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成角透视教案【篇一:成角透视教案】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学习,了解立方体、圆柱体的结构和透视现象及其透视规律,画一幅立方体与圆柱体的铅笔写生画课前准备 :石膏立方体和圆柱体教具及其透视图立方体圆柱体教学过程一、出示石膏立方体,分析它的特点,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请同学们画立方体,引出它的透视现象①由于距离不同而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②绘画物体的立体艺术,需要把物象的厚度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从观察中理解立方体的透视现象①立方体有 6 个面,有三组方向不同的棱线②若立方体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就产生了平行透视,其棱线特点,有三组线:垂直线、水平线、变线,由三组线构成三个面:平行面、水平面、直角面变线延长相交于一点 (如下左图 )平行透视的画法:立方体圆柱体a.通过观察,明确能否见到三个面,直角面在平行面的左方或右方然后定出六面 体上下左右四点立方体圆柱体c.先画中间的变线,再画余下的两条变线提醒学生注意:三条变线作直线延长就相交于一点⑧立方体的边棱与画面构成两种关系:垂直边、成角边成角边向两个方向消失,便产生了成角透视 (如右上图 )成角透视的画法:. a.通过观察定出六面体高、低、左、右位置。
b.定出画面近向我们的垂直边,并在垂直边底点作一水平线,再确定两条成角边的倾斜度c.按比例画出另外两条垂直线,并根据基底的成角边的走向,画出所有的成角边,要画长些,是否看到相交于左右两点小结:立方体的透视现象是由画者观察物体时,距离和视点方位不同而产生物体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3.出示圆柱体,分析它的透视现象:①直立的圆柱体的圆面,离视平线越远越圆,越近越扁,与视平线等高,则成一直线当视平线通过它的中部时,则看不见上下底的圆面在视平线上方的圆形边线前高后低,在视平线下的圆形边线前低后高假如是不透明的圆柱体,只能看见前面的弧线,所以上下底圆面的边线成了略弯的弧线②当圆柱卧放在桌面上时,产生如下透视变化a.横置的曲程边线导圆面平行时,其圆面的透视变化规律是距视中线越远的圆面越圆,越近越扁与视中线重合则成一直线b.横置的圆柱体其边线与画面成角度时,圆面没有绍窄,而是近处圆截面大、远处小圆柱体的画法,一般是用直中求曲、方中求圆,在直线透视中寻找小结:柱体是由无数的圆面重叠而成,由于视点方位不同,圆截面变成了椭圆,但它的两端不是尖的,而是呈弧线形放幻灯:屏幕显示立方体与圆柱体的透视图,小结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知识, 1.观察实物,确定立方体是哪种透视,美术教案http:// 圆柱体是怎样放置的。
注意两件物体位置的前后及高低大小的比例关系2.绘画方法:边讲边示范①确定大体位置 (构图)②分出立方体和圆柱体的位置②画出物体结构特点,透视现象④根据光线的来源,用铅笔略画明暗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其左右各竖立饿侧面与画面成角时就叫 “成角透视 ”(它有两个消失点)正六面体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左余点,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右余点如下图所示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篇二:《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教案示例】《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教案示例山东省郓城县侯集中学 严作涛教材分析《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多彩的学习生活 ”中的第一个活动学生分析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我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设计理念“优美的校园 ”中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 ──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活动方式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教学流程一.导入主题用投影放出校园甬道、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二.学习透视与练习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 “心点”)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并用取景框画出来学生用取景框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使学生了解透视现象,掌握透视规律,拓宽审美视野,引导学生的绘画思路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 “近大远小 ”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三.探究与表现1.观看石膏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多媒体展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 1 个消失点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用投影仪放出一幅正确的平行透视线描图,请一同学上台,验证透视是否正确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
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 2 个消失点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请一同学上台验证一幅成角透视线描图,是否正确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播放建筑录像,渲染气氛)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2.带着取景框,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3.学生作业,教师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教师: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教学反思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摘自人教网【篇三:基础美术详细教案 (透视)】基础美术(素描)模 块: 透视原理能力目标: 1.能掌握透视的基本术语和基本规律2.掌握正确画透视的方法知识点目标: 1.画出各种几何形体的透视关系2.基本掌握两种透视方法课时安排: 1 天任务要求: 画出正方体的两到三种透视任务分析: 分析透视的原理和绘画方法难点分析: 掌握各种透视的同时加入不同视角知识点讲解:透视原理角度与透视实际上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不仅仅在画画创作时,其它各种美术形式都很讲究角度与透视它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绘画艺术一般都要求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感,比如同样的物体近大远小等,所以,透视规律在画面构图上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透视变化是绘画构图变化的现实依据。
透视的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5,消失点(灭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 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在漫画中是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透视规律一个物体上垂直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而物体最靠近观察点的面平行于视平面,这种透视关系叫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的表现方法:首先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视平线),然后再画一条垂直线,相交点作为灭点,从灭点随便延伸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将要画的物体的透视关系,然后在透视关系线和视平线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物体高度的变化是根据透视线和视平线所成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物体所处的位置不同时,画面中将表现出物体不同的面在画物品的一点透视图时,首先找出灭点,通过灭点延伸出透视线桌子及其上面的所有物体的透视,都是按着从灭点出发的透视线的透视而确定的,在将所有物体画出后,可以将多余的辅助线擦去,并加强所有物体的边缘或加上阴影一点透视的运用:用一点透视法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远近常用来表现笔直的街道,或用来表现原野、大海等空旷的场景,此外,如在 “室内 ”场景中运用,更可营造出房间宽阔舒适的感觉两点透视(成角透视)两点透视也是在画中常用的基本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