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煤炭柳林煤炭柳林,位于我国著名的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东缘的河东煤田腹地全县储煤面积约80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62%,储量达 100 亿吨近年来,全县狠抓了多种经济成分煤炭企业的创办,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煤炭的对外开放力度,使煤焦产业蓬勃发展为第一大主导产业县境内的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的太原组和山西组,平均总厚 151.5 米经普查勘探初步查明煤的总储量为 269 688.63 万吨,而且均是埋藏在小于 500 米深的矿产资源分区的第Ⅲ区其中,柳林精查区总量为 87 580 万吨,青龙普查勘探区为 182 108.64 万吨,全县远景储量 80~90 亿吨太原组地层出露在成家庄、青龙城至张家社大沟中,地层厚 80~104 米,平均 97 米左右柳林精查区(以下简称柳区)为 80.96~101.51 米,平均 98.08 米;青龙普查勘探区(以下简称青区)为 89.14~103.95 米,平均 95.60 米岩层主要由灰黑色的砂岩、页岩、煤层和石灰岩组成一般规律是:中下部以砂岩和页岩为主煤层主要赋存于本组中部的上部,其中除 4#(丈八 新编号 8 号)煤层为全区主要可采煤层和 5#(石口尺八 新编号 7 号)、6#(脑四尺 新编 6 号)、3#(新炭 新编 9 号)、2#(底四尺 新编 10 号)煤层为局部可采外,其它的煤层均不可采。
四层石灰岩中以作用为 4#煤层顶板的 L3 石灰岩层位相当稳定,平均厚 6.13 米,而且含燧石结核,是良好的找煤标志层山西组本组地层出露不多,主要在大庄、田家坡、麻塔则、吉家塔、屈家沟和锄沟等地的沟内出现地层厚 40~69 米,平均 52 米(柳区厚 39.48~54.46 米,平均 47.77 米;青区厚 42.89~68.9l 米,平均 55.94 米)主要由灰黑色砂岩、页岩和煤层组成一般规律是,底部的煤层为主采煤层,上部则不可采山西组的岩性变和厚度变化较大,尤其是其底部的分界砂岩很不稳定,与下伏太原组的分界往往以 8#(八尺,新编号 5 号)煤层之下找一层砂质页岩为山西组的底界山西组内 8#和 9#(四尺,新编 4号)煤层最稳定,全区可采煤层煤层 太原组和山西组共含煤 11 层,煤层总厚度 14.82 米,含煤系数 9.7%其中,太原组含煤 7 层,含煤厚度平均 7.46 米(柳区平均厚度 5.75 米,青区平均厚度 9.17 米),含煤系数 7.7%;山西组含煤 4 层,含煤厚度平均 7.85 米(柳区平均厚度 8.1l 米,青区平均厚度 7.6 米),含煤系数 13%11 层煤层中,4#、8#和 9#煤层稳定,是全区可采煤层;2#、3#、5#、6#和 l 1#煤层不稳定或比较稳定,局部可采;其余 1#、7#、10#和 12#煤层不稳定,开采价值不大。
l#煤层(海底煤)(新编号为 ll#) 位于太原组底部,距底砂岩(k1)10-30 米,很不稳定,只在柳区的 8-5、4-2 和 l 一 2 孔中以及青区的 3 一 l、3-3 和 2-4 孔中见到此煤层,厚 0.1-1.32-米,底板为粘土页岩无开采价值2#煤层(底四尺)(新编号为 l0#) 在 ll#煤之上 5~14 米,不稳定厚 0~2.5 米(柳区 0~1.7 米,青区 0~2.54 米),一般煤层中有夹矸,把煤层分为两小层在柳区的中、东部(即Ⅳ至 V 号勘探线)为不可采,其它地段可采平均厚 0.8l 米,一般由北向南厚度增大在青区中部可采,南北两端逐渐变薄,不可采煤层顶板有页岩、砂质页岩和砂岩底板多为粘土页岩或炭质页岩3#煤层(新炭)(新编号为 9#) 在 2#煤层之上 4~20 米,不稳定柳区厚 0~1.39米,平均 0.12 米,只在 1-1、l 一 4、l 一 5、6-5 和西部的 l 一 3、l 一 4 孔处可采,其它地段不可采在青区厚 0~5.05 米,平均 2.74 米,一般北部薄、南部厚除北部边缘地段不可采外,其它地段可采顶板为页岩,底板为砂岩或页岩4#煤层(丈八)(新编号为 8#) 位于 L3 石灰岩之下,顶板即 L3 石灰岩。
煤层相当稳定,是本县的主要可采煤层,而且煤质优良,为主焦煤在柳区厚 1.44~5.97 米平均 3.72 米在青区厚 0.9~4.85 米,平均 2.71 米底板为页岩5#煤层(石口尺八)(新编号为 7#) 位于 L3 石灰岩之上 1~16 米(在柳区 1.44 一 15.96 米,青区 4 米)煤层厚 0~4.2 米,平均 0-3 米不稳定或比较稳定6#煤层(脑四尺)(新编号为 6#) 位于 L5 石灰岩之下,其顶板即为 L5 石灰岩在柳区厚 0~1.48 米,平均厚 0.65 米,在东部的 2-1、9-5、2-5 和 9-2 四个孔圈定的范围内,以及 l 一 1、7-5、7-2 和 l 一 2 孔圈定的范围内为不可采,其它为可采区在一青区煤层厚 0~1.47 米,平均 O.91 米,西部较厚,可采;东部边缘变薄,至 3-1、4-1 和 5 一 l 孔处已尖灭6#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底板多为页岩7#煤层(下窖炭)(新编号为 5#) 位于太原组的最顶部,距山西组的底砂岩(k3)之下0~4.11 米,极不稳定,厚 0~0.62 米,无开采价值8#煤层(八尺)(新编号为 5#下) 位于山西组的底砂岩之上,层位相当稳定,为县内主要可采煤层。
