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歌意象与隐喻研究 邵丹莹(辽宁工程职业学院)Summary:我国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塑造了大量的精美作品,诗歌更是其中不可剥夺的文化瑰宝在晚唐诗歌著作中李商隐的诗歌个性鲜明、意象广泛、隐喻深刻,成为晚唐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商隐的诗歌显示着晚唐时代的历史背景,使用大量的抽象意象,读者在读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丰富内心世界,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很大Keys:李商隐;意象;隐喻李商隐的诗歌在历史评判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转折,经过实践和无数学者的探究讨论之后,李商隐的诗歌终于在历史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李商隐的诗歌作品采用了大量的意象,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审美情趣、朝代背景等都融合在了诗歌的意象之中,让人读起来能够从表象的事物观察到当时的时代缩影,对现代了解晚唐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李商隐诗歌意象特征1.客观自然诗歌意象李商隐诗歌中出现的实体性意象主要是分为植物、动物、人体、气象、地理、天文、无生物等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有311个天文意象,主要是日、月、星、辰在地理意象中主要是水流、山、地的意象,一共是出现了476个在气象意象中一共有479个,主要是风、云、雨、露雪。
时间意象出现了256个,主要是夜、春、秋人体意象有339个,女性的身体部位、肠、身,主要是体现了女性身体的美妙动物意象一共是出现了548次,主要是鸟类、昆虫类、马、鱼,在昆虫类的动物意象中,碟、蝉、蜂出现的次数比较多;鱼类、爬行类、兽类出现的次数很少在植物类的意象中一共出现了738个,花、柳、桂出现较多,荷花和梅花在花类中较多无生物意象一共是有386个,水、灰尘、波出现较多,冰出现的次数也很多,但是和水属于同种物质,所以,就归结到了水中2.历史范畴诗歌意象历史类的意象主要是人物、建筑物、地理、精神活动、朝代、器物、书籍文章、机构等其中人物意象主要有两种,在现实中存在的人物有434个,泛指的人物有174个在人物中主要是历史人物,潘越、宋玉、司马相如、西施、杨朱等出现的次数较多,泛指的人物中客、女子、帝王僧、夫君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在地理中,路、关、池出现较多;在建筑类意象中楼、宫、门、台、殿、阁苑、亭出现的次数较多;在精神活动意象中梦、泪、魂魄出现的次数较多;在器物意象中,女性器物出现的较多;文章典籍中书典、文章出现的次数很多;周、秦朝代出现的比较多,厦、商基本上没有出现;在机构中家、国出现较多。
3.虚拟类的诗歌意象虚拟意象主要是诗人自身的直接或者是间接的生活经验之上的虚拟事物,在作品中通常占据的比例很小在李商隐的诗歌中一共是出现了378个虚拟的意象,占据着5%左右的比例主要是人物、动物、仙境、植物、器物等泛指的人物主要是神仙人物,动物主要是凤凰、龙,仙境主要是大范围的境地和具体的宫殿李商隐认为凡人和仙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所以,他使用的仙人器物很少二、李商隐诗歌隐喻基础1.在物理上存在相似性物理上的相似性主要是包括功能、形状、外表上的相似性,李商隐的诗歌中有的意象存在物理上的相似性,所以,存在隐喻的现象如,李商隐在《细雨》中这样写道,“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大概意思就是细雨好像是一副延绵细长的帷幕在白玉堂前漂浮着,好像是碧绿的竹席铺展在蓝天下白玉堂”“碧牙床”比喻天空,使用“帷帘”“竹席”比喻细雨,主要就是利用了他们在物理上的相似性帷帘和竹席都是柔软细长的织物,细雨在微风的吹拂下展现的形状与帷帘和竹席非常相像,这就是以物喻物同样在《咏史》文章中李商隐主要就是借助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对政治的感叹,使用了“琥珀枕”“齐威王”两个历史典故,突出唐文宗的重视贤能、勤俭节约。
使用“青海马”来形容能够承担重大责任的人,青海马和为国效忠、辅佐君王的忠诚在功能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为了主人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在心理上存在相似性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因为文化上的相同或者是同样的心理感官,对两件不同的事物产生了相同的心理感触,这就是意象心理上的相似性李商隐的诗歌中借助想象或者是实际存在的意象,来和想要表达的寓意进行联系,让读者能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如,在诗歌《柳》中李商隐写到在春天生机盎然的柳树,怎么到了秋天就变成了一副萧索的模样?李商隐就是借助了柳树在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秋天的萧索进行了对比,从而隐喻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年轻的时候年轻有为,到了老年却是穷困潦倒在年轻的时候,诗人充满了朝气,想要用凌云壮志朝气蓬勃的抱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却不想经过了人生打击之后,最终变成了穷困潦倒的模样,他的生活经历和柳树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在《蝉》中李商隐给蝉塑造了这样的形象——身居高位,孤高清苦,其身难保,徒劳叫声自己的命运和蝉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相似,自己品德清高,却是面对着穷困潦倒的境界,空有一腔热血,却是打动不了世态炎凉三、李商隐诗歌概念隐喻1.人物的结构隐喻李商隐诗歌中采用的人物结构隐喻主要是让两种界限不明确的事物进行概念上的叠加,用来代替另一种事物。
