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体育行为特点及其心理干预的长效机制研究李欣 吴铭 贾浩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郑州450001摘要:本研究旨在结合当前有关研究成果、在对ICF现论模式、ASE模式和残疾人体育健 身组织服务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残疾人体育行为及其特点、影响残疾人体育行为的因 素和改善残疾人体育行为的心理对策等方而进行探讨,最终为进一步提岛残疾人体育行为的 有效性提供支持通过研宂得出,残疾人体育行为特点有体育活动的制约性、运动FI的、运 动项目的针对性、心理健康的促进性和运动行为的社会性;基于此所制定的残疾人体育行为 的心理对策包括:降低残疾人体育自卑感;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探讨针对性的残疾人体 育行为干预的心理对策关键词:残疾人;体育行为;行为特点;心理干预;机制随着世界各国重视残疾人体育行为所能带來的生活满意度的提高,残疾人体育服务机制 和理念在不断改变在我国,对残疾人的有关体育锻炼与健康行为已经引起政府、相关组织 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旨在结合当前有关研究成果、在对世界卫生组织2001 年发布的1CF理论模式、ASE模式和残疾人体育健身组织服务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残 疾人体育行为及其特点、影响残疾人体育行为的因素和改善残疾人体育行为的心理对策等方 面进行探讨,最终为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体育行为的有效性提供支持。
一、有关残疾人体育行为机制的理论及其分析(一)残疾的ICT模式世界卫生组织于2001年正式发布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简称 ICF) [4],是 WHO 提出的 国际通用的在个体和人群水平上描述和测量健康的理论性框架结构TCP模式是将身体机能 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相互影响的一个复杂的动态机制,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影响其参与体 育活动的同时,身体机能所能接受的感知程度也同样影响着个人和周围环境(环境因素包括 社会、家庭等,同时也作为影响体育行为的外因)在ICF的分类中,将残疾分为三个水平, 即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与参与身体结构和功能特点会影响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水 平,参与体育活动的适合度同样也会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如果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受到限 制,会使其心理受到创伤;而环境因素或个人因素导致参与受限,会使其身体机能下降如 此以来,残疾人体育行为的三个水平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关系这种立体式的模型也为 后续残疾人体育行为的研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 残疾的ASE模式研究者通过把影响残疾人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两类,即可变因素(心理、环境)和 不可变因素(性别,种族,家庭环境),而可变因素通常作为对残疾人进行有效干预的重要 手段而随着研宄的进一步深入,研宄者把影响残疾人体育行为的因素分为三类,即态度、 社会影响和自我效能,即 ASE 理论模式(Attitude,Social influence and Self-efficacy Model) w态度是个人对体育运动生活方式的想法和表达社会影响是其他人如何看待某 个体是否有能力参与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我是否有能力或有信心参与到体育活 动当中态度、社会影响和自我效能这3个决定因素受一些类似于1CF模式中个人因素(如 性别、种族、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的外因影响,井通过影响个体参加体育运动的意愿决 定体育行为此外,ASE模式认力,体育行力不止収决于意愿,还有赖于个人的体育机能和 其他一些限制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影响体育行为的ASE理论模式三) 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组织体系残疾人作为弱势人群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爱、帮助、扶持,构建残疾人体育健身组 织服务体系既是保障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的基本权利,也是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 要举措之一。
在对残疾人体育参与情况影响因素的调查中[51发现,缺乏专门的指导人员、咨 询机构、相关书籍以及组织者等成为影响残疾人体育行为的重要因素我国残疾人体育服务 人才无论从质或量上都无法满足转型社会对残疾人体育参与的需求,应立足现有国情, 并与国际接轨,建立政府、岛校、社会联动的长效服务机制而建立残疾人区域维权委员会 将是保障残疾人体育需求的法律机构,其作用就是维护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并提供相应的 法律法规16]建立残疾人健身指导中心组织和指导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使其残疾人有针对 性,有效地进行体育活动二、中国残疾人体育行为的特点(一)体育活动的制约性运动是动物(包括人在内)最基本、最外显的生物学特征随着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人的运动行为越來越远离了动物的本能性,成为以自我的身体活动为基本活动方式而实现对 自身自然的改造的有意识、能动的行为活动[7]残疾人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身体缺陷,致使 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运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因此,残疾人体育行为表现出运动制约性的 特点,这也成为残疾人体育行为中最基本的特点二) 运动目的、运动项目的针对性残疾人本身的身体疾患决定了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以康复为主要目的[8]。
