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犬体内寄生虫的诊断

z****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03KB
约34页
文档ID:260176391
犬体内寄生虫的诊断_第1页
1/34

寄生虫性传传染病私房小宠宠服务务中心蛔虫病 犬蛔虫病是幼犬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危害3周-5月龄的幼犬,重者可导致死亡蛔虫病是幼犬肠套迭的主要因素之一 病原 犬的蛔虫主要有两种:一是犬弓首蛔虫,该蛔虫是幼小犬寄生的主要蛔虫;二是狮弓首蛔虫,常发生于成年犬但成年犬两种蛔虫均为终末宿主另外一种在犬中很少寄生的蛔虫是猫弓首蛔虫犬弓首蛔虫,雄虫长50-110毫米,雌虫长90-180毫米虫卵圆形,大小为68X74微米狮弓首蛔虫,雄虫长35-70毫米,雌虫长30-100毫米虫卵似圆形,大小为4986微米生活史 犬弓首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经10-15天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当感染性虫卵被成年母犬吞食后,幼虫随血液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形成包囊、幼虫保持活力,当母犬怀孕后,幼虫随血液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所以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已经感染了当幼虫在胎儿体内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时)变为第三期幼虫,当胎儿出生后,第三期幼虫已移行到肺脏,在肺中停留一周后,变为第四期幼虫,随呼吸进入气管至咽部当幼犬吞咽时被咽入胃中然后进入小肠中幼犬出生3周后小肠内的蛔虫已发育为成虫所以幼犬在一个月左右最易发生蛔虫性胃肠炎。

上述生活史是幼犬感染蛔虫的一种方式 另一种感染方式是,当2-3个月龄幼犬直接由外界吞食感染性虫卵;在犬的小肠内孵化成幼虫,幼虫钻入肠壁、经淋巴系统到肠系膜淋巴结,然后经血液到达肝脏,再随血液到肺脏,感染后的第5天,肺中的幼虫到达高峰,幼虫经肺泡、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到达咽部,再被咽入胃,到小肠后进一步发育为成虫幼犬从吞食感染性虫卵到幼虫发育为成虫,大约需4-5周的时间狮 弓首蛔虫生活史较简单 感染性虫卵被犬吞食后,幼虫在小肠中逸出,进入肠壁发育,发育的幼虫又重返回肠腔内,经34周发育为成虫,没有体内移行过程,狮弓首蛔虫一般多感染于成年犬症状及致病作用 蛔虫在小肠内造成机械性刺激,夺取机体营养并分泌毒素 蛔虫在犬肠道内是比较粗大的寄生虫,寄生的数量不等笔者在一两个月的幼犬蛔虫性梗阻手术中一次由肠腔中取出83条蛔虫蛔虫在狭窄的小肠中,对肠道机械性刺激最为严重,可引起卡他性肠炎、肠粘膜损伤、出血特别是在饥饿、发热、饲喂食物改变及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下,虫体活动更为频繁,可窜入胃中、胆管或胰管内,引起呕吐、腹痛、黄疸等症状当虫体大量集结成团时可造成肠管阻塞,更易引起肠套迭,以致肠坏死及穿孔 蛔虫幼虫在犬体内移行过程中,损伤肠 壁、肺毛细血管及肺泡壁,可见有血便、咳嗽、气喘及肺炎症状。

虫体在小肠内寄生时向机体掠夺了大量的营养,可导致机体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症状虫体在体内发育过程中,不断分泌毒素损害机体,可使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中毒,出现贫血及神经症状及过敏反应症状 大致为渐进 性消瘦、可视粘膜发白、营养不良、被毛粗乱无光、食欲不振、呕吐,偶见呕吐物中有虫体;异嗜,消化功能障碍、触诊、隔腹触压肠管,大量虫体寄生时可感到肠管套迭界线有腹痛症状,患犬不时的叫唤出现套迭或梗阻时,患犬全身情况恶化、不排便 另外,虫体在肺移行中,出现咳嗽,重者可造成肺炎症状,体温升高钩钩虫病 本病是由钩口科钩口属、弯口属的线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中引起犬贫血、胃肠功能紊乱及营养不良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热带及亚热带 地区;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北方地区均有本病流行病原 犬钩虫,其虫体刚硬呈淡黄色,口囊发达,口囊前腹面两侧有3个大牙齿,且呈钩状向内弯曲;雄虫长10-12毫米,雌虫长14-16毫米虫卵钝椭圆 形、浅褐色,内含8个卵细胞,大小为56-7534-47微米 狭头钩虫,其虫体较大钩虫小,雄虫长5-8毫米,雌虫长7-10毫米虫卵大小为7045微米左右生活史 犬钩虫成熟的雌虫一天可产卵1.6万个,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20-30)经12-30小时孵化出幼虫;幼虫再经一周时间蜕 化为感染性幼虫。

