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染病学(第八版)第六章第三节回归热

文***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19KB
约24页
文档ID:87195911
传染病学(第八版)第六章第三节回归热_第1页
1/24

回 归 热 Relapsing Fever,,概述,由回归热螺旋体(包柔螺旋体)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临床特点:阵发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大,重症有黄疸和出血倾向,短期热退呈无热间歇,数日后又反复发热,发热期与间歇期交替反复出现,故称回归热病原学】 ——回归热螺旋体,以虱为传播媒介的包柔螺旋体 以蜱为传播媒介的包柔螺旋体 (一)形态 呈纤细的疏螺旋体,两端尖锐 长约5~20μm,宽0.2~0.5μm,有3~10个粗而不规则的螺旋 暗视野中可见弯曲、旋转的螺旋活动 在电镜下其由柱形菌体、轴缘和外膜三部分组成病原学】,(二)培养 含有血液、腹水或组织(兔肾)碎片的培养基 微需氧环境,37℃,2~3天螺旋体即可生长繁殖,但不易传代保存 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良好病原学】,(三)抵抗力 回归热包柔螺旋体对低温抵抗力较强 在离体组织中,0~8℃环境下存活7天 在凝血块中0℃至少可存活100天 但对热、干燥和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在56℃时30min即可杀灭病原学】,(四)特点 内毒素样活性 含有类属抗原和特异性抗原 其最大的特点是体表抗原极易变异,【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虱传回归热:患者 蜱传回归热:鼠类等啮齿动物、患者 (二)传播途径 虱传回归热:体虱 以人→体虱→人的方式传播 蜱传回归热:蜱 患者血液在发作间歇期仍具传染性,故输血可传播本病。

流行病学】,(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且发病率在性别、年龄间无明显差别 患病后的免疫力不持久,约1年后可再感染流行病学】,(四)流行特征,,【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螺旋体,,、,皮肤,黏膜,淋巴及血液循环,,,繁 殖,内毒素样物质,发热和毒血症症状,皮疹和痒感,,,机体免疫应答,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和溶解,,多数被消灭,少数发生抗原性变异,,隐匿于肝、脾、骨髓、脑及肾等脏器中,,受累器官 脾 肝 肾 心 脑 骨髓,间歇期,【临床表现】,(一)虱传回归热 潜伏期 为7~8天(1~14天),个别可长达3周 1.前驱期 1~2日,可有畏寒、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精神不振、全身乏力及眩晕等前驱症状潜伏期长短不一,10天至9年,平均3~5月临床表现】,(一)虱传回归热 2. 发热期 高热:急骤,数小时后体温达38℃左右,1~2日内迅速高达40℃左右,持续6~7天后体温下降 剧烈头痛及全身肌肉骨骼疼痛 神经精神症状 肝脾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一)虱传回归热 2. 发热期 出血:鼻出血、呕血、黑便等 充血:面部及眼结膜充血 心肺异常:呼吸次数增加、肺底闻及啰音、脉快,可有奔马律及室性过早搏动,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也非罕见。

皮疹:一过性、点状、出血性 DIC:少见临床表现】,(一)虱传回归热 3. 间歇期 体温骤降,出汗甚多,症状减退或消失,但皮肤苍白,体温常低于37℃,甚或低至35℃ 约经4~8天逐渐恢复正常体温临床表现】,(一)虱传回归热 4. 复发期 经7~9天的无热间歇期后,患者先出现低热,体温下降后又复上升,初发期的各种症状又重复出现 一般在体温重复上升之前,血中即可再次出现螺旋体,但其数量常较初发期为少临床表现】,(二)蜱传回归热 潜伏期4~9天(2~15天) 临床表现与虱传回归热基本相同,但较轻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虹膜睫状体炎 中耳炎 关节炎 偶见脑炎 脑膜炎 脾破裂出血,【实验室检查】,(一)外周血象 虱传回归热:白细胞多增高,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间歇期恢复正常或偏低 蜱传回归热:白细胞多正常发作次数多者贫血常较严重,血小板可减少 (二)尿和脑脊液 尿:少量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 脑脊液:少数压力可稍增高,蛋白质和淋巴细胞增多实验室检查】,(三)血生化试验 ALT升高 血清胆红素上升 (四)病原学检查 1. 暗视野检查 2. 涂片检查 3. 动物接种,【诊 断】,临床表现:不规则间歇发热者 流行病学资料:是否为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有否体虱或野外作业和蜱叮咬史等 确诊:有赖于查获病原螺旋体,【鉴别诊断】,布氏杆菌病 斑疹伤寒 钩端螺旋体病 疟疾 伤寒 肾综合征出血热,【预 后】,病死率约2%~6%,蜱传回归热病死率略低。

儿童患者预后良好 本病痊愈后免疫力维持时间不长,一年以后可再次感染治 疗】,(一)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 (二)病原治疗 首选四环素 成人:每日2g,分4次服,热退后减量为每天1.5g 疗程:7~10天 赫氏样反应:及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预 防】,(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必须住院隔离及彻底灭虱; 隔离至体温正常后15天; 接触者灭虱后医学观察14天 (二)切断传播途径 灭虱、蜱及鼠 (三)保护易感者 个人防护,灭虱时要穿防护衣; 在野外作业时必须穿防蜱衣; 可口服多西环素或四环素以防发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