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国石都的教育神韵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18.62KB
约23页
文档ID:305936278
南国石都的教育神韵_第1页
1/23

    南国石都的教育神韵    陈春阳 龙建刚昔日南江百越地,今日广东大西关——这是云浮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角色变迁,不变的是,最近四百多年来,“南国石都”的美誉和文化精髓,一直绵延下来作为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云浮刚刚走过了不平凡的21年,现在,这块沟通大西南的热土,正谋划着广东大西关的跨越赶超和科学崛起这样的大环境,对于云浮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来说,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创建教育强市就成了一件时不我待的大事如赏石之神韵,我们体察云浮教育的风貌,同样可以沿着“观形察色、究其质地、研其纹理”的思路,来领略自从2012年启动教育创强以来,云浮教育在外延与内涵、广度与深度、规模和质量上的每一次嬗变察形色:先天条件奠定创强根基《孟子》有言,“形色,天性也教育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时空背景之中,区域教育发展的先天条件,必定和政府、体制的支持与推动,和经济、社会的基础与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云浮教育在创强中的跨越式进步,极大程度上归因于2012年以来政府在理念上的创新、政策上的支持、财政上的投入,以及社会力量的发动1.党政各级领导强力推动以创新的理念发展教育、管理教育,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因而,党政领导对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教育发展潜力的重要因子。

2012年以来,云浮市将教育创强作为发展全市教育的重要抓手和重大机遇,将其融入民生实事来抓,市、县、镇三级政府勇于担当,积极承担教育创强的主体责任各级政府分别成立教育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教育创强责任书,市、县两级印发教育创强《决定》及《实施方案》,出台教育创强工程项目建设优惠政策,开通绿色通道,各县(市、区)也积极筹措教育创强资金,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教育创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自启动教育创强以来,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云浮进一步得到确认和巩固——这不仅体现在意识形态上,更体现在基层实践中在教育创强的第一线,处处可以看到各级党政领导实干的身影市委书记、市长深入基层指导教育创强工作,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市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主要精力也放在了教育创强上,经常到一线出主意、想办法、排难解忧郁南县伍启汉县长,仅今年就近10次到县实验中学规划和督查创强工作,成功解决了该校20亩征地、建围墙、改村道三个老大难问题云安县政府伦佩珍副县长,2012年除夕还战斗在教育创强第一线,与当地镇政府、建筑商共谋加快工程进展大计,大年初四,伦副县长的身影又出现在教育创强的建设工地上这些怀着深厚教育情怀的各级领导,倾注了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做好教育创强工作,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他们不辞辛劳,带领村、校领导外出找乡贤捐资;他们不厌其烦,深入农村做群众思想发动工作;他们身先士卒,用教育创强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其他干部和群众。

罗定市罗平镇委书记蓝建阳,在创强大行动中,决心大、干劲足,按照原来的规划,该镇是在2015年创强,但他主动请求把罗平镇的创强工作提前至2013年,在工作中,他亲力亲为,苦干巧干,提前两年达成创强目标政府在教育的发展中有 “应该做”的事,也有不应该干预和勇于“退出”的地方在云浮,我们看到,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县两级教育创强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同心同德配合搞好教育创强工作,而教育部门,则积极牵头做好教育创强的综合协调、规划建设、督导督查等工作,做好当地政府的参谋,在创强成员单位中起到主导、引领作用,这也是云浮教育创强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显著的重要保障2.政府各级财政强劲支持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有一条几乎是定律,那就是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教育发展必须适度超前,而前提就是,教育投入也要相应地适度超前在经济发达地区,这尚属不易,对于云浮而言,这更是创建教育强市要攻克的难点之一云浮市位于西江中游南岸,属于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发展空间有限作为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云浮人均财政偏低,经济总量偏少,但政府投入教育的决心却很大——根据《云浮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实施方案》,2012年,市政府预计投入创强资金14.85亿元,而实际上,三年来各级党政倾力推进教育创强,全市总投入资金已超过20亿元。

在创建教育强市的过程中,云浮市政府安排创强专项经费,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按时完成创强任务的镇(街)实施奖补,平均每个镇(街)奖补100万元,所奖补的资金由市直接划拨到县(市、区),专项用于教育创强三年来,市级财政共计投入8000万元奖补各县(市、区)和支持市直属学校创强同时,全市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加大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资金,依法实现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确保教育费附加和税改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资金全部用于教育,确保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计提10%教育资金政策的落实,确保30%以上的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作为真正负担起创强主体责任的各县(市、区),无论县级财政如何困难,都确保了教育创强资金的投入以郁南县为例,全县计划投入创强资金2.73亿元,县政府积极履行创强经费投入“以县为主”的工作责任,多形式、多途径筹措资金从2012年起,县财政安排专项奖补资金4200万元,加大对各镇教育创强的投入其中,2012年安排1000万元,2013年安排1350万元,2014年安排900万元,2015年安排950万元分别为4万人以上的镇提供创强奖补资金350万元,3—4万人的镇提供创强奖补资金300万元,2—3万人的镇提供创强奖补资金250万元,2万人以下的镇提供奖补资金200万元,为顺利完成创强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3.社会各界力量强势汇聚办教育不单是教育行为,也是政府行为,还是社会行为,这才是教育实现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在创建教育强市的过程中,云浮市注重积极发动群众,将社会力量作为教育创强“组合拳”的重要部分,形成了群众大力参与教育创强,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教育创强的环境群众在理念上的认同、行动上的支持,成为云浮创建教育强市的有力保障,一批企业、大批乡贤纷纷慷慨解囊的事例,不胜枚举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为云浮教育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争取到了实实在在的民心在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学校的过程中,云浮市充分论证,向群众做足发动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三年来,全市教育创强共撤并学校444所,群众的理解与认同,正是这项工作高质、高效开展的强大后盾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创建教育强市期间,云浮社会各界将宝贵的土地资源无偿捐献用于教育发展,屡见不鲜云安区富林镇高一村委干部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在2011年已捐献部分土地的基础上,一致同意再将村委位于墟镇黄金地段的一口鱼塘无偿捐献,用于扩建中心小学和新建镇中心幼儿园,共捐献了10000多平方米土地(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大力支持教育创强工作。

