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大民众对红色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5.91KB
约5页
文档ID:239744447
广大民众对红色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_第1页
1/5

广大民众对红色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广大民众对红色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摘要]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社会价 值调查结果显示:广大民众从思想意识上普遍认同红色文化,但红 色文化的宣传效果欠佳这就需要通过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意识、创 新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遵循红色文化的传播规律、推进红色文化进 学校等传播策略来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增强红色文化的认同 感[关键词]民众红色文化 认同传播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从文化的社会功能来看,红色文化在引导广大民众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方面应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然而,当前红色文化是否为广大民众所认同,红色文化的这些社 会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开展了 问卷调查,了解了 “广大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现状”,并围绕“提 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增强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进行了探讨一、调查研究概况此次调查活动以问卷调查为主,以专题采访为辅,于2013年12 月5日至25日发放2853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46份,回收 率达到92. 7%o此次研究项目的调查问卷数据资料采用SPSS14. 0统 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可信度相对较高。

此次调研活动选取了国内贵州、广东、内蒙古、江苏、四川、江 西、上海、北京、广西、黑龙江、山东、山西、湖南、安徽、浙江、 辽宁、河北、重庆、天津、福建、湖北、河南、陕西、吉林、新疆、 宁夏、云南等省区主要地级市的2646名民众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样 本的选取,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样本涉及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 不同性别、不同政治面貌、不同文化水平的民众具体分类情况如下:(1) 按年龄划分:15岁以下,18人,占0. 68%; 15-20岁,201 人,占 7. 6%; 21-25 岁,758 人,占 28. 65%; 26-30 岁,773 人, 占 29. 21%; 31—40 岁,642 人,占 24. 26%; 41-50 岁,181 人,占 6.84%; 51-60 岁,56 人,占 2. 12%; 60 岁以上,17 人,占 0. 64%2) 按文化水平划分:高中或高中以下(含中职),328人,占12.4%; 大专,486人,占18.37%;大学本科,1610人,占60. 85%;硕士研 究生及以上222人,占& 39%3)按政治面貌划分:党员(含 预备党员),818人,占30.91%;共青团员,1002人,占37. 87%;民 主党派,33人,占1. 25%;群众,793人,占29.97%。

4)按职业划 分:全日制学生,502人,占18. 97%;生产人员,290人,占10. 96%; 销售人员,151人,占5.71%;市场/公关人员,60人,占2.27%;客 服人员,64人,占2.42%;行政/后勤人员,178人,占6. 73%;人力 资源,58人,占2. 19%;财务/审计人员,122人,占4.61%;文职/ 办事人员,139人,占5. 25%;技术/研发人员,228人,占& 62%; 管理人员,250人,占9. 45%;教师,188人,占7. 11%;顾问/咨询, 22人,占0. 83%;专业人士(如会计师、律师等),123人,占4. 65%; 其他职业,271人,占10. 24%O二、广大民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现状分析1.多数民众认为红色文化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当问到“您 认为您身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是否有意义”时,回答“很有意 义”的有1608人,占总数的60. 77%;回答“一般”的有933人,占 总数的35. 26%;回答“觉得无聊”的有105人,占总数的3.97%o这 表明绝大多数民众认为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是很有意义的 当问到“您认为红色文化对您有何影响”时,回答“提高自身的人生 观、价值观等”的有1933人,占总数的73. 05%;回答“当时感动, 过后平静”有491人,占总数的1& 56%;回答“没有感觉”的有160 人,占总数的6. 05%;回答“觉得可笑”的有62人,占总数的2. 34%o 这表明绝大多数民众认为红色文化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

