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科技馆展品细读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4MB
约22页
文档ID:35678602
科技馆展品细读_第1页
1/22

中国科技馆新馆位于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南侧距“鸟巢”一箭之遥,占地 四点八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十点二万平方米,其常设展览包括“科学乐园” 、 “华夏之光” 、 “探索与发现” 、 “科技与生活” 、 “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和公共空间展示区,以及宇 宙剧场、巨幕影院、动感影院、四 D 影院等四个特效影院集展示与参与、教育与科研、合作与交流、收藏与制作、休闲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国科 技馆新馆,是一个主题突出、功能完善、形象完整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国 家科技馆其建筑整体为单体正方形,由若干积木般块体相互咬合,整个外形呈现为一个 巨大的“鲁班锁” ,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理念,也寓意科学的众 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通过“血管墙” ,参观者可以了解到人体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参观者还可以亲身体验工业生产的技术细节新馆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强,800 多件展品绝大部分可参与动手虽然科技馆门票要到本周末才正式对公众发售,但是作为全国科普日的主阵地,这里 昨天还是迎来许多特邀观众 今天,中国科技馆新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记者提前参观了这座“参观者当家作主”的科学 殿堂,下面就把观感奉献给读者。

不要害怕“剧透” ,因为这里有太多精彩和奥妙,纸面上 描写的内容只能算是浮光掠影 体量 巨大展品丰富,强调动手性,可看可玩一层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装置就是 这面巨大的“机械墙” 第 1 层 进来被“震”了 中国科技馆新馆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之间从东门看过去,整体 建筑让人想起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不对称的几何切割具有律动感和秩序感,正符合科技 馆应当具有的视觉形象而从奥林匹克公园一面看过去,巨大的玻璃幕墙和巨幕影院球形 建筑会在水面上留下色彩斑斓的倒影 步入一层大厅,立刻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巨大的“机械墙” 这面墙极有形式感,看起来 像一个机械主题的浮雕,但却可以运动仔细看,发现墙面的内容并不是随意的堆砌,而 是有意地选择了几种能够转换运动方式的机械结构,比如连杆-曲轴机构、快门机构、万象 联轴节等等机械墙就像具有“磁力” ,让人在把目光移走时会感到“黏滞感” ,这更增加 了看到大厅里巨大的“生命螺旋”时的惊奇感这座玻璃钢雕塑用手拉手的男女人体造型 来表现 DNA 的双螺旋结构,高达 47 米 虽然横在面前高高的扶梯让人很想立刻冲上第二层,但是且慢!第一层还有三个大展 厅等着你。

“华夏之光”展厅专门表现我国的古代科技成果,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众多复原的 水力机械装置在展厅里不停忙碌着,哗哗的水声和“碌碌”的机械声相映成趣强调“参 观者自己动手”在这个厅里体现得很充分, “鲁班锁” 、 “九连环” 、 “鱼洗” ,各种中国古代 益智玩具让参观者玩得不亦乐乎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展品是两型“地动仪” ,一个是我们熟 悉的王振铎先生“复原”的“倒立杆”模型,一个是冯锐先生“复原”的“悬垂摆”模型, 一立一垂的两个杆,让观众可以自己参与到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思考当中而同在一层的收 费厅“科学乐园”用色彩斑斓的卡通形象引导儿童认识一些科学道理,这里有很多梯子可 爬,很多水可玩,还有一个小舞台让小朋友们唱歌跳舞另外,还有一个临时展厅,这回 展示的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三十年”成就展 第 2 层 和科学家一起探索 二层公共区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三具恐龙化石除了恐龙,气泡成像和动态变形 墙也是二层公共区域的亮点气泡成像靠机械电子装置在适当的时候释放气泡,这样气泡 在上升过程中就能形成各种图案和文字;而动态变形墙利用一系列气动结构让一面墙像波 浪一样动起来,甚是惊人 二层的展示厅是科技馆传统的“戏肉”———基本科学原理的展示和趣味小实验。