感染性幼虫被犬吞食后,幼虫钻入食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最后经呼吸道、喉头、咽部被咽入胃中,到达小肠发育为成虫第二种感染的途径是:感染性幼虫进入皮肤,钻入毛细血管,随血液进入心脏,经血液循环到达肺中,穿破毛细血管和肺组织,移行到肺泡和细支气管,再经支气管、气管,随痰液到达咽部,最后随痰被咽到胃中,进入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怀孕的母犬,幼虫在体内移行过程中,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使胎儿造成感染幼虫在母犬体内移行过程中,可进入乳汁,当幼犬吸吮乳汁时,可使幼犬造成感染 狭头钩虫的生活史和犬钩虫生活史大致相同但大多以口感染的途径多见胎盘感染和乳汁感染的途径很少见症状 犬钩虫和狭头钩虫病多发生于夏季,严重感染时,病犬出现食欲减退或不食、呕吐、下痢,典型症状排出的粪便带血,色呈黑色、咖啡色或柏油色可视粘膜苍白、消瘦、脱水红细胞数下降到400万立方毫米以下,比容下降至20以下患犬可极度衰竭死亡 由胎盘感染的仔犬,出生3周左右,食乳量减少或不食,精神沉郁,不时叫唤,严重贫血,昏迷死亡 钩虫性皮炎:躯干皮肤过度角化、瘙痒,破后可造成皮肤继发感染性皮炎诊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贫血、血便、消瘦、营养不良等均可考虑本病。

取粪便进行饱和盐水浮集法,在显微镜下镜检,发现钩 虫卵可确诊犬鞭虫病 犬鞭虫病是由原狐鞭虫寄生于盲肠和结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成虫长40-70毫米,前段细长而后端粗大,前后之比是3:1 ,虫体似鞭子,故以鞭虫得名犬虫的学名称为毛首线虫本虫虫体的前端钻入肠粘膜内,并牢固的固着在肠壁上,造成粘膜损伤,吸取大量的营养我国各地区均有发生,该病对幼犬危害很大,重者可引起死亡生活史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约3周发育为感染性虫卵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以后,幼虫在肠中孵出,钻入小肠粘膜内,停留2-10天后,进入盲肠内发育为成虫从吃入感染性虫卵到幼虫发育为成虫约经11-12周时间症状 轻度感染一般无临床表现当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头部深深的钻入粘膜内,可引起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肠炎、腹泻、稀便中带血,消瘦、贫血、营养不良,食欲减少幼犬严重感染,造成生长发育停滞,并可引起死亡犬恶恶心丝丝虫病本病是丝虫科犬恶心丝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寄生虫寄生于犬心脏的右心室及肺动脉中,引起循环障碍呼吸困难及贫血症状病原 犬恶心丝虫为细长 白色,长约 1.25-1.5毫米雄虫长为 12-16毫米生活史 犬恶心丝虫的中间宿主是犬蚤和蚊子。

雌虫在犬的体内产生自由活动的微丝蚴蚤、蚊吸血时把微丝蚴吸入消化道内,微丝蚴在蚤、蚊的马氏小管中发育,经5-10天成熟的蚴虫穿破马氏小管到喙部;当蚤、蚊吸血时,蚴虫进入犬的皮下,经皮下淋巴管及血管循环到心脏寄生下来,在体心存活数年虫体到达性成熟时需8-9个月幼虫在体内血液循环时 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致病作用 成虫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及肺动脉中,由于虫体刺激心内膜,可引起心内膜发炎并继发心肥大和右心室扩张;虫体可寄生在肝动脉中,出现动脉内膜炎,并可继发静脉淤血引起腹水,肺内可有幼虫刺激肺细胞,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症状 典型犬恶丝虫感染的症状是早期慢性咳嗽,运动时加重或易疲劳随着病状发展,可有呼吸困难、运动虚脱、腹水、胸腔积水、肝硬化等症状另外,较明显的症状为循环障碍、心脏杂音、心率不齐、贫血,重者全身衰弱,运动时虚脱而死亡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血液化验,可检出微丝蚴 治疗 1硫乙胂胺注射液,1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注射,2次日连用2日 左旋咪唑,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1次日,连服3日 海群生,20毫克千克体重,2-3次日,连用3-5日 菲拉松,1O毫克千克体重,3次日,连用10天。

