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英语电影视频语篇与视听说教学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36KB
约8页
文档ID:313046613
英语电影视频语篇与视听说教学_第1页
1/8

    英语电影视频语篇与视听说教学    都婧婧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467000)[Reference]科技日新月异,话语世界日益呈现多样化英语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传媒手段、一种文化生活的折射、一种娱乐的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语电影是语言学习者的良好工具本文将结合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以及电影例证,论证英语电影视频在视听说教学中的积极影响,从而发掘更加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手段[Keys]多模态;语篇分析;英语电影视频;视听说教学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再现了现实的生活广义上来讲,电影就是特定文化活生生的写照电影以其生动的视觉图像、特定的语料内容,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带来了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3D电影的出现,更是将这种娱乐功能发挥到极致狭义上来讲,电影也是一种强大的媒体传播工具,电影语料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戏剧化的生活,人们通过形象化的故事情节获得的信息,远远要比直接的新闻报道得到的信息更加记忆深刻,并且能够引起一定的反思电影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教育者的目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根据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非英语专业的听力理解能力要达到: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

非英语专业的口语表达能力要达到: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目前的听说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听力和口语教学,越来越多的高校把“视”也加入了课程设置当中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了影视课电影作为活生生的文化语料库,在非英专业视听说教学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越来越多的听说教材构建视频语料库,进行仿说练习,从而实现交流目标英语电影视频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来本文就多模态视频语篇研究意义、视听说教学基本手段和现状以及英语电影视频语篇在视听说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一、多模态视频语篇的研究成果及意义视频语篇的产生要从语篇分析谈起从功能上看,语篇是使用中的语言从语言使用角度看,在交际过程中,语言意义根据语境来确定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现代语篇的多模态性表现在其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或者符号系统模态有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 而符号系统除了语言文字之外,还有音响、音调、字体、布局等伴语言符号,也包括面部表情、手势等身体语言符号及由ppt、音响扩放、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所构成的非身体符号(张德禄,2009:24)。

这方面的理论成果主要有:朱永生(2007)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张德禄(2009)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进行了探索;胡壮麟(2007)讨论了多模态符号学和多媒体符号学的区别视频文本包括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其他视觉效果(Eve,2009:156)属于典型的多模态话语基于上述定义及理论成果,英语电影视频语篇可以按照以下方面来分析,以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其中一个片段为例:首先,语料选择电影中父子一段对白,使用了如下语料: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can?t do something.You got a dream,you gotta protect it.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they wanna tell you can?t do it.If you want something,go get it.译:别让别人告诉你不能做什么,你有梦想,你就得保护它人们自己做不成什么事情,就想要告诉你也做不成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要去争取从这段语料上来看,语料中使用了日常口语 gotta和wanna以及go get it这样不规范的说法。

说话人是只有高中学历的黑人,说话对象是其儿子其次,视觉图像分析背景是篮球场的篮球架旁边,人物是身着便装的黑人父亲和他的儿子孩子拿起篮球,漂亮地进了个球,父亲也投球,但是技术很差,球没进,还砸到了篮板但是父亲没有夸奖儿子的球技,反而阻止孩子玩球孩子很失望再者,声音蒙太奇①在这个视频语篇里,听觉模态表现在父子俩的对话上,以及父亲话语过后,音乐响起最后,语境分析及影响影片大背景是父亲遭遇了事业挫折,妻子背弃父子俩搬到汽车旅馆后,逆境重生而父亲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教育,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段语料表现出了父亲的坚持不懈和乐观以上是对一个视频语篇最基本的分析视频语篇在英语电影中比比皆是,但是要筛选出能够匹配视听说课堂的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合适的电影视频语篇一旦运用于视听说课堂,将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能够从视觉、听觉上得到全方位的输入,同时还能够深刻理解语料的含义二、视听说教学的基本手段和现状按照英语能力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来区分,非英专业的大学英语课一般分为综合读写课和视听说课视听说课的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根据二语习得理论,读和听作为输入,较好提高,而写和说作为输出,需要一定的积累,提[来自www.lw5U.coM]高是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具有较大难度。

