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信仰与神话0812839 社会工作 赵琼玉摘要:民间信仰广大民众自发产生并自然传播的神灵崇拜,包括信仰对象、观念、仪式三个基本对象神话是人们不能完全支配自然力的产物,必然包含对不可战胜的自然力的崇拜,即神灵崇拜可见神话是建立在民间信仰基础上的,是民间信仰的载体本文主要从崇拜对象、观念与仪式三个方面来初步探讨民间信仰与深化的关系关键词:神话 民间信仰 崇拜对象 观念 仪式神话主要产生于人类童年时代,部分产生于文明时代,是人类从神灵信仰出发,借助于原始思维,以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形式创造出的超自然神灵的幻想故事也就是说,神话是以民间信仰的对象、观念和仪式为基本原型,借助于民间信仰活动而传承的神圣叙事一、民间信仰的崇拜对象、观念与神话的深层内涵民间信仰的对象和观念是神话的核心是神话产生的动因远古和后来的人们正是出于对种种神灵的虔诚崇拜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以某种具体的神灵为对象的故事,并通过这些故事传达人们对特定神灵超自然神力的崇信中国几大神话系统都反映了这种事实中国神话系统之一是远古帝王神话,其中最著名的是三皇五帝神话一般将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皇帝、颛顼、帝喾、尧、舜称为“五帝”。
显然“三皇五帝”大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古代信仰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作为早期氏族、部落的始祖神,他们往往与原始的自然崇拜密切相关或者说,这些氏族、部落始祖崇拜,是由自然崇拜演化而来的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就蕴含着自然崇拜的原型三皇中的伏羲既包括龙蛇神崇拜,又包含木神崇拜女娲的原型为蛇,也说明女娲神话起源于女性生殖崇拜所以女娲在历代民众生活中都是人们祈求生殖的对象神农,即炎帝,是开创原始农业的大神神农神话既包含与刀耕火种有关的火崇拜,又包含与牛耕相关的牛神崇拜神农与牛神发生联系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也表明神农时代的农业已进入原始牛耕阶段神农的多种原型也反映出神农并非具体的部族首领,甚至不是一个时代的部落首领,而是数代叫人稼穑的部落首领的统称五帝神话也多以自然崇拜为底蕴黄帝,起源于雷神崇拜,黄帝本为司雨水之大神雷神,所以与蚩尤作战,首先派的是水神应龙出诊颛顼,黄帝后裔,即高阳从高阳这一名称上看,颛顼应该与太阳崇拜有关颛顼作为太阳神,具有掌握星辰、太阳的神职帝喾,黄帝后裔,其原型也为太阳神尧,作为神话中的人物,既与龙崇拜有关,又与土地神崇拜有关舜,在神话中既蕴含虹信仰,又蕴含花信仰后者从舜的取名可见,舜字本义为木槿。
中国神话系统之二是感生神话,感生神话,或称贞洁受孕神话,是女子身体接触某物、或者意念涉及某物而受孕生子的神话,所生之子多为远古部落首领或历史上的帝王在感生神话中,女子所感之物通常为民间信仰中的神灵这类神话中的一部分也属于远古帝王神话感生神话表现了对所感之物——自然物、动物、植物或者神灵的的超自然神力的崇拜,诸如雷神、电神、虹神、风神、龙神等在远古部落首领感生神话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些朝代的帝王感生神话其感生对象多是由原始感生神话的对象传承衍生而来如汉高祖刘邦感生神话中国神话系统之三是南方各民族的洪水神话南方各名族洪水神话虽然各有其异,但又有大致相同的情节: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多种原因造成洪水滔天,人类基本灭绝,只剩下一对兄妹,他们事先受天神的警示,在大洪水降临后靠某种救生工具逃脱众多洪水神话中有多种救生工具,但绝大多数为葫芦兄妹受天神启示,经过重重曲折结为夫妻繁衍人类洪水神话的结构显示,该神话已经不是原型神话,而是融合了多种原型神话的复合型神话这一复合型神话至少包括了原型洪水神话、水生型创世神话、葫芦生人神话、兄妹婚神话等洪水神话融合了多种神话,是多种信仰观念的集合体显然,这些各异的信仰挂念都共同表现了对生命诞生现象的崇拜,从而共同熔铸成洪水神话再生的主题。
中国神话系统之四是抗灾神话主要包括抗击水灾和抗击旱灾英雄神话两种英雄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具有水神性质,两种神话大都表现了对水神的信仰抗击水灾英雄神话一鲧、禹神话最为著名鲧的原型有黄熊、黄龙、玄鱼等黄龙、玄鱼均系水物,其为水神毫无疑问黄熊其实也是水神,鲧之子禹就是以熊的原型来治水的构成鲧的原型的三种神灵都是水神,鲧实为水神禹的出生有两种说法,两种说法都表明了禹的水神身份一说禹为鲧腹所生禹既为鲧所生,应与其父一样同属于水神一说为女狄所生禹母感生对象为水中月精,实为水精之类,也表明禹的水神身份禹作为治水英雄,其庙宇遍布中华大地人们祭祀大禹,不仅是祈求风调雨顺、消除水患,而且也是为了弘扬其所体现的不畏艰辛、乐于奉献的伟大民族精神抗击旱灾英雄神话以夸父、后羿神话最为著名夸父追日、后羿射日都是驱除旱灾的巫术在民间信仰与神话中,抗击水旱之灾的能力往往成为水神神力的两个方面夸父和后羿具有驱除旱灾的本领,也都属于水神水旱之灾,为古代农业社会两大主要灾害在民间信仰中,驱除两种灾害的神力从来都是相通的驱除旱灾的神灵,同时也是驱除水灾的神灵反映在神话中,抗击水灾与抗击旱灾的能力便集于水神一身这也反映出民间信仰对神话内容的规定性的影响。
