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 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革命斗争中, 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 工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 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 资本论》列宁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 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 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写作背景马克思 于 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安葬于伦 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 墓仪上发表的讲话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 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 级事业所作道德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马克 思恩格 斯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年5 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中学毕业 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学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开 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
当时,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 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就在这样 的历史时代,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 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 事业”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1846年,马克 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 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64年,马克 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 国际组织的基础 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 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 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 的结晶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 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 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 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 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引 发了科学和社会领域里的一系列变革,教育理论从此掌握了科学的武器, 揭开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志同道合是友谊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1844 年,马克思在巴黎期间,恩格斯拜访了他两人在一起生活了 10 天,倾心交谈,对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这次会见为他们终生的 战斗友谊和伟大合作奠定了基础他们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 究中相互切磋,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彼此激励,共同奋战了 40 个春秋他 们各自都为自己有志同道合的战友而自豪恩格斯说:“马克思是和我相交 40 年的最好的、最亲密的朋友,他给我的教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马 克思说:“我们之间存在的友谊是何等的珍贵!”恩格斯为了使马克思有可 能从事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心甘情愿作出牺牲,从事自己最不愿干的“该 死的生意”,把挣来的钱负担马克思一家的生活 欧洲 1848 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住在伦敦,恩格斯住在曼彻斯特,他 们两人虽然不能“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欢笑”,但却保持着密切的书 信联系。
他们几乎天天都要通信,只要一方回信稍慢一点,另一方就会感 到不安有一次,恩格斯隔了几天没有写信,马克思就写信风趣地问他:“ 亲爱的恩格斯!你在哭泣还是在欢笑?你睡着了还是醒着?”既是问候,又 是关切他们这种友谊是前无古人的 解题: 马克思: 1818.5.5生于德国的特利尔城,1841年大学 毕业从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起,到1883.3.14 在伦敦的书桌旁逝世,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 41年,成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为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844年,恩格斯 在巴黎跟马克思首次相见,从此后,“这两位朋友的毕 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著名的《共产党宣 言》就是他们两人合著的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 格斯一直同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 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列宁)马克思逝世的第三天, 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恩格斯在墓前发表了 这个讲话,讲话共一千一百多字,高度地概括了马克 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对马克思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深 切的悼念 本文是一篇悼词 本文教学提纲• 从标题看文体 • 根据文体特点,梳理文章的结构 • 细读文章的核心部分 • 关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 • 研习深沉含蓄的开头 • 归纳本文的思想内容 • 概括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介绍逝者的生前身份、逝世时间 、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
追述逝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 就和贡献主体)对逝者表示哀悼之情,对悼念人 提出希望和要求等对逝者的一生作出应有的评价特点;结构分四个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文体;悼词,也是演说词阅读全文,根据悼词的特点理一下文章的结构一.(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 和情景二.(2-7)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 ,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 三.(8)评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 四.(9)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明确本文的核心部分;2---7节1.朗读2—7段,指出第二自然段起何作用?它与后两层在内容 上是何关系?结构上又是什么关系? 明确:从后文看,第二段起总纲作用,与后面两层是因果关系 ;结构上是总分关系 2,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本段的语言基调是什么?从中你感受 到的是作者的怎样的感情? 明确:本段的语言基调是沉稳、激越、婉惜 从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对马克思的赞扬和崇敬之情 3,第二段是从哪些角度来评说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的?其作 用是什么? 明确:一是从对象(无产阶级、历史科学);一是从程度(不可估量);一是从后果(空白);一是从时间(不久)作者不断变换角度,主要是强调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所 起的重要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4,第二自然段共两句话你认为重点在前面一句,还 是在后面一句?该句句子的主干是什么?句中哪一个 词最具有感情色彩?为什么? 明确;重点在前句该句的主干部分是:逝世是损失 逝世(主语)是(谓语)损失(宾语) 句中最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是“不可估量”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 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 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思考题:把“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 情况”,效果怎么样?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 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 可以取代的,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对于历史科学所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5,给第二自然段设计一个结构示意图6,朗读3—7段,概括3—7段的段意,列出这一部分 的结构示意图,并指出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从哪几 个方面叙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明确;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叙事了马克思 的伟大贡献其中尤其是在科学理论方面在科学理 论方面,作者尤其强调了社会科学方面的“两个发现” 通过这两个方面,作者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革命 家和科学家的特点和贡献都表现出来了。
7,总结2—7段的见结构图继续2、逝世造成的损失 对象上 程度上: 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 不可估量 空白 思 想 家科 学 家3、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 唯物主义 4、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 特殊运动规律 ;剩余价值5、研究的领域很多,发现独到,不是 浅尝辄止 革 命 家 6、从事历史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从事理论研究的目的:指导革命实践7、一生主要革命活动 真正使命:推翻 解放革命业绩:宣传 组织层 进(生前的巨大贡献) 总分(解说)生前的巨大贡献可见;本文结构在逻辑上极其严密社会 科学自然 科学理 论实 践返回8,(朗读第8节)关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子贡于孔子的一段对话;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 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 之 ,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 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 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 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明确;因为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可以得出不同的结 论因此,恩格斯不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马克思 作一个单一的结论。
在第8自然段中,他站在客观的 立场上,采用鲜明的对比,介绍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在对待马克思问题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使敌 我双方都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个基础上段末的最后一句话“未必有一个私敌 ”,对第7节“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 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 的事业……”这句话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他告诉我们;马克思不是他个人的马克思,而是 整个无产阶级的马克思小结:在这一段里,它表达了“千百万革命战友”对 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返回9,开头与结尾这一部分本来是这一文体的程式化部分,但作者 写得很有感情请朗读第一段,找出其中最富有感情 色彩的句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明确;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不忍心直接说出马克思逝世这一事实这种表达方式在修辞上叫做讳饰返回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 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的心 脏停止跳动了)让他一 个人留在 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 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病床 )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 远地睡着了逝世了)“下午两点三刻”:①因为是在葬仪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 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 远不忘的时刻;③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 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
停止思想”不能换成“心脏停止跳动”:用了讳饰的修辞 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 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 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头脑在安乐椅上”,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 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死者忘我工 作精神的赞颂永远”、“睡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破折号 加强了这种悲痛感情的表现讳饰”,也叫“讳忌”、“婉曲”讳饰的手法就是在与人提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由于忌讳、 悲痛等各种原因,不可以直接提出来,而用一种替代的隐语躲 避明言,委婉而又含蓄地说出来,收到既不触忌犯讳,又能表 达原意的效果例如;战场上忌说“负伤”,故人们用“挂花”去美饰它;少妇讳言“怀孕”,因而人们改说“有喜”;祥林嫂死了,短工因鲁四老爷忌讳多,而言“老了” 本文中作者不直说马克思逝世(死)了,而说“当代最伟 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永远 地睡着了”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亲密战友,不忍直接说 出,只好用讳饰的手法来叙述这样写,一方面把作者自己极 度悲痛的心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表明马克思虽死 犹生,他将永远活在革命者的心里。
返回思想内容分析:恩格斯的悼词简短、诚恳而又真实地阐 述了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事业所做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 级和劳动人民对伟大导师马克思无限崇敬、 爱戴和深切悼念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