这里并不乏大型的视觉效果,A 厅主要讲述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知识,在展厅里可以看到巨 大的晶体模型和天体模型,还可以看到很 Q 的可以动的科学家塑像很多互动的展示品让 人印象深刻,比如“旋转的金蛋” ,一个金属蛋可以在一个圆盘上不停转,就像着魔了似的 原来圆盘的下方有通电线圈,会在空间产生旋转磁场,而金属蛋是闭合的导体,线圈所形 成的旋转磁场会在金蛋中产生电流,并形成磁场,两相作用,就让金蛋着魔似的旋转而 探索与发现 B 厅主要介绍数学、声学和生物学的知识,里面有大型的生物组织模型,包括 神经元细胞、肌肉细胞和精卵结合模型等,效果很奇幻 第 3 层 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中国科技馆新馆顺应世界科技馆发展潮流,不是呆板地按照学科划分展示区,而是强调了科技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三层展示区的总标题就叫“科技与生活” ,分别介绍了交 通机械、农业、健康、居住和信息传播中的科技这一层是多媒体互动技术用得最多的区 域在 A 厅“健康之路”展示区有一个“血管墙” ,巨大的可以走人的血管模型上有两个 瓶子,以不同的速度注入红色液体,以演示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区别为了说明人体中 所含的大量水分,有一个互动项目让参观者站在一台电子秤上,电脑计算出他身体里水分 的大概重量,然后参观者往另一台电子秤上放水桶,直到和自己身体里的水大体相当,参 观者会在气喘吁吁地忙完一通之后惊讶自己“含水量”如此之高。

在 B 厅展示了吸尘器、抽油烟机、抽水马桶等用品的抛面模型,其原理清晰呈现 C 厅展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这里有一个“数字水墙” ,通过精确释放水滴,可以让落下的 水幕在空中承现各种形状或字样C 厅另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项目是“打击病毒” ,孩子们 可以用一个造型很夸张的玩具枪打击屏幕上闪现的病毒、蠕虫和木马D 厅展示了交通和 机械方面的科技,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候机楼”的模型,机场的全景画非常精彩满厅的 飞机、火车、潜艇模型会让喜欢机械的孩子们欢呼鹊跃 第 4 层 人类如何面对未来 看过三层的展厅,亲身体会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巨大作用,参观者来到四层“挑战 与未来”主题展厅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基因技术、太空技术、海洋科学是会对未来发 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而地球环境的恶化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涉及很多 新概念,设计者想出各种办法来增加易懂性和互动性在 A 厅里,巨大的中国气候变化沙 盘模型让人印象深刻,而核聚变原理的演示则非常巧妙,参观者需要用相当大的力气挤压 电脑屏幕上的一个“挡板” ,屏幕上的卡通化的氘原子随之越挤越近,等到一个临界点时, 氘原子会化成一团火光,形象地阐示了“高压引发核聚变”的难度。

而 B 厅的基因技术和 航天技术的演示强调了中国人的贡献 中国科技馆的新馆展览面积约 4 万平方米,为旧馆的 2.5 倍在里面走上一圈会 让人感到“腿软” 让人这样“过瘾”的大馆真不多见恐龙广场首次揭幕 在科技馆二层的中央大厅,记者看到,三具来自云南楚雄的珍贵恐龙化石都“站”了 起来 身高 15 米的“阿纳川街龙”依着大厅南墙,正低头看着脚下,身材精瘦的肉食“双脊 龙”正整备攻击温顺的“许氏禄丰龙这三具化石分别来自云南楚雄,其中“阿纳川街龙” 绝对是目前北京展出最大的恐龙 除了地面三只恐龙化石,空中还有两只恐龙飞艇,其中一只看上去有点像乌龟的是大 板龙,一只嘴巴尖尖看上去像海豚的,是一只鱼龙这两具恐龙飞艇里面充满氦气,依靠 雷达飞行他们与恐龙化石一动一静,一真一假相互呼应 四层展品全是高科技 位于科技馆新馆四层的挑战与未来展厅,一定是整个馆内最高科技的一个展厅,在这 里你可以看到上天下海的一切最高科技设备 如果觉得只看不过瘾,你可以“操控”核裂变与核聚变,也可以亲自“操刀”进行神 经干细胞微创手术 天文爱好者在这里还可以化身宇航员, “参与”空间站对接,并在空闲的时候去看看盖 有蔬菜大棚的月球基地。