中国神话系统之五是创世神话,分原生态创世神话和次生态创世神话原生态创世神主要是讲述天地万物和人类起源于动物、植物或自然物的神话这些神话表现了人们对某些动物、植物或自然物的生殖力、生命力的信仰这些信仰一直在民众生活习俗中传承,直至近现代,其流风余韵仍然连续不断次生态创世神话主要是讲述神人造人或化生天地万物的神话前者如女娲造人神话,后者如盘古开天辟地神话这些神话都表现了对神灵生殖力和生命力的崇拜盘古成为中国民众世代传颂的开天辟地的大神,女娲则成为历代民众祈求子嗣的母神,女娲神庙香火千秋不绝由上述可见,神话的根基在于民间信仰,失去了民间信仰崇拜的对象和观念,神话就不能称其为神话,而只能说是传说或别的一般性故事了神话民间信仰的作用,不仅仅存在于原始社会,而且存在于有民间信仰伴随的漫长的人类社会,只要人类的民间信仰还存在,就必然有响应的神话来加以表现民间信仰的生生不息,导致神话源源不绝的产生当然,民间信仰的衰落,也必然导致神话的衰弱二、民间信仰仪式与神话的重要内容仪式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人们崇拜神灵的行为活动方式民间信仰的仪式分为巫术仪式于祭祀仪式民间信仰的仪式往往构成神话特别是远古神话的重要内容。
这同样说明神话是民间信仰的产物关于神话与仪式的密切关系,早就为仪式神话学派所阐述过,该学派认为,巫术仪式是最初的形式,神话是巫术仪式的直接派生物,神话是巫术仪式的语言叙述形式仪式神话学派是在泰勒、弗雷泽等人关于神话与巫术仪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穆瑞、珍妮·哈里森、胡克等人对仪式与神话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有学者将他们纷繁的观点概括为几个方面:“(1)神话是作为仪式部分的叙事;(2)神话是仪式中叙述的事件;(3)在仪式中既讲神话又实施仪式;(4)神话可以间接讲述或者伴随着仪式讲述”功能神话学派吸收并发展了仪式神话学派的观念,强调巫术仪式与神话的密切联系着重巫术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巫术师人类最早出现的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源头,神话不过是对巫术的阐释是为解释巫术的形成、发展和神圣性服务的仪式神话学派将巫术仪式看做人类最初的文化形象,一切文化的源头未免有些失之偏颇,但他们关于神话源于巫术的论述却比较符合相当大一部分神话的实际情况民间信仰的仪式普遍出现在我国几大类型的神话中远古帝王战争神话,虽讲述战争故事,其实很少直接涉及实际情况,多为战争期间巫术仪式的记录如黄帝与蚩尤的战争:“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使应龙畜水。
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帝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风伯、雨师都是水神,魃则是旱神,他们不可能是战争的直接参与者,而只能是在战争中双方各自祭祀祈求的对象,神话反映的应该是战争巫术开始,黄帝用的是水攻,所以祭祀应龙,蚩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用水战进行还击,所以祭祀另外的水神——风伯、雨师黄帝改水攻为旱攻,所以祭祀旱神魃,结果蚩尤败北反映战争过程,着重于巫术,正是体现了神话的特征君王感生神话,既反映了人们对女子感生对象的生殖力、生命力的崇拜,也表现了君王出生的神圣仪式洪水神话中的兄妹婚情节,滚磨、合烟、碰面等都是婚前举行的巫术仪式抗灾英雄神话中的抗灾活动,则大多为巫术活动,前已有论述创世神话中的自然物、动物、植物创世神话,都是祭祀那些自然物、动物、植物的仪式的伴生物,是对祭祀仪式原理、功能的解释创世神话所伴生的祭祀仪式在各民族民俗生活中代有传承,即是明证神话与仪式的密切关系也可以从女娲造人的神话中体现出来女娲神话与祈子有关,所以又有专门的女娲神祠,以供人们祈求子嗣所用,后又衍生出祈求婚姻的功能民间的捏泥人、捏面人、吹糖人则是由女娃抟黄土造人仪式演化而成的一般生活民俗。
这些生活习俗虽然与祈子仪式已无密切联系,但其包含的吉祥意义仍具有祈子的深层内涵神话叙述民间信仰的仪式,目的是增强仪式的合理性和神圣性,而且某些神话本身就是出自巫师的咒语,被赋予了神圣的法术功能,本身就是巫师举行信仰仪式的工具,是信仰仪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神话的仪式性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其产生于民间信仰并服务于民间信仰的特点综上所述,神话以民间信仰的对象和观念为内核,以信仰仪式为重要内容,是民间信仰的伴生物,伴随着民间信仰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民间信仰的传承而传承,同样也伴随着民间信仰的兴盛而兴盛,伴随着民间信仰的衰弱而衰弱进入现代社会,由于现代文艺思想的影响,神话也有被从民间信仰中剥离出来而单独作为艺术欣赏作品来传承的时候,但那毕竟不是神话的自然传承事实上,相当大一部分神话,充其量只能充当文学艺术创作的发酵剂,只有不剥离其生存的土壤,被当做单独的艺术品来欣赏,才不会味同嚼蜡参考文献:[1] 姚周辉,金克建 《当代神话论质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9年5月[2] 孟慧英 《神话—仪式学派的产生与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6年05期[3] 向柏松 《神话与民间信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0年01期[4] 黄龙光 《民间仪式、艺术展演与民俗传承》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