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领袖、名人与图书馆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5KB
约35页
文档ID:191650652
领袖、名人与图书馆_第1页
1/3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领袖、名人与图书馆 一、马克思与图书馆 我已经大约两个星期没写东西了,因为,当我不在图书馆的时候……无论有多么好的愿望,也总是不能动笔——马克思 马克思一生创立了马克思科学主义体系(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哲学),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酷爱读书,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1843年,马克思迁居巴黎,同卢格合办反对普鲁士反动政府的《德法年鉴》在巴黎期间,为了大量地搜集资料,马克思经常到巴黎的国立图书馆去读书和学习1845年2月,马克思迁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侨居期间,马克思经常到布鲁塞尔皇家图书馆去学习和研究哲学和经济问题为了制定自己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从七十二个不同作者的著作中做了摘录,写了二十四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总篇幅达140个印张19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正义者同盟‛,马克思倡议在该同盟的协会里创办一所图书馆,他说自己平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啃书本‛ 1848-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那时他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非常艰苦,经常要为‚面包‛而奔波,常常要通过典当或拍卖家具来维持生活。

1852年,他为了写作,竟然当掉了自己御寒的衣服来购买稿纸1859年马克思写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竟连把它寄往柏林出版的邮费都没有但他能够克服困难,始终孜孜不倦地学习与研究伦敦有个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里除了收藏许多珍贵文物以外,还有一间收藏着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的图书馆,图书馆里有一间阅览室 阅览室是一间结构别致、宽敞而又明亮的大型锥体建筑,四周有环形的大书架,正中是环形的图书目录柜,从目录柜向四周伸展出一排排长桌和座椅马克思就经常到那去学习和写作他每天早上9点钟就到阅览室里借阅书籍,又作摘录,又写笔记,一直到晚上7点钟才回家吃完晚饭后,他又在书房里,整理笔记,进行写作 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里前后学习了10年多,他总是准时到那里,坐在d行第2号座位上当时英国议会出版一种‚蓝皮书‛,是专门发给议员们的资料但是,饱食终日的议员先生们没有‚空闲‛去看这些枯燥的大部头的报告,有的议员就把它当废纸出卖,有的议员把它当作手枪射击的靶子,根据子弹穿透的页数来测量手枪的威力马克思却把图书馆里所有的‚蓝皮书‛都进行了认真研究 马克思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尽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常年累月地磨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一天早晨,一位读者借了一本书正想到d行第2号座位来阅读,图书馆的值班人员走过来说:‚先生,这是马克思博士的座位,请您不要占用,他马上就来‛那个读者怔了一下,问:‚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那个工人领袖吗‚是的‛‚他每天都来吗你确信他今天会来吗‛‚请放心,多少年来,马克思博士每天都到这儿足足工作10个小时,我在这里已经20年了,我很了解这里的读者‛那位读者听了这一番话,以敬佩的目光看着马克思座位上那一堆书,然后慢慢地走开了为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曾经阅读了1500种以上的书籍,仅1850年到1853年六月间,他就写成了《摘录笔记》二十三本之多《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发行后,马克思因病停止研究工作,但仍批阅不懈,写下了大量笔记他的读书摘录填满了50本左右的笔记本,足足有3万多页 马克思的读书兴趣非常广泛,除研究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外,他还研究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农学、农业化学、实用工艺学、实用经济学等动能公式就是由马克思最终确定的有一个图书馆管理人员问他:‚博士先生,一个人可以同时研究50种科学吗我们的教授通常只能攻读一种专业‛马克思说:‚亲爱的朋友,所以也有很多教授戴着遮眼罩呀。

如果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就不要只在一块草原上去赏花‛也就是说,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阅读,广泛涉猎,从各个不同学科去研究一个问题,才能把问题研究透彻,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毛泽东与图书馆 伟人毛泽东年轻时期就曾到李大钊任主任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职责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刊者的姓名通过每天管理和阅读报刊,早年的毛泽东获取了很多有益的知识,同时也结识了很多名流学者,对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美国作家和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是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先驱者青年时期,为了博览群书,他将几个爱好读书的青年朋友召集起来组成‚共读社‛三年后,富兰克林又创办了一个规模更大的费城公共图书馆此馆竟成了北美公共图书馆之母 尽管名人与图书馆之间产生了如此多的故事,然而在诸多的图书馆内却鲜见一本有关图书馆与名人的书籍,的确,图书馆书库里的名人传记千千万万,但专门收集和整理名人与图书馆故事的书籍却踪迹难觅令人欣慰的是,《20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主编:陈燮君盛巽昌)一书的出现,填补了这类书籍的空白 三、丁肇中与密执安大学图书馆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20岁到美国密执安大学深造。

他学习勤勉,毅力顽强,很珍惜时间他宁可把整天的时间耗在图书馆里看书,也不愿将时间浪费在那些无谓的事情上他常对人说:‚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争取利用时间,是丁肇中成功的秘诀之一 四、尼古拉,哥白尼—弗隆堡教区大教堂图书馆 1512年,波兰大科学家哥白尼迁居教区大教堂所在地弗隆堡在这里,他自己动手建立起一座小小的天文台他一面担负牧师工作,一面观测星相一天,两位神甫向哥白尼借书,他打开图书馆的门,陪他们挑选书籍就在这当儿,一件稀罕的事发生了一位神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不太知名的书,漫不经心的翻动着走在后面的哥白尼突然一把抢过那本书,高兴地手舞足蹈原来,这本书可用来准确的弄清埃及古代历法上十二个月份的名字而这个看来无足轻重的问题,哥白尼已经探索了十多年了这一发现使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的撰写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了 五、牛顿与三一学院图书馆 1661年18岁牛顿考入历史悠久的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入学时,牛顿看到图书馆摆满了各方面的珍贵书籍,阅览大厅四周墙壁上,镶着在这所大学里攻读过的有名望学者的半身塑像,‚我也要努力奋斗‛牛顿立下新的誓言从此,牛顿开始了顽强的学习,为他一生的科学壮举,打下坚实的基穿。

