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口学复习题

206****92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2KB
约10页
文档ID:41943349
人口学复习题_第1页
1/10

名词名词总人口总人口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的有生命的个人总和使用时应注意:(1)总人口是指一 个时点的人口只能说明对应时点的某地区人口规模,而不能说明其他的时点的人口规模 (2)所谓有生命的个人总和,是指统计人口数时,以当时生存的人数为准,不论何种原因 已死亡者均不统计经常性人口统计和人口普查中,一般调查以下三个时点的总人口年 初人口 即 1 月 1 日零时人口数年末人口 即 12 月 31 日 24 时人口数某年的年初人口也 是上年的年末人口;某年的年末人口也是下年的年初人口年中人口 即 6 月 30 日 24 时人 口数我国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都是调查的年中人口平均人口平均人口是指某一时期内各个时点人口的平均数某一时点的人口数只能代表这一时点的 人口规模,不能代表一个时期(如月、季、年)的人口规模平均人口则综合反映了某一 时期的人口规模人口性别比人口性别比指某一时点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比通常以每 100 名女性人口对应有 多少男性人口来表示用于反映男性和女性人口间的对比关系其计算公式为:性别比=男 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人口迁移率人口迁移率反映人口在地区间移动频繁的程度。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某一地区向另一地区 移动,这一地区的迁出构成另一地区的迁入,迁入和迁出两者在不同地区对应发生迁移 人数的多少不但取决于人口地区间移动的数量多少,而且取决于地区划分的范围地区范 围划分的越细,列为迁移的人数会真多在对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或不同时间的迁移率 指标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人口总迁移=(一定时期内的迁入人数+迁出人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 迁入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 迁出率=一定时期迁出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 净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迁出差额/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一定时期某地区的人口数与该地区面积数之比即一定时期的单位土地面积 上的人口数反映人口在地域分布稠密程度一般以每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表示人口密 度=该地区的人口数/该地区的土地面积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 从理论上讲农业人口是指依靠从事农业生产(包括林、牧、渔业)维持生活的全部人口 包括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以及由他们抚养的人口非农业人口则指依靠农业生产外的 职业维持生活的全部人口市镇人口市镇人口是按国务院批准的市和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镇为标准,在其辖区范 围内统计的人口。

城市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县的人口城市人口与镇人口之和即城镇人口平均年龄平均年龄是指一定人口集团年龄的平均数它反映人口年龄构成的一般状况,平均年龄的 数值取决于该人群最高年龄的水平和各年龄组人数的比重,平均年龄小,标志着在总人口 中低年龄组人口占的比例大,人口构成年轻;平均年龄大标志着高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 占的比例大通常以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即:平均年龄=(各年龄组的组中值×各年龄组人数)之和/人口总数也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平均年龄=(各年龄组的下限值×各年龄组 人数)之和/人口总数+组距/2年龄中位数年龄中位数是将总人口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列,把人口分隔成两个相等部分的那个年龄值就 是年龄中位数年龄中位数的降低,标志着人口总体的年轻化;年龄中位数的提高,标志 着人口总体向老化方向发展其计算公式是: 年龄中位数=年龄中位数组下限值+[(总人口数/2-中位数所在组之前的各组人口累计数)/ 中位数所在组人口数]×组距年龄构成类型年龄构成类型根据反映年龄结构的一定指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区分为不同的类型 通常划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人口、成年型人口(中间型人口) 、老年型人口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为: 年轻型:0-14 岁人口比例 40%以上,65 岁以上人口比例 4%以下,65 岁以上人口与 0-14 岁 人口之比 15%以下,年龄中位数 20 岁以下。

