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球临床 引言:检验科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包括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血液学、体液学以及输血学等分支学科血液细胞分析仪是检测血液学各项参数的仪器,通过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液,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细胞(又称血球,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的 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另外 45% 一一一一、、、、血浆血浆血浆血浆 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为浅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这些物质无一定的形态,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 血浆中含有 900~910g 水(90%~91%),65~85g 蛋白质(6.5%~8.5% )和 20g 低分子物质(2%),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代谢产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
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 注意: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浆 血浆是由抗凝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若向血浆中加入 Ca2+ ,血浆会发生再凝固,因此血浆中不含游离的 Ca2+血清是由凝固的血中分离出来的液体, 其中已无纤维蛋白原, 但含有游离的 Ca2+,若向其中再加入 Ca2+,血清也不会再凝固 血浆与血清的另一个区别是:血清中少了很多的凝血因子,以及多了很多的凝血产物 二二二二、、、、血细胞血细胞血细胞血细胞 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 1 1 1、、、、 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RBCRBCRBCRBC,,,,Red Blood CellRed Blood CellRed Blood CellRed Blood Cell)))) 红细胞相关检测参数: 1) 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2) 血红蛋白浓度(HGB)(参考值:110~160),(单位:g/L); 3) 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4)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5)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 7)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RDW-CV(参考值:11~16),(单位:%); 8)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RDW-SD(参考值:35~56),(单位:fl)。
红细胞也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 O2和 CO2的最主要的媒介成熟的红细胞是无核的,这意味着它们失去了 DNA 红细胞也没有线粒体, 它们通过葡萄糖合成能量 人类的红细胞是双面凹的圆饼状边缘较厚,而中间较薄,就好像是一个甜甜圈一样,只是当中没有一个洞而已这种形状可以最大限度的从周围摄取氧气同时它还具有柔韧性,这使得它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并释放氧分子,直径通常是 6μm~8μm 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RetRetRetRet,,,,ReticulocyteReticulocyteReticulocyteReticulocyte):):):): 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因而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的观察有其重要意义 网织红细胞的参考值:成人和儿童 0.5-2.5%;新生儿 2-6%;绝对值(24-84)×109/L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GBHGBHGBHGB,,,,HemoglobinHemoglobinHemoglobinHemoglobin):):):): 红细胞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 是贫血诊断及贫血程度判断的重要依据。
血红蛋白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它由四条链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一条链有一个包含一个铁原子的环状血红素氧气结合在铁原子上,被血液运输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贫、急性失血、缺铁贫、巨幼贫等; 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 能减低,常见于再障、骨髓病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 RBC 参考范围: 成男: 4.0~5.5×1012个/L 成女: 3.5~5.0×1012个/L 新生儿:6.0~7.0×1012个/L HGB 参考范围: 成年男性:120~160g/L ; 成年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 儿童 : 110~160g/L 稳定性:3 个月的婴儿至 15 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 10%~20%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人群体内血红蛋白含量有较大差别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 : : 相对性增多 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
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绝对性增多 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 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 90~60g/L、重度:血红蛋白 60~30g/L、极度:血红蛋白100 >34 320~360 叶酸及维生素 B12 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80 <27 <320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27 320~360 慢性炎症、尿毒症 2 2 2 2、、、、 血小板血小板血小板血小板((((PLTPLTPLTPLT,,,,PlateletPlateletPlateletPlatelet)))) 血小板相关检测参数: 1) 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2)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6.5~12),(单位:fL); 3)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7),(单位:%); 4) 血小板压积(PCT)(参考值:0.108~0.282),(单位:%); 5) 大血小板数(P-LCC)(参考值:30~90),(单位:10^9/L); 6) 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1~45),(单位:%)。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在血液中正常流动的血小板的表面是平滑的,但是一旦发生出血时,血小板就会变成多角形或多伪足形状,处于活化状态,有利于血小板互相黏附,从而首先完成物理性堵塞伤口的作用,此外还释放一种选择素,促进血液内凝血酶原活性,起到双重凝血作用 PLT 参考范围:100~300×109个/L,体积:2~30fl 血小板增多 生理性增多:午后较早晨略高、餐后较餐前略高、冬季较春季略高、女性月经后较月经前高、剧烈运动后升高 病理性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组织受损及脾切除术后、急性反应、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恶性肿瘤的早期 血小板减少 生理性减少:新生儿血小板较少 病理性减少: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DIC、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MPV 临床意义 1) 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由于周围血小板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的,MPV 增高;由于骨髓变异导致血小板减少的,MPV 降低 2) MPV 增高科作为骨髓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如果 MPV 随血小板数持续下降,为骨髓衰竭的症状,MPV 越小,骨髓抑制越严重;骨髓功能恢复时,MPV 首先升高,白血病化疗时 MPV 上升是骨髓功能恢复的第一征兆。
3) 血栓性疾病、血栓前状态 MPV 增高 PCT 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血小板比积升高 PDW 临床意义 提示血小板大小的变异,尚未得到美国 FDA 认可,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主要用于科研 白细胞白细胞白细胞白细胞((((WBCWBCWBCWBC,,,,White Blood CellWhite Blood CellWhite Blood CellWhite Blood Cell)))) 白细胞相关检测参数: 1) 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0~10.0),(单位:10^9/L); 2)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参考值:50.0~70.0),(单位:%); 3) 淋巴细胞比例(Lym%)(参考值:20.0~40.0),(单位:% ); 4) 单核细胞比例(Mon%)(参考值:3.0~8.0),(单位:% ); 5)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s%)(参考值:0.5~5.0),(单位:% ); 6) 嗜碱性粒细胞比例(Bas%)(参考值:0~1.0),(单位:% ); 7)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参考值:2.0~7.0),(单位:10^9/L); 8) 淋巴细胞计数(Lym#)(参考值:0.8~4.0),(单位:10^9/L); 9) 单核细胞计数(Mon#)(参考值:0.12~0.8),(单位:10^9/L); 10)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参考值:0.02~0.5),(单位:10^9/L); 11)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参考值:0.0~0.1),(单位:10^9/L)。
白细胞的数目较少,不足红细胞的六百分之一,但白细胞是机体的“卫士”,它能吞噬和清除侵入体内的微生物,细菌被吞噬以后,白细胞释放出多种物质(如自由基、蛋白消化酶等)可以把它消灭白细胞也是机体的“清道夫”,它能清除体内已经破坏的组织细胞及多种异物碎片 白细胞的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 : (4~10)×109/L 新生儿 : (15~20)×109/L 6 月-2 岁: (11~12)×109/L 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mLymLymLym,,,,lymphocytelymphocytelymphocytelymphocyte)))) 淋巴细胞:淋巴组织体中近乎透明的细胞,没有胞质粒;由淋巴器官产生,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 Lym 参考范围:20%~40% 淋巴细胞增多 病理性增多: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