牛顿一生在科学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外,在光子和数学方面也卓有成就后来,牛顿的石像矗立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实现了他自己的誓言 六、本洁明富兰克林—北美公立图书馆 美国作家和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是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先驱者青年时期,为了博览群书,他将几个爱好读书的青年朋友召集起来组成‚共读社‛三年后,富兰克林又创办了一个规模更大的费城公共图书馆此馆竟成了北美公共图书馆之母有了图书馆,富兰克林毫不吝啬地把全部工余时间献给了它各种各样的书籍,给富兰克林增添了智慧和力量,指引他攀登上科学的顶峰他揭示了雷电的秘密,发明了路灯,双光眼镜等正是这些卓越的贡献,使他成为科学史上颇受尊敬的伟人 七、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旺多母寄宿学校图书馆 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8岁时父亲送他到旺多母寄宿学校读书他勤奋好学,被教师破格允许进图书馆随意借阅书籍从此,他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地苦读他兼采博涉文学、科学、神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丰富了他的头脑和心灵大学毕业后,他白天跑图书馆,晚上整理,终于创作了辉煌的巨著—《人间喜剧》 八、拿破仑的随军图书馆 广州图书馆拿破仑。

波拿巴是世界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这位‚军事巨人‛戎马一生,却与图书馆有着莫逆之交 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20世纪的图书馆,曾经养育和滋润了几代文化名人这些文化名人把图书馆当作知识的港湾,文化的载体,文明的殿堂和信息的集散地这些文化名人与图书馆在20世纪的中国这一特定的时空相遇,其延伸轨迹出现了动态的时空组合于是,思考了实践,梳理了思绪,凝聚了理论,激活了学术,把思想的放飞、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整合,融进了新的时空组合在20世纪来临的前夜,开明的维新派人士提出开设公共性的藏书楼其中的一部分在以后逐渐演变成初期的公共图书馆1902年,浙江绍兴的徐树兰筹建古越藏书楼,两年以后正式开放与此同时,湖南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也先后建立而北京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也于1912年正式开放 近代大学图书馆的产生比近代公共图书馆要更早一些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于1894年建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图书馆于1902年成立中国图书馆的走势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走强据统计,到1930年,全国有各类图书馆2935所,1936年达到5196所前身为京师图书馆的国立北平图书馆于1929年和北海图书馆合并,藏书50余万册。

同时这一时期的通俗图书馆被改为民众教育馆,到1935年已达1225所同一时期以及后来产生的文化名人,便都与当时图书馆的发展有着相依相袭的各种联系 康有为 维新变法的领袖康有为一生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他在周游世界各国的旅行中,每每喜爱参观当地的图书馆但是他时刻不能忘怀的还是故国的藏书楼以他的《丹墨游记》为证:‚澹如楼者,吾先中丞公所筑,环二塘二堤,依松台而临榕径,四面人家相映,藏书数万卷于是吾少年自十四岁至三十岁读书于是,晨雨夕月,携册而吟,徒倚个俳徊者久之‛他从澹如楼里搬出一帙一帙的书,在百年古桧下,或坐或卧,放声朗读,吟诵其间,陶醉其中年纪稍长,便专精涉猎,博采旁搜,以至在30岁时,几乎读完了著名的中国古代典籍群书他泛读了数万卷藏书,还看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地球图和利玛窦、艾儒略、徐光启等人译书,视野拓展,学贯中西 王国维 国学大师王国维编译的《世界图书馆小史》,原据《英国大百科全书》第9版《图书馆》此文编译后即于1910年连载于《学部官报》,后又发表于1935年《图书馆学季刊》第9卷第 3、4期上这是西学东渐介绍西方图书馆史的第一篇系统之作。

梁启超 梁启超亦倾心于图书馆,早在1896年7月,在由他主编的《时务报》创刊号上,就称‚泰西教育人才之道,计有三事,曰学校,曰新闻馆,曰书籍馆‛这里的书籍馆即图书馆他在晚年对目录学、中国图书馆学的研究,对全国图书馆界的领导,对历代国学的整理、考订以及身体力行创办图书馆等,都一一传为佳话 鲁迅 鲁迅对我国现代图书馆特别是对北平(今北京)市的图书馆建设也做了大量工作查阅这一时期的鲁迅日记,可以看到有关图书馆建设的记载达94次之多,内容涉及馆址选择、藏书建设、人员配备等北京图书馆至今还保留许多鲁迅参与北图建设的珍贵文献鲁迅曾据理力争使两部举世闻名的珍贵典籍——被浩劫后的《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得以入藏京师图书馆鲁迅还向许多图书馆赠送自己的著作和各种图书京师图书馆、通俗图书馆及故乡绍兴的剡中国书馆等,都受到他的馈赠1928年夏,鲁迅携许广平到杭州旅行不知情者以为他去度蜜月,而实际上他一连七天都泡在浙江图书馆,为的是研究该馆收藏的《四库全书》 陶行知 陶行知说:‚中国有三种呆子:书呆子、工呆子、钱呆子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呆子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

钱呆子是赚死钱,死赚钱,赚钱死对于书呆子我是劝他们少读点书,多干点有意义的事,免得呆头呆脑因此,我从前在晓庄办了一个图书馆,叫做‘书呆子莫来馆’但是一方面叫书呆子不要来,一方面为什么又要图书馆呢要叫工呆子钱呆子多看些书,把头脑弄得清楚一点,好把世界的事看个明白但书是一种工具,只可看,只可用看也是为着用,为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