最常见的主要是:(1)使用祥禽、瑞兽代表贤臣明君在《重有感》中使用蛟龙、在《楚宫》中使用了长姣、在《咏史》中使用了青海马、在《当句有对》中使用了游蜂等2)使用秀木代表着美人、君子如,在《日高》中出现了药、在《房中曲》中使用了松、在《闲游》中出现了荷花等李商隐在进行意象隐喻选择的时候,主要是使用松、梅、莲花、猛马、骏马、麒麟、凤凰等,隐喻选择美好的美人、君子、明君等形象2.实体隐喻实体隐喻主要是将我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事件等无形的概念看成了具象的事物,这样能够生动地传递感情实体隐喻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如“我在幸福中长醉不醒这就是把自己的幸福进行了实体隐喻,好像就是喝醉了酒的感觉,宁愿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李商隐在进行描述的时候,采用了很多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在生活、政治中的失意,如在《夜冷》中使用败荷表达了自己的失意,在《滞雨》中使用残灯,在《燕台诗四首》中使用蜡烛,在《夜雨寄北》中使用西窗烛等诗人在描述自己的感情的时候,对周围的事物就有很多的把握,周围经常出现的事物能够很好地代表着诗人的情感,这就是常说的借物言志在实体隐喻中容器隐喻较为常见,主要是因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容器,对周围的事物也可以看成独立的容器,这样在进行情感表达的时候,就很容易将难以描述的事件进行汇总归纳。
李商隐将很多的自然界事物当作了容器,如,在《安定城楼》中的绿杨枝外、《风过伊仆射旧宅》中的败荷、《隋宫》出现的垂柳、无题中出现的重帷深等3.空间比喻空间比喻主要是将空间的事物放在非空间概念中,这样就能够通过空间概念总结非空间概念空间隐喻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一个一个的空间隐喻作为基础,构建很多的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它的产生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在丰富的文化经验和物理经验的前提下产生的空间概念主要是在人们现有的理解能力之上,通过对社会地位、生存状况、生活、时间等进行一定的了解之后,将难以表达的抽象概念进行描述,从而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李商隐使用“上”隐喻时间较早、社会地位较高、理想状态较好在时间较早中使用“上”主要是在《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世戏赠》中出现的“千骑军翻在上头”在表达社会地位较高的时候,也经常使用“上”,如,在《韩碑》中出现的“表曰臣愚昧死上”和“誓将上雪列圣耻”,在《访隐》中出现的“泉自上方来”,在《圣女祠》中出现的“天上应无刘威武”等表达状态较为理想也会使用“上”,例如,在《少将》中出现的“上马即如飞”,在《重过圣女祠》中出现的“上清沦谪得归迟”,在《日高》中出现的“飞香上云春诉天”等。
李商隐的诗歌中以“下”进行隐喻也有所体现,“下”和“上”的状态相反,代表着生活状态不理想、社会地位较低、时间较晚等在状态不理想中,经常使用“下”如,在《井泥四十韵》中使用的“一日下马到”,在《闲游》中使用的“强下西楼去”,在《曲江》中使用的“玉殿犹分下苑波”等表达社会低下的时候,也会使用下,如,《裴明府居止》中出现的“爱君茅屋下”,在《行次西郊一百韵》中出现的“下田长荆榛”“敢问下执事”,在《归来》中出现的“敢问下执事”等4.语义结构在诗歌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应该有本体有喻体,但是在诗歌中因为条件的限制,经常是出现本体或者是喻体,从而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1)只有喻体没有本体这种隐喻是李商隐诗歌中经常出现的隐喻结构,例如,使用美人难以嫁出去表达自己空有政治抱负在《无题》(八岁偷照镜)中有很好的体现诗歌中的表面就是写美丽动人的女子,不但情节高尚,勤学好问,而且生性活泼,很有魅力但是到了出嫁阶段之后,父母却是不想把她嫁出去随着生活和时间的流逝,姿容美貌的女子对婚姻生活也产生了一些忧虑李商隐就是用美丽的女子来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现实自己同样具有优秀的文采和高尚的情操,却是难以得到赏识,在政治上一直不顺利。
使用黄昏、落花、莺、蝉等表达自己的现实感慨如,在《桂林路中作》中使用蝉和空花枝表达自己的郁闷,在《乐游原》中使用黄昏表达自己年老不得志等2)本体和喻体一起出现本体和喻体一起出现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比较少见,我们在进行李商隐诗歌阅读的时候,需要细细品位,才能够体会其中的隐喻如,在《过伊仆射旧宅》中描写的“幽泪欲干残菊露”,《临发崇让宅紫薇》中的“秋庭暮雨类轻埃”,《赠郑谠处士》中的“浮云一片是吾身”,《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陈后宫》的“茂苑城如画”等都是本体和喻体共同出现的5.喻体特征李商隐诗歌的隐喻具有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喻体大多是哀怨感伤美丽纤柔的他们高洁美好,但是却是不断地在接受着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严重摧残,它们想要反抗却是无力反抗也不能反抗主要体现了诗人具有高尚的情操,才华横溢,但是家族、爱情、理想方面都接受了严重的打击,一生坎坷2)诗歌充满了多义性和朦胧性诗歌之间的隐喻主要是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相似程度,或者是心理相似或者是物理性相似,而这些相似都是主观判断的,可能二者之间相似很少,也可能相似很多所以,李商隐使用了有本体喻体和没有本体的隐喻,这样就让诗歌充满了多义性和朦胧性,在解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含义。
3)具有新颖性和创新型李商隐的诗歌在进行隐喻的时候,增加了隐喻的形式和内容,让原本没有关系的事物进行了联系,从而提高了隐喻的新颖性和创新性李商隐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特点,是晚唐时期典型的代表李商隐在选择意象的时候,主要是人物类、建筑类、动物类、自然景观类等,隐喻主要是进行了结构隐喻、实体隐喻、空间隐喻等,丰富了文章意象的内容,提高了隐喻的深度,对现代诗歌具有很深的影响Reference:孙艾君.关于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印象[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编辑 王团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