作为企业的杰出代表,新兴县翔顺集团有限公司出资3688万多元,新建一所学校——新兴县翔顺实验学校,同时捐资700多万元全面改造建设稔村镇兴育学校,捐资120万元建设稔村镇初级中学教师宿舍楼新兴县温氏集团、凌丰不锈钢集团等企业决定共同投资5000万元兴建慧能纪念小学积极发动社会力量,罗定市则走出了另外一条路,近年先后成立市和镇的教育基金会(教育协会)22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教育基金会(教育协会)作为社团机构运作,筹措资金,其中市教育基金会已筹到教育资金1.1亿元,21个镇级教育基金会(教育协会)中,2个已筹到资金超1500万元创建教育强市,个人的一点努力,也许是微薄的,然而,很多人的投入与坚持,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云安区白石镇石底村委的老支书周其云,为解决石底教学点创强资金短缺的问题,他多次主动与石底教学点沟通,在晚上冒着严寒,摸着黑路带领村干部和石底小学全体教师挨家挨户走访,发动群众捐资来解决更换学校门窗、改造教室照明和粉刷墙体的资金;东星村委会干部、中心小学副校长林炼开、石底教学点副校长张灿标、东圳教学点校长谢伙林、东星教学点副校长黄子梁等,为使学校达到创强标准,以身作则,亲自带领学校全体教师利用每天下午下班时间和双休日翻新、更换学校的门窗,粉刷课室墙体。

近年来,云浮市的经济总量在广东全省排名靠后,但其幸福指数却在粤东西北地区名列前茅,这和政府的努力、企业的贡献、社会的推动、个人的奉献息息相连云浮的教育,就在这种日益肥沃的土壤中,扎下了更加牢固的根基究质地: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质地,物之品质根据发展指向和价值定位的不同,教育的品质更多地体现在表征内涵的各种指标上,比如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学生素养、文化品牌等隐性因素创建教育强市,云浮的诉求,便是教育的内涵之强、教育的品质之强1.教师发展高质量教以人立,要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必须真正提升教师素质,这是一个“软”工程,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比建高楼、增设备等“硬”工程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云浮市地处粤西,既是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也是典型的经济后发地区为了建设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素质强、留得住、用得上的教师队伍,云浮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在区域内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学历提高和专业提升的引导,多措并举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的快速成长如此双管齐下,云浮教师队伍的强势成长为教育创强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有优秀的领导班子,才能有优质的学校,这是云浮教育强人才、提品质的共识。

各县区、街镇在因地制宜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独特的发展机制郁南县将配强学校领导班子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通过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级领导交流任职、中小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等一系列措施,对农村中小学校长优胜劣汰、交流轮岗,近三年竞聘校长12名、交流19名,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共206名,使农村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领导班子配置更加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新兴县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引导上,则率先在云浮地区通过“两推一选”选拔校长,并结合校长聘任制,优胜劣汰、交流轮岗,使学校领导班子配备更加合理师资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虽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但是各地、各校实际情况不同,其发展路径也不一样为提高师资水平,新兴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全员培训教师,组织校长和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经验依托本县的3个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和1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平台,带动教育科研活动开展,促进教师成长新兴县西南部的山区镇——天堂镇,通过镇域小学教师短期交流换岗研教行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天堂镇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不高,且大部分教师的学历是通过函授、电大或自考取得的经过多年的新课程改革,该镇虽然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与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镇内校际师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全镇基础教育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变教师专业成长迟缓的问题,天堂镇中心小学在经过全面细致的调研后,确定以课题形式开展镇域小学教师短期交流换岗研教实验行动研究,建构镇域重点示范学校和普通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小学教师短期换岗研教的机制,实现镇域内校际师资均衡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从2014年12月起对镇内相对薄弱的4所完全小学和6个教学点进行帮扶,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升了全镇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新兴县不同,郁南县除了立足于校本教研和县域自有条件的学习与培训之外,还积极借助外力,与广东省第二师范大学共建教育实验区,与华南师范大学进行学科建设合作,借助省内高等师范院校的学习平台来促进县内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2.课堂教学高效能课堂是教育理念和教学主张得以实践的根本路径与平台教育质量的好坏,教学效率的高低,都将在课堂得以体现,也由课堂累积而来教育强,硬件强是基础,质量强是根本云浮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在创建教育强市的过程中,始终将课堂教学作为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