煤质优良,为主焦煤在柳区厚 2.38~5.92 米,平均 3.96 米在青区厚 0.66~3.11 米,平均 2.37 米,一般在西北部较厚,东南部较薄煤层顶板多为页岩,少数为砂岩大部分为单一煤层,局部地段内夹一层夹矸9#煤层(四尺)(新编号为 4#) 位于 8#煤层之上 2~8 米(在柳区 1.89~6.01 米,在青区 4.93~7.95 米)煤层相当稳定,为县内主要可采煤层煤层优良,为主焦煤在柳区煤层厚 2.27~4.95 米,平均 3.5l 米,东部煤层内夹夹矸一层,将煤层分成两小层,但都可采在青区煤层厚 1.93~4.5 米,平均 3.66 米顶板为页岩、砂质页岩和砂岩,底板为细砂岩和页岩10#~11#煤层(尺八)(新编号为 3#) 尺八煤,在青区分为 10#上和 10#下两层,大部分地段不可采在柳区只有 11#煤层,厚 0~1.29 米,平均 0.43 米,绝大部分地段不可采,只在西南部的 3-4 孔以南,2-3 孔和 1-6 孔以西,6-5 孔以北和 1-4孔的东北地段可采顶板为砂岩或砂质页岩12#煤层(七寸子)(新编号为 2#) 位于山西组最上部,下石盒子组底砂岩(k4)之下0~16 米。
不稳定,无开采价值厚 0~1.2 米,平均 0.15 米顶板为 k4 砂岩或砂质页岩,底板为岩 储量储量经普查勘探初步查明煤的总储量为 269 688.63 万吨,而且均是埋藏在小于 500米深的矿产资源分区的第Ⅲ区其中,柳林精查区总量为 87 580 万吨,青龙普查勘探区为 182 108.64 万吨全县远景储量 80~90 亿吨 煤质煤质 主要煤层的煤质牌号及其变化规律:依据精煤中的可燃体挥发份(Vr)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的含量以及结合粘结性特征确定,本县的主要煤层以炼焦的焦煤和瘦煤为主,个别煤层属焦肥煤煤种在纵横向上显示出规律性的变化煤种在纵向上,由上而下煤层的变质程度加深山西组顶部的 11#煤为主焦肥煤,中、下部的煤层多为主焦煤太原组则变为以瘦煤为主,焦煤为次在横向上,以柳林县城为中心,向南北两个方向煤层变质程度减低4#煤在柳林区的西南地段以瘦煤为主,而在东北地段则以焦煤为主,在青龙区煤质有变肥之势3#煤在青龙区的北部多为瘦焦,往南到寨崖底村一带则变为焦煤 煤中有害成份煤中有害成份主要煤层中,山西组的煤为特低灰、特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主焦煤太原组的煤为低灰、中硫、中磷、发热量高的瘦煤和焦瘦煤。
含硫量太原组平均含硫 1.34~2.37%,属中硫煤;山西组平均含硫 0.47~0.89%,为特低硫煤,属极低硫优质炼焦用煤含磷量 0.002~0.092%其中主要煤层 4#、8#和 9#煤含磷量 0.02~0.03%,对炼焦均无影响 灰份含量原煤 22~31%,多属中灰份;洗煤后灰份普遍降低到 7%,为特低灰份煤发热量 本县煤炭发热量普遍较高,为 8 244~8 888 大卡/公斤,大部为 8 700大卡/公斤 煤层气煤层气煤层气(瓦斯)在煤矿开采中是令人可怕的一害但作为一种新的能源被开发利用,本县煤层气储藏量的开发价值前景可观,并在小型井网排采试验方面取得成功1958年在穆村村西冲积层中打钻井时 160 米深发现喷气现象,实测气流流量为 0.176 立方米/小时,点燃发黄色火焰气体中含 CH4 63%、C2H6 1.53%、C02 4.5%、CO 3%、N2 24.14%、O2 3.8% 1983 年后,山西省地矿局 215 地质队在县境西部开展煤层气普查工作钻孔 6 个,其中孟门的柳气 1 孔,在孔深 546.1 米测试结果:闭井 l 井压 2.9 大气压,井口 CH4 浓度 1.5~2%,泥浆槽 CH4 浓度 0.05~1%,气温 8℃,最大气量 217.2 立方米/日,涌水量 115.2 立方米/日,井口~200 米深时水温为 20~2l℃,200~456 米深时水温变为 27℃,气体组分含量 CH4 平均 90.56~92.29%、N2 7.018~5.75%、O2 0.963~1.89%、H2 0.7%。
其余钻于孟门的 ZK2、ZK5,军渡的 ZKl0,薛村的柳气 2,穆村的柳气 6-4 的五个孔测结果见下表 初步查明,在三川河以北、湫水河以南、离石大断裂以西、黄河东岸以柳林为中心的 700 平方公里的含煤区范围内,气源岩(即煤系地层)分布广泛,有机质丰富(利于气之形成),生气条件良好生、储(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地层内的砂岩是区内储气的主要岩层)、盖(太原组和山西组内的暗色泥页岩厚 3~10 米和大面积覆盖的 198 米厚的二迭系、三迭系红色泥岩)的地质条件成套出现,又具有溶积较大的岩性和构造圈闭据有关资料介绍,用 100 万立方米天然气代煤作燃料,可节煤 3 000 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 36 万吨、烟尘 30 万吨以气代煤不仅环境效益巨大,经济效益也具有埋藏浅,开发投资少、见效快、开采周期长等特点本县煤层气储量初步估算总生气量为 77 117.4 亿立方米,保存量 592.92 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