2•多数民众愿意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从数据结果来分析,当问 到“您是否愿意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时,回答“很愿意”的 有890人,占总数的33. 64%;回答''愿意”有1156人,占总数的 43. 69%;回答“不愿意”的有158人,占总数的5. 97%;回答''服从 安排”的有442人,占总数的16. 7%o这表明绝大多数民众都愿意接 受红色文化教育,从思想意识上认同红色文化3. 多数民众认为红色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当问到 “您认为红色文化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时,回答“作用很大” 的有1140人,占总数的43. 08%;回答“作用一般”的有1382人,占总数的52. 23%;回答“完全没有作用”的有124人,占总数的4.69% 这表明绝大多数民众认为红色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4. 多数民众认为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不佳从数据结果来分析, 当问到“您认为现在宣传红色文化的效果怎样”时,回答“效果显著” 的有737人,占总数的27. 85%;回答“效果一般”有1713人,占总 数的64.74%;回答“效果不好”的有196人,占总数的7.41%o这表 明绝大多数民众认为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不佳。

三、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与增强红色文化认同感的措施通过上文对调查结果与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广大民 众普遍愿意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从思想意识上普遍认同红色文化;但 是多数民众认为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不佳由此可见,当前还必须进 一步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民众的 红色文化认同感1.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意识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发展的 社会,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传 播速度越来越快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平台, 获得新的传播渠道和新的言论空间,这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的传播力和凝聚力但是,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交互性,一方面 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和言论表达的新途径,一定程度上成为化解社 会矛盾、疏导社会不良情绪的减压阀;另一方面,开放、多元、交互 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加大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掌控难度因此,只有管好 网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建成小康社会红色文 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鲜明特征,所以,要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意识,充分发挥红色文 化对广大民众的引导作用,从而使民众的思想认识与社会主义意识保 持一致。

[1] 2.创新红色 文化的传播形式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结合时代变迁和人们利益需 求的变化,需要借助新的传播形式,更加贴近大众的兴趣、心理、情 感第一,红色文化的宣传既要突出群众性,还要体现公益性,政府 要把群众作为活动的主体,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充分拓展图书馆、 博物馆、体育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开展形 式多样、趣味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 化艺术活动,使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加、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从 而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创造条件[2]例如,央视台黄金时段的红色影 视热播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好评,并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要充分运 用好大众传媒的传播作用,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电视、新闻出版 等各种媒体资源,使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积 极创造一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曲、戏剧作品等红色文化艺术精 品,使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产生很大兴趣3. 遵循红色文化的传播规律红色文化的大众传播不同于简单的 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鲜活的事例,生动形象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为 广大民众所接受[3]例如,我们要在保持红色文化核心内容不变的 基础上,积极迎合年轻人的心理,采用各种新的传播形式,使红色文 化更加时尚化、通俗化。

⑷红色文化的传播除了要深挖其内涵,还 要不断赋予其时代性,通过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歌曲、书籍,通 过红色微博、红色网游、红色网站、红色旅游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 式,使红色文化成为一种高品位的时尚文化、潮流文化因此,要将 红色文化转化为优良传统流传下去,必须充分借助文化艺术的力量来 获得传播,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红色文化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 感染力,更容易为广大民众所喜爱4. 推进红色文化进学校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 命•然而,现在的青少年以独生子女居多,由于从小受到父母和爷爷 奶奶的溺爱,缺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长此以往,又何以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红色文化在素质教育中能够熏陶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 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 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学校要让红色文化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 的永恒主题,使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常态化通过红色文化进校园、 进课堂、进头脑等途径来实现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使红色文化成为 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5]学校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读书活 动、邀请老红军作报告、举行诗歌朗诵比赛、红色主题绘画比赛、清 明时节进陵园祭奠、红色旅游、红色夏令营等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去 亲自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崇高革命精神,让红色文化伴随着青少年学生 的成长得以弘扬和传承。

[6]O参考文献:[1]万朝晖,胡小强.新时期“红色文化”影响力提升路径研究 [J].人民论坛,2012 (6).⑵曾庆美.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分析一一以怀化市为例[J].湘潮, 2012 (4).[3] 曾振华.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和传播策略[J].当代传播, 2008 (6).[4] 傅梅芳•当代中国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其传播[J].中共南昌市 委党校学报,2012 (1).[5] 彭程瑞,郭小林•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J].党史文苑 (下半月),2013 (10).[6] 苏东霞,文玉忠.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思考[J].理论学习, 2011 (7).责任编辑马永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