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孝经 》:广至德章第十三、广扬名章第十四

碎****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90KB
约3页
文档ID:252833539
《孝经 》:广至德章第十三、广扬名章第十四_第1页
1/3

《孝经 》:广至德章第十三、广扬名章第十四 《孝经》:广至德章第十三 【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室至而日见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译文】 孔子说∶“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户去推行,也不是每天当面去教育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让天下为父亲的人都能得到敬重教人以为弟之道,是让天下为兄长的人都能受到敬重教人以为臣之道,是让天下为君主的能受到敬重《诗经·大雅·酌》篇里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不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其怎么能使天下民众服从而如此宏大呢!” 【读解】 这一章书的意思,是把至德的义意,扼要的提出来,使执政的人,知道至德是怎样的实行上章是说致敬可以悦民,本章是说教民所以致敬故列于广要道章之后为十三章 孔子为曾子特殊解释说:“执掌政治的君子,教民行孝道,并非是亲自到人家家里去教,也并非日日见面去教。

这里有一个根本的道理例如以孝教民,使天下之为人子的,都知尽事父之道,那就等于敬天下之为父亲的人了以悌教民,使天下之为人弟的,都知尽事兄之道,那就等于敬天下之为人兄的人了以部属的道理教人,那就等于敬天下之做长官的人了 孔子引述诗经大雅篇洞酌章的这两句话说:“一个执政的君子他的态度,常是和平欢乐,他的德行,常是平易近人,这样他就像民众的父母一样’孔子引此诗的意思,就是说:没有崇高至上的一种大德,怎么能顺其民心到这种宏大的程度?” 《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于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于后世了 【读解】 孔子既把至德要道,分别讲解得清清晰楚又把移孝作忠,扬名显亲的方法,详细的提出来,以告知曾子列为十四章。

孔子说:“君子能孝亲,必具爱敬之诚,以爱敬之诚,移作事君,必能忠于事君他能敬兄,必具和悦态度以和悦态度移于事长必能顺于长官处家过日子,都能处理得有条有理,他的治事本能肯定很有方法,如移作处理公务,必能办得头头是道所以说:一个人的行为,能胜利于家庭之内,这样由内到外,替国家办事,不但做官的声誉显耀于一时,而且忠孝之名,将永久留传于后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