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启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统一咨询热线:0592-3011220 1 / 7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复习目标】1、 掌握重点的字词、成语、文学常识 2、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3、感受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揣摩其语言特点复习本单元的重难点】1、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判定;2、 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3、 说明文语言特点 【复习过程】一、复习基础知识:(一)词汇积累(要求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掌握)郦(lì)道元 匀称 (chèn) 佥(qiān) 惟妙惟肖(xiào) 雄跨 雄姿 残损 古朴 推崇 巧妙绝伦 刹(chà) 那 驻(zhù) 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美感 史诗 轩(xuān)榭(xiè) 胸中有丘壑(hè) 嶙(lín)峋(xún) 广漆(qī) 败笔 镂空(lòu) 蔷薇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zhàng) 斗拱额枋(fāng) 藻井 御(yù)道 磬(qìng) 鎏(liú)金 雍(yōng)正 攒(zǎn) 鳖(biē)头 琉璃 蟠(pán)龙 中轴线 金銮殿 天井 伧(cāng)俗 得体 屏风 纳凉 帷幕 缓冲 造型 雅俗之分(二)文学常识1、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3、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下定义:揭示……的本质特征②分类别:条理清楚,界限分明③举例子:具体、真切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④作比较:突出……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⑤打比方:生动形象 ⑥列数字:准确说明⑦引用:使说明内容更充实4、 《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 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童话《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本单元内容可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口语交际三部分精读课文包括《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 《故宫博物院》三篇, 《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 ,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苏州园林》以苏州园林为蓝本,重点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故宫博物院》则以解说词的形式,在了解故宫宏大壮丽的规模和层次井然的布局的过程中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这是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略读课文包括《桥之美》 《说“屏” 》两篇,两篇文章学习的重点是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底蕴的语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是在前边学习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的逐步递进,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则是在学习了说明方法和品味说明语言之后的巩固提升 语文 启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统一咨询热线:0592-3011220 2 / 7(三)重点课目知识点归纳十一 中国石拱桥1、第一段中心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逻辑顺序: ①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②具体介绍两座桥③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取得的成就3、赵州桥(逻辑顺序):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用列数字、打比方、引用、做诠释等说明方法)4、特点:①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米,像一张弓②大拱的两肩,各有两个小拱③大拱有 28到拱圈拼成 ④形式优美5、卢沟桥说明方法:列数字,引用,举例子,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6、写卢沟桥的结构: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7、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介绍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又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3段):概述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成就惊人 第二层次(第4~5段):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层次(第6~8段):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第四层次(第9段):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 10段):解放后中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十二 桥之美 课文简介: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得出结论:“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说明性小品)1、画之美:①画面要有点、线、面构成②和周围景物既对照又不失和谐2、吴冠中:画家,代表作有《长江三峡》 《鲁迅的故乡》 《狮子林》3、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摹状貌4、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5、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6、文章主旨和结构 这篇文章是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1~3 段) ,指出作者爱桥的原因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第二部分(第 4~6 段) ,举例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形式作用桥与周围环境的搭配,构成入画的美景 第三部分(第 7段) ,总结全文十三 苏州园林 叶圣陶1、苏州四大园林: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2、说明顺序:逻辑顺序①从全文看:从整体到局部②从各部分看:由大到小,由主到次(四个讲究,三个注意)3、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别 语文 启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统一咨询热线:0592-3011220 3 / 74、苏州园林的特点: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总起下面几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全文总纲: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美感第一层、 (1 段)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层、 (2-9 段)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2段、总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段、亭台轩榭的布局----自然之趣 4段、假山池沼的配合----自然美 5段、花草树木的映衬----图画美 6段、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美7段、每个角落----图画美 8段、门和窗----图案美 9段、极少用彩绘----色彩美 第三层、第三层、 (10)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这些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十四 故宫博物院1、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有中间到两边)3、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4、龙:突出皇帝的威严文章结构 (总--分--总)本文是照先总后分再总的结构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 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第一部分(1 段):概括说明故宫位置,历史和在古代宫殿建筑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2--15 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一层(2 段):大笔勾勒故宫的整体布局,指出故宫的特点 二层(3--10 段):介绍前朝三大殿的结构及功用 三层(11--14 段):略写“后三宫”的用途及特点 四层(15 段):介绍御花园的面积、布局和环境气氛 第三部分(16 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十五 说“屏” 陈从周1、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印用2、屏的作用:①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②艺术点缀 ③可以挡风3、屏的定义: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4、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的好处:做文章具有很浓厚的诗意和韵味5、结构层次:总----分----总 逻辑顺序 第 1节,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特点 第 2节,介绍屏风的作用 第 3节,屏风的种类 第 4节,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 5节,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二、考点: 语文 启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统一咨询热线:0592-3011220 4 / 71、分析说明的顺序和结构应考策略:1).常见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整体到局部、⑤从概括到具体、⑥从主要到次要、⑦从一般到个别2).说明文的总结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引出说明对象;(2)阐述说明对象;(3)总结说明对象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式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况:①总――分式、②总――分――总式、③分――总式3).怎样确定说明的顺序首先应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其次,把握语言的标志,最后还要分清主次,综合归纳从说明对象分析来看,一般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从语言标志看,空间顺序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标志语;时间顺序有表时间的发展、事物各个阶段的标志语;而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等标志语最后还要注意慎定说明文的顺序,不能以偏概全,因为一篇说明文可心意遥目的和对象,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它顺序4).怎样分析说明的结构说明文结构层次的划分,往往跟说明顺序密切相关如果文章是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来说明的,那么其结构层次就可以按照时间的变换而划分如果是按照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写的说明文,其结构则为“总――分”或“总――分――总”。
说明文自然段层次的划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说明文的一个语段说明的中心往往是很明显的,其语句间的关系常常是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其层次也比较好划分2、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关羽曾过五关斩六将、三英战吕布、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这不说明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他的武功高强吗?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这扇大门有三个部分:门框、铁门、扣环其中铁门最大,也是最主要的部分,两扇铁门可以向外开启; 语文 启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 统一咨询热线:0592-3011220 5 / 7门框次铁门,木制的它把整个铁门“包”了起来;最小的要数扣环了,只见两扇铁门上各有一头雄狮,他们嘴里都咬着一只扣环,摇一摇扣环,四周便响起一阵清脆的响声。
3) .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 .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日本人喝茶的方法和中国人的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