多数残 疾人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运动康复使其达到或基本实现能够正常生活的水平这就表明了残 疾人运动的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此同时,为残疾人康S所制定的运动项目也具有明显 的针对性由于残疾人在心理上的自卑感,急于证明自己,因此,他们参与体育比赛时,会 比正常运动员在取得好的运动成绩、获得金牌的渴望更强烈三) 心理健康行为的促进性残疾人由于自身的身体缺陷和在体育运动中的制约性,使得体育运动对于他们来说难度 增强,导致其在心理上大多存在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不高等问题研究表明,运动锻炼 具有短期和长期心理效益:可以改善心境,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提岛自信和自我概念等l9j 残疾人在运动中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毅力,使他们在运动中的情感体验增强,意志特征鲜明, 有效的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等四) 运动行为的社会性体育行为不是与他人无关的纯粹的个体行为,而是人们对包括他人体育行为在内的社会 文化环境中相关刺激的行为反应这种行为反应又构成了环境中的体育刺激源,对周围的其 他个体和群体又会发生影响作用|9]在各种残疾人体育比赛中,残疾人在运动中所表现出來 的超越自我,顽强拼搏,勇于进収的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正能量,既激励着残疾人群体,也 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三、改善残疾人体育行为的心理对策(一) 降低残疾人体育自卑感心理障碍是指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是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rh不良刺激引起的 心理异常现象,自卑感属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nQ)自卑感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 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自 卑感是一种心理现象,它表现在自己对所做或将要做的事情的认知和评价过低而对于残疾 人来说,体育自卑感是指对自己将要进行的体育活动或正在进行的体育活动的一种极其不自 信或者拒绝体育行为的一种心理现象,具有残疾人共同的心理特征通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 残疾人体育活动,鼓励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使残疾人在运动中较多的获得成功体验,从而 增强残疾人自信,降低残疾人体育自卑感二) 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幵始把矛头由占近一个世纪的消极心理学 转向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积极心理也逐渐成为心理学界的“主流运动”积极心理学既是一 个科研领域,又是一个临床领域,作为一个科研领域,积极心理学就是用科学方法理解并增 进生活的积极方面,也即积极心理学关注愉快的生活、投入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作为一 个临床领域,积极心理学只在增进幸福,而不是减轻痛苦。
残疾人占据我国总人口约6. 14%, 是社会特殊群体,其身心健康也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对残疾人采取心理干预使其更加相信己可以融入到社会群体并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通过参与,达到医疗疾患,康复 功能,减轻残疾程度,扩大社会交往,获得社会认可,体验运动乐趣,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三) 探讨针对性的残疾人体育行为干预的心理对策1、 优势模型优势模塱(Strengths model),代表精祌病康S治疗的新趋向,与传统医疗模型是相 对立的,该模型认为,严重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虽然有问题,但是仍然有优势,可以在社区得 到恰当的安置和治疗,是有可能通过康复治疗改善生活质量、过上充实生活的2、 积极选择性注意积极选择性注意(Postive selective attention),通过诱导残疾人不断把注意力转 移到积极事物方面,长时间的坚持会达到过滤消极事物(消极心理)的效果3、 生活质量治疗生活质量治疗(Quality-of-life-therapy), —种整合了认知治疗实践与积极心理学 理念的治疗取向首先通过让來访者填写生活质量W卷,看看來访者在生活的16个方面的 满意度分布情况,然后根据来访者的目标排序,为来访者量身定做治疗方案,帮助来访者提 髙生活质fi。
4、 焦点解决治疗焦点解决治疗(Solution-focused therapy),家庭治疗流派里演化出來的一种治疗収 向,这种治疗的0的就是,识别例外,即识别少有的几次问题没有发作的情景,然后让来访 者努力增加这种例外在对残疾人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尊重木人及看护人的意愿,以达到治疗的同时也得到认四、关于构建中国残疾人体育行为长效机制的设想残疾人体育服务体系体育行为行为影响因素及心理对策图1.残疾人体育行为的机制结合ICF模型、ASE模型以及残疾人体育服务体系和心理对策,建立残疾人体育行为机 制理论体系(见阁1)残疾人体育服务的建立为残疾人的分类以及所能参与什么强度和方式的体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有相应的专业指导员和社区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对其进行有 效的指导,从而使残疾人参与到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残疾人体育行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 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主要包括自己的一些基本特征(外貌、残疾程度、个人吋间和 收入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与残疾人密切相关的家庭、朋友、同事以及残疾人体育设施, 甚至其他健康人对其的看法等;通过残疾人体育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其残疾人心理特点,采取 积极有效的干预手段对其进行调控,使他们更乐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享受体育所带来的快 乐和幸福。
五、小结模式中提到的影响因素是基于对健康人体育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残疾人是否适 用、是否涵盖了影响残疾人体育行为的所有影响因子也有待进一步探讨残疾人体育行为机 制模式作为对残疾人体育行为实施干预、促进残疾人健康的基本框架,有助于帮助研宂者确 定环境因素或个人因素对不同类型残疾人体育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収心理手段对其进行 调控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残疾人所能参与的体育项目与健康人有所不同, 少S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就可能对他们有益,因此,到底多少:W:的运动强度以及对不同残疾人 什么样的体育活动p、j容和形式可以使残疾人达到最佳快感,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参考文献[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N]. 1990-12-28.[2]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使用2010年末全国残疾人总数及各类、不同残疾等级人数的通知 [残联(2012) 25] [EB/OL], http://www. lawxp. com/statute/s 1225934. html, 2012-3-5.[3] 中国网.我国残疾人8300万占全国人口 6.34%涉及2.6亿家庭[EB/0L], http://www. china, com. cn/news/2008-08/24/content_16317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