临走时,穿着咱们神州七号的出舱服留个影吧,照片可以及时发到你的电子邮箱 所有这些操作,你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 据介绍,新馆此次增加了互动展品,希望观众在观赏的同时,还能在动手中感受科技 的魅力,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25 名小志愿者上岗解说 昨天的参观现场,还有 25 名 10 岁左右的小志愿者充当讲解员,充满童趣的讲解引起 了观众的兴趣 据介绍,这批小志愿者从暑假就开始培训,新馆开馆后,他们将在每个周末轮流来 “值班” 任务主要是在儿童展厅“科学乐园”进行科学表演,以及在二层的恐龙大厅进行 恐龙知识的讲解 科技馆表示,将长期开设小志愿者的培训,下一批小志愿者将在春节前后招募 除了这些小志愿者,整个科技馆还有 140 名讲解员在各层服务观众■ 体验 乘坐潜艇经历深 海探险 想过把潜水瘾,跟我来吧 “海底剧场”展览项目,实际上是一艘名为“中科号”的深海潜艇 潜艇里,有船长位,在这里可通过手杆操作潜艇,进行上下升降,左右转向,以 及停顿前进船舱可容纳 10 位乘客,在整个航行过程中,乘客可在艇身旁边的观景窗,欣 赏海底沿途风景 航程大约 7 分钟,第一站到了美丽的珊瑚礁海域,我马上手动打开探照灯,透过 潜艇前方,两侧以及脚底的观景窗,看到美丽的珊瑚礁、各种各样的小鱼在我们身边。

第二站是海底热泉,在这里享受短暂的“海底温泉浴”之后,潜艇迅速驶入拥有 丰富海底生物的海域,突然,前方有一头巨大的鲸鱼冲过来,所有乘客屏住呼吸,幸好, 船长高超的驾驶技术使我们安然度过危险 接下来,潜艇还把我们带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上探险 穿过时间隧道,最后一站,我们置身 100 年后的海底城市这个城市有海底酒店、 海底住宅、海底工厂 当然,这段旅程不是真在海中,而是通过艇内配备的屏幕和音效,让观众有置身 海底的感受科技馆展品细读:生命的魔戒 陨石之“王” 2009 年 09 月 20 日 08:41:41 来源:新京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 推荐: 】 中国科技馆新馆全景扫描 重装上阵可看可玩在波澜壮阔的生命长卷中,有一个神奇的角色, “意外”地出现在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各 个篇章———它就是陨石 地球生命如何起源?人类还无法回答科学假说林林总总,其中一种就与陨石有关: 科学家从和太阳一样古老的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了被誉为生命基石的氨基酸,而且其中 一些种类从未在地球上发现过也就是说,在地球诞生之前,这些氨基酸就已经随着陨石 在太阳系中游荡———极大地开拓了科学家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地球生命如何演化发展?科学家一直在思考全球灾变对进化的推动作用陨石学家分 析陨落地球的石铁陨石和铁陨石,发现它们其实是数十颗类地小行星的残骸———我们周 围天体的毁灭性碰撞并不罕见依据这一线索,科学家们发现地球上物种更替进化与地外 物质的撞击有很强的关联,特别是 6500 万年前的一次小行星撞击很可能直接导致了包括恐 龙在内的中生代物种大灭绝(大约 70%的物种被彻底从地球上抹去) 而恐龙的意外灭绝, 却赋予哺乳动物快速进化称霸地球的机会天体撞击作为进化的推手,对地球生命是幸运, 还是不幸呢? 生命来自何方,又去向何处?面对这个科学终极问题,陨石这枚生命的魔戒给了人类 很多的启示 Brenham 橄榄陨铁 陨石之“王” 命名:Brenham 橄榄陨铁 分类:石铁陨石 PMG-an 发现时间:1882 年 发现地点:美国堪萨斯州 标本重量:3250 克 尺寸:164mm×229mm×85 mm 共同收藏: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纽约美 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太阳系类地行星和小行星母体为近似球粒陨石的松散岩石在星体形成的过程中,融 化的金属和硅酸盐质的岩石,就像不相溶的油和水,逐渐分成金属内核和硅酸盐幔。

在核 幔的过渡区域,铁镍合金和橄榄石发生混合突如其来的剧烈天体碰撞,星核分崩离析, 铁镍合金和橄榄石包裹体也一并被抛进宇宙空间,形成橄榄陨铁 橄榄陨铁极为罕见,至今只发现了 84 次,再加上奇特的艺术形态、宝石级的橄榄晶体 和不平凡的来历,它们被誉为“陨石之王” 更为重要的是橄榄陨铁的科研价值———人类 至今无法直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