选择上,对自然的色彩都有所追求,自然色在作者的心目中,在 现代城雕的运用上仍占很重的比例,是追求与自然相和谐统一的色彩美黑格尔在《美学》 中曾这样形容大理石,“因为它纯白无色,光泽温润,特别是它的颗粒组织和温和的反光, 比起白粘土似的死气沉沉的白膏岩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大理石的色彩美植物颜色的搭配由于不同颜色的花对于光线所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所以对于不同地方所处的光与影的 不同,植物配置的时候不仅要想到颜色搭配的问题,还应考虑到光线对于植物颜色搭配的 影响在自然界中,亮红色花非常引人注目,尤其在绿色的陪衬下,更为醒目和热烈在 安闲恬静的休息区,不宜全用红色在太阳光线很强的地方或是炎炎夏日,用大量红色会 使人有刺眼的感觉在冷色系的花中点缀一些红色会有温暖的感觉而不是炙热。
白色十分引人注目,它的运用效果奇妙无穷在一又长又狭的庭园一段配置白色,会产生 长度缩短的视觉效果,正如淡蓝色、紫色和灰色有给人远离、空间扩大的感 觉一样在 阳光充足的花境,白色花在银色、灰叶和略带蓝色的叶色的陪衬下更为娇艳夺目在荫蔽 处以浓绿、奶黄色或灰色为背景实际上许多具金色斑纹和灰绿 色的落叶灌木和草本喜 阴凉的环境条件在自然界中纯蓝色极为少见,而带紫色的更为多见,所以这里以蓝紫色来分析深 蓝紫色花或深蓝紫色叶与其他浓烟的颜色如鲜红色、深红色和深蓝色组合产生郁闷和激昂 的动感情绪,极富戏剧性,在光影下效果尤为明显如果再增加银色和少量米黄色或白色,可以让色彩明亮起来,显得轻松 黄色使人联想到日光,因此在庭园的阴暗处配置黄色,可活跃气氛,使人感到愉快在黄 色中点缀白色、灰绿色和鲜橙色,不失为极其漂亮的组合,可以一 试 同红色一样, 在阳光太充足的地方不宜大片种植,全黄花境色彩太浓,给人以超重的感觉可以用深蓝 紫色花和鲜红色花及浓绿色叶和淡灰蓝色叶做补色, 是色彩协调,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 或用红色、橙色和青铜色做补色,给人以热情和温暖橙色一般以绿色作陪衬,可避免使 人眼花缭乱,天蓝色和灰绿色也有同样的效果。
青铜色和紫绿色叶是纯橙色的很好的互补 色,紫黑色叶对比太强烈亮银色可能就不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栽在荫蔽处可使人感到温 暖的感觉在色彩设计时,首先想到绿色绿色是庭院中最普通的颜色,正因如此,也最 容易被忽视其实大自然中的绿色是最多变的,由于光线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样子,但不 会像色彩鲜艳的花那样在光线下显得或暗淡或刺眼绿色是其他花独特的补比广场植物色彩搭配广场植物色彩搭配2 质感(1)质感调和 广场道路铺地质感与环境和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铺装的好坏,不只是看材料的好坏,而 是决定于它是否与环境相谐调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与建筑物的调和质感调和的方法,要考虑同一调和、相似调和及对比调和如地面上用地被植物,石子、 砂子、混凝土铺装时,使用同一材料的比使用多种材料容易达到整洁和统一,在质感上也 容易调和而混凝土与碎大理石、鹅卵石等组成大块整齐的地纹,由于质感纹样的相似统 一,易形成调和的美感选用质感对比的方法铺地,也是提高质感美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草坪中点缀步石, 石的坚硬、强壮的质感和草坪柔软、光泽的质感相对比因此在铺装时,强调同质性和补 救单调性小面积的铺装,必须在同质性上统一如同质性强,过于单调,在重点处可用有 中间性效果的素材。
2) 质感与空间外部空间中的尺度模数,因此,质感也会因粗糙、刚健而有良好的配合大空间要粗 犷些,因为粗糙的往往使人感到稳重、沉着、开朗另外,粗糙的可以吸收光线因此, 大面积铺装应粗糙些好细滑给人以轻巧、精致的感觉,重点处可以精细些小空间尺度 小、细致,给人以精美、柔和的感觉3) 质感与色彩 质感变化要与色彩变化均衡相称如果色彩变化多,则质感变化要少一些如果色彩、 纹样均十分丰富,则材料的质感要比较简单步行道与周边路缘的不同质感,对比鲜明.3 广场形体空间—形体分析方法 视觉秩序——整个广场规划应是一种激奋人心、充满情感的艺术作品,强调城市环境 里的公共建筑、广场与街道之间的视觉关系从广场设计角度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想通过增加、减少或变更格局的形体几何学来 驾驭空间的种种联系其目标旨在,建立一种不同尺寸大小的,单独封闭而又彼此有序相 关的空间等级层次,并在广场或某一地段范围澄清广场空间结构而表达剖析这种广场结构组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图底分析”,这是一种简化的城市 空间结构和秩序的二度平面抽象,通过他城市建设时的形态意图便被清楚地描绘出来空间是广场体验的中介,它构成了公共、半公共和私有领域共存和过渡的序列。
图 底分析”还鲜明地反映出特定城市空间格局往时间跨度中所形成的“肌理”和结构组织的 交叠特征图底分析”理论认为,当广场主导空间形态由垂直方向而不是水平方向构成时,要 想形成连贯整体的城市外部空间几乎不可能在广场用地中,容易形成大量难以定义和使 用的隙地,导致外部空间整体的不连贯性,街区格局不复存在耦合分析图示法从景观角度广场建设的看法和建议、“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学校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 相符,即是否与同学在 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 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 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 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 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 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1、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 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2、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一些雕塑、小 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只有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 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同学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 的不同需要3、 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学校规划为依据,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 全除交通广场外,其他广场一般限制机动车辆通行4、 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 处符合人体的尺度如飞珠溅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 自然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二、 地方特色原则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中心广场建设应承继学校当地 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 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学校旅游吸引力其次,中心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广 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 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 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三、突出主题原则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
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 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 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 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为实现广场的社会功能、环境和景观意义,应对广场中的建筑物和广场周边地区进行 合理管制,结合开发成本、环境品质和使用效果综合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等 指标,保持整体空间的和谐要明确制定鼓励投资者开发兴建中心广场项目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也要严格把握中心广场规划设计的编制程序和审批过程广场的使用应确保其公共性,学校要站在督导的立场,监督实施,加强宣传,让学生 协助学校共同进行管理和保护参考文献】[1] 刘福智•《园景规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234页[2] 洪铁城•《城市规划100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第158页⑶罗苑龙•《关于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几个注意点的探讨》中国工程咨询网⑷刘超•《营造开放空间提高城市品质一一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思考》城建研究 网⑸黄大成•《让广场旋风刮出雁城新姿》,《衡阳工作》1994年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