犬绦绦虫病 绦虫在犬的肠道寄生虫中,是最长的一种寄生虫,种类很多,对犬的健康危害很大可造成犬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胃肠道症状及神经症状,重者可导致全身衰弱死亡能在犬体内寄生的绦虫,目前大约有13种左右,现将主要绦虫叙述如下: 犬腹孔绦虫:寄生于犬的小肠中,虫体长15-70厘米,宽3毫米雌雄同体中间宿主是蚤类 豆状带绦虫:虫体长60-100厘米,宽5毫米,雌雄同体,中间宿主是野兔,为多种啮齿类动 物 泡状带绦虫:虫体长75-500厘米,宽最大7厘米,雌雄同体中间宿主是偶蹄动物,牛、羊、鹿、猪等 裂头绦虫:体长可达10米,最大宽度2厘米,但一般较小,中间宿主是各种鱼类 细粒棘球绦虫:体长2-6毫米,只有3-5个节片,中间宿主是羊、牛、猪、鹿及鼠类 多头带绦 虫:体长40-100厘米,最大宽度5毫米,中间宿主是牛、羊等反刍动物 连续带绦 虫:体长20-70厘米,宽3-5毫米,中间宿主是兔、松鼠、野兔等啮齿动 物致病作用 当虫体在体内大量寄生时,虫体头部的小钩和吸盘叮附在小肠粘膜上,引起肠粘膜损伤和肠炎,虫体吸取机体大量的营养,给犬生长发育造成障碍;使机体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虫体在代射过程中,不断分泌毒素,刺激机体,可出现神经症状分虫体在肠道中聚集成团,可造成肠阻塞、肠扭转、肠套迭及肠穿孔等症状。

症状 绦虫感染时,犬大多不显症状重度感染时,可出现肠卡他、肠炎、出血性肠炎症状、呕吐当肠管逆蠕动虫体可进入胃中,呕吐时虫体可随胃内容物一同呕出粪便可见到大量脱落的节片患犬可见有异嗜、进行性消瘦、营养不良、贫血、精神沉郁有的可见有神经症状、抽搐、痉挛等症状 诊断 根据肛门周围粘有脱落的节片或粪便中有脱落的虫体节片可以确诊实验室粪便检查,可在显微镜下看到绦虫卵加以判定 治疗 吡喹酮, 20毫克千克体重,1次口服,隔5日再服1次 丙硫苯咪唑,10-15毫克千克体重,1次日,连服3日 灭绦灵,100毫克千克体重,1次口服、 甲苯咪唑,20毫克千克体重,1次口服犬球虫病 犬球虫病由艾美耳科等孢子球虫及二联等孢子球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大小肠和大肠粘出血性炎症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血便、贫血、全身衰弱、脱水为特征生活史 该球虫寄生于犬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它以无性繁殖许多代(裂体生殖),产生许多新裂体芽胞经过若干裂体生殖后,进行有性繁殖,形成很多大孢子和小孢子,大、小孢子进入肠管内,并在肠管内结合,受精后的大孢子为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囊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1天或几天后即可完成孢子发育(孢子化)此时卵囊内含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

孢子化的卵囊具有感染性,当犬吞食孢子化卵囊后即可感染本病广泛传播于犬群中,1-6月龄的幼犬对球虫病特别易感在环 境卫生不好和饲养密度大的犬场可严重流行病犬和带菌的成年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症状 幼犬比成年犬易感且症状明显幼犬发病多为急性,在犬场可很快大面积流行,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病犬轻度发热、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粪便稀薄混有粘液,重者血便,粪便褐色,进行性消瘦、贫血,脱水、全身衰竭而死亡但经对症治疗2-3周后,临床症状消失,部分可康复成年犬及老龄犬抵抗力强,感染球虫后,常以慢性经过 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同时结合实验室诊断可确诊 剖检:整个小肠发生出血性肠炎、肠粘膜肥厚、粘膜上皮剥蚀取粘膜上皮压片镜检可见有卵囊 治疗 磺胺6甲氧嘧啶10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2-3次日,连用3-5天 磺胺二甲基嘧啶6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3次日,连用3-4天 氨丙啉,150-200毫克千克体重,混入食物中,连续喂7天 痢特灵,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2次日,连用3-5天 对症治疗,全身给予补糖、补液、补碱,止血疗法弓形体病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 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寄生在细胞内的一种原虫病。

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有45种哺乳动物、70种鸟类和5种冷血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均可感染本病,其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性严重 犬和其他动物除消化道感染途径外,还可以通过受损的皮肤,呼吸道、眼以及胎盘等途径感染此外,输血也可传播弓形体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