另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与高校学生成绩紧密相连,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占据35%的比率,使得在当前视听说课堂,通常听力练习的比重占据很大,而口语练习的比重相对来说少得多并且大多数学生升入大学之前,听力相对于阅读和写作能力而言差得太多,口语能力甚至更差,在一些省份,这种差异表现得更明显进入大学之后,听力的比重上升,学生不能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跳跃,因而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总结如下:1.视听说课听力比重过大,互动较差,输入困难,学习效果差甚至出现“盲听”2.部分高校大一学生面临跳跃式提高,不能完成当前阶段学习任务,达到当前学习目标3.现在大多数高校实现了多媒体或者拥有专业的语音室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变少,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4.语言脱离语境即使学生学会了,仍然不能够在特定的场景中正确使用语言或用词语言学习机械化上述问题基本涵盖了听说课常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前文的多模态英语电影语篇的功能,接下来笔者将就英语电影视频语篇在视听说教学中的运用和影响进行详细的说明三、英语电影视频语篇在视听说教学中的运用张德禄(2009:26)认为,“运用多模态的理由是:一种模态不足以充分表达交际者的意义,从而利用另一者来强化、补充、调节、协同,达到更充分或者尽量充分表达意义,让听话者理解话语的目的。

从这个方面而言,不同模态都是为一个目标服务的英语电影视频语篇其多样、变通、生动的特点用在语言学习中,效果可以预见以《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为例两个课时lesson A和lesson B,lesson A听力输入练习和语言输出交替进行,lesson A进行完后,学生出现听觉疲倦lesson B提供了来自世界的人物视频,略带各地方音,但不影响听读,讲述世界各地的生活图像和声音并用,缓解听觉疲倦,学生全方位地理解语料的同时,也可以接触他国特定的文化例一:讲 friendship的时候,教师可以插播一段《阿甘正传》的视频:语料为:Jenny:Well,are you gonna sit down,or aren?t ya? Jenny:What?s wrong with your legs? Forrest:Um,nothing at all,thank you.My legs are just fine and dandy.Forrest:(voice-over) I just sat next to her on that bus and had conversation all the way to school.Jenny:Are you stupid or something.Forrest:Mommy says stupid is as stupid does.视觉语篇:公交车上,童年的阿甘在寻找座位,但是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坐在一起,后来一个叫简妮的女孩让阿甘坐在了她的身边,阿甘很高兴。

听觉语篇:阿甘的画外音,两个孩子对话以上是该视频语篇的具体分析,这是一段很熟悉的语料,学生可以轻松驾驭教师操作如下:首先,第一遍播放含有英语字幕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猜测Mommy says stupid is as stupid does的含义第二遍播放双语字幕的片段第三遍播放只带英语字幕的视频其次,把人物角色声音去掉,让学生进行配音,其他同学观看同学表演,同时和屏幕进行对比再者,进行类似对话练习,返回课本,让学生思考友谊的概念例二:讲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音乐之声》中修女描述玛利亚的片段给学生播放视频片段之后,可以邀请学生利用这些词来描述身边的同学以上是具体操作的主要过程,经试验对比,播放电影视频的班级的教学效果要比没有播放的班级好,并且在特定的语境下能够正确运用一些特定词汇四、结语经过上述研究,英语电影视频语篇恰当地运用在视听说课堂上,能够解决部分当前大学英语听说课的问题,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教师要有足够丰富的影视资源积累,能够筛选出适合课堂的优秀视频语篇,这些视频语篇一定要非常典型,难度和内容都需要教师反复斟酌其次,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电脑技术,例如切割视频,添加英语字幕,去除电影角色声音,需要耗费教师大量时间,更需要整个教师团队的协作。

最后,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正确引导学生兴趣,充分享受电影视频语篇带来的快乐,学会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释:① “声音蒙太奇指对声音的创作、选择和组接,主要通过语言、音乐、音响三条线的起伏错落来表现,三条线连贯、交替、补充,共同形成节奏”,张晓峰,2007年版,第100-101页[Reference][1] Eve B Multimodality.Literacy and Texts:Developing a Discourse[J].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Literacy,2009(09).[2]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1).[3]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01).[4]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05).[5] 张晓峰.当代电视编辑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 王惠萍.英语阅读教学中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10(05).[7]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洪岗,张振.多模态视频语篇《我和你(You and me)》的构成意义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0(06).[作者简介] 都婧婧(1982—),女,河南新乡人,平顶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