成年型:0-14 岁人口比例 30-40%,65 岁以上人口比例 4-7%,65 岁以上人口与 0-14 岁人 口之比 15-30%,年龄中位数 20-30 岁 老年型:0-14 岁人口比例 30%以下,65 岁以上人口比例 7%以上,65 岁以上人口与 0-14 岁 人口之比 30%以上,年龄中位数 30 岁以上少年儿童系数少年儿童系数(少儿比)是指某一时点的少年儿童(0—14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 般用百分比表示其计算公式:少年儿童系数=少年儿童人口数/总人口数×100%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年比)是指一定时点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其计算公式: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总人口数×100%老年、儿童比老年、儿童比(老少比是指老年人数和少年儿童人数之比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其计算公 式为:老年、儿童比(老少比)=老年人口数/少年儿童人口数×100%社会负担系数社会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它是表明社会劳动年龄人口的负 担程度的相对指标即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其计算公式: 社会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00%=(少年儿童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 龄人口×100%老年负担系数老年负担系数指老年人口与社会劳动人口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 老年负担系数=老年人口/劳动人口×100%少年负担系数少年负担系数指少年儿童与社会劳动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少年儿童负担系数=少年儿童人口/劳动人口×100%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指能够参加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或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性劳动的人口统计劳动 力人口的主要标志是在业状况劳动力抚养系数劳动力抚养系数 指劳动力人口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其计算公式: 劳动力抚养系数=被抚养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100%逻辑斯谛增长逻辑斯谛增长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物种群的增长不能按照指数模式进行,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会发挥作 用,使得种群往往沿着 s 曲线增长,所以又可以称为阻滞增长引起逻辑斯谛增长的主要 因素是种内竞争、种间竞争等等在业人口在业人口指十五周岁及十五周岁以上人口中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 入的人口不在业人口不在业人口指十五周岁及十五周岁以上人口中未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包括:在校学生、 料理家务、待升学、市镇待业、离退休、退职、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在业人口粗在业比例粗在业比例指某一时点在业人口数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也称总在业率或总就业率它可用 于反映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也能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通常用百 分比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粗在业比例=某时点在业人口数/该时点人口总数×100%公地悲剧公地悲剧 人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往往珍惜,而对于产权公有的东西往往过度利用,结果造成公有财 产的衰退,到头来每个人又会受到损失国际上很多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公海排污等, 都是比较典型的公地悲剧在业率在业率指某一时点在业人口数占经济活动人口数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其计算公式 为:在业率=某时点在业人口数/该时点经济活动人口数×100%待业率待业率指某一时点待业人口数占经济活动人口数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其计算公式:待业率=某时点待业人口数/该时点经济活动人口数×100%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指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未满周岁的死亡婴儿人数与活产婴儿总数之比 通常用每千名出生婴儿中未满周岁而死亡的婴儿数来表示由于一年内各个月份婴儿出生 密度差别和婴儿死亡波动幅度都很大,而且本年内死亡的未满周岁的婴儿中,一部分是本 年度出生的一部分是上年度出生的所以,在计算婴儿死亡率时,必须对两年的出生人 数加以调整,一般方法是按当年出生人数与上年出生人数计算加权平均数设 r 为本年出 生人数的权数,根据经验 r 可为 2/3 或 3/4。

其计算公式为: 婴儿死亡率=本年内死亡的未满周岁的婴儿数/[r×本年出生人数+(1-r)×上年出生人数]×1000‰马尔萨斯人口调节器马尔萨斯人口调节器 马尔萨斯人口调节器是一个负反馈机制的调节假设人口有一个设定点,当人口超过这个 设定点后,就会导致人口过剩,引起贫困与罪恶,通过战争与饥荒等调节,人口又回到设 定点;假设人口不到设定点,就会出现良好的局面,人们拥有良好的健康与舒适的生活, 就会多生人口,这样人口就会重新到达设定点依次类推,循环往复平均预期寿命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在某一死亡水平下,已经活动某一年龄的人们平均预期可能生存的年数 它是用一批人当中各年龄死亡人数作为权数而计算的平均数其数值的高低随这批人当中 各年龄死亡人数的比例而变任何一个年龄的死亡水平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平均寿命的改变 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就提高所以平均寿命指标综合地反映了人口的平均死亡水平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又称总出生率或粗出生率该 指标反映人口的出生水平,一般以千分数表示城市化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非农村地域、农村价值观念转 化为城市价值观念、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多景观、多层面的综合转换过程, 但一般采用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占本国本地区总人口数的比例作为衡量标志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数之比,又称人口增长程度或增长速度。

通常以一年为期计算,用百分比表示人口死亡率人口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该指标说明一定时期人口的死 亡强度,用千分数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数和死亡数之差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 以一年为期计算,用千分数表示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迁入人数和迁出人数之差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 一年为期,用千分数表示生育率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出生的活婴数与全体育龄妇女人数之比,又称一般 剩余率或总剩余率该指标综合反映全体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老年型人口老年型人口是指人口中老年人比重超过一定界限的状态,通常的参考值是 60 岁以及以上的 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10%以上年轻型人口年轻型人口是指人口中少年儿童的比重超过 40%,或老年人比重不到 5%的状态丁克家庭丁克家庭 “丁克”一词为英文 double income and no kids 的缩写“DINK” ,意即双收入,却不要子 女的家庭结构,主要指夫妻有生育能力而不愿意生育的家庭这种家庭模式最早出现在澳 大利亚的青年夫妇中城市郊区化城市郊区化 城市郊区化是指人口、就业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这一现 象最早开始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西方发达国家,50 年代后愈演愈烈城市文明普及率规律城市文明普及率规律 城市文明有一种普及率规律,即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数要超过城市化的人数如城市化率为15%的时候,享受城市文明的人一般为 20%——25%,城市化率为 40%的时候,享受城市文明 的人一般为 55%——60%,后者要高 10——20%,这也是城市化率达到 80%以上,城市化进 程就完成了的原因所在罗马俱乐部罗马俱乐部 罗马俱乐部:人口与环境研究的一个学派,对人类的未来预测比较悲观这个俱乐部有个 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 ,针对西方广泛流行的无限增长观念,明确提出了地球有限论及 其结果:如果人类一味追求经济增长,最终必将碰到极限而招致人类衰退甚至灭亡虽然 论述有一些偏激,但对人类的人口与环境发展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简答简答人类婚姻形式人类婚姻形式: : 掠夺制 婚 仍有习俗 妻妾 买卖制 妃 服役制 北方多 收继制 隋唐 王昭君 孝庄皇后 苏南 招养制 三年为官 罪犯 童养制 人口的五次大迁移要点人口的五次大迁移要点 第一次亚洲、非洲与欧洲内部迁移,完成于 4 万年前;第二次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开始 于 3 万 5 千年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