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46KB
约31页
文档ID:589644454
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_第1页
1/31

一、教材分析的模型 建立教材分析评估模型的目的在于弄清教材分析评估的目的、要素对象、过程和特点,构建分析评估的基本框架 不同的人,与教材的关系不同,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教材的分析评估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出发进行教材分析评估,其目的都是要对教材的质量和价值作出判断,或提供判断的依据供有关方面作决策的参考为此需要收集能够反映教材本身的质量以及教材实际使用过程和效果的资料和数据,科学地分析教材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和使用效果,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分析结果加以综合概括,得出对教材的总体评价 (一)教材的作用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生学习的资源第二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二)教材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分析教材在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和思想品德成长方面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评估教材的功能效益水平 (三)教材分析评估的对象 包括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媒体 源,首先是教科书,还有各种辅助材料,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教材等等 (四)确定分析评估的维度 教材分析评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确定分析评估的维度,也就是说,应从什么角度出发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应以什么为尺度来衡量、评估教材的质量。

应从教材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出发,找出影响教材作用发挥的要素,以其作为分析评估教材的维度 1、知识与科学性维度 教材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去概括人类的知识,或者说,选取什么样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内容 包括下列内容:(1)教材选择知识内容的原则或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些原则或指导思想在教材中如何体现?(2)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础文化科学素养的角度出发,教材选用的知识内容是否是必需的、关键的和典型的?(3)教材所选用的知识内容能否适度反映相关的知识体系的内容及其基本结构?能否反映相关知识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 ( 4)教材所选用的知识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有适度的准确性?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5)教材的知识体系是否合理?教材组织和表达的方式是否符合相关学科的规律,不违反科学的原则?(6)教材所选用的知识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7)教材所选用的知识内容是否与学生当前或将来可能面对的生活和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是否有助于学生认识并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8)教材是否介绍相关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获取知识的方法?(9)教材所选用的知识内容是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10)教材是否考虑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是否达到与各学科知识间的协调和平衡? 2、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认同自己的文化归属的资源和工具。

教材必须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必需展现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衡量教材质量水平的另一个维度,简称为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这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六个 (1)教材以什么哲学观点为指导?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其他的思想观点? (2)教材内容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3)教材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和行为?(4)教材是否体现了创造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否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5)教材是否有利于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人类其他文化的尊重?是否有助于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的精神和关心全人类的胸怀?(6)教材是否体现了人类共同发展的意识?是否体现了对人类共同享有的自然环境的爱护意识? 3、认知与心理规律维度( 1)教材是否正确地判断学生未学习前已具有的知识和达到的认知水平,恰当地预期学生通过学习之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 (2)教材能否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搭起认知的桥梁,帮助学生从已知出发去认识未知? (3)教材是否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这一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 (4)教材对重点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否有清楚的交代?或通过引导是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这一过程?( 5)教材的抽象程度和认知难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 ( 6)教材在编写和组织上是否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此及彼? (7)教材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8)教材是否考虑到配合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需要?( 9)教材在编写和组织上体现了哪种教学观念和主张?这种观念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10)教材是否考虑到青少年在认知上的特点,如记忆、模仿、注意等等方面的特点,扬长避短,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 (11)教材是否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如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意识等等,是否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4、编制技巧与工艺水平维度(1)教材的编写水平如何?文字是否通畅、生动?可读性强不强?是否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 2)教材各章节的标题是否醒目、中肯?各章节的关系是否清楚、协调?(3)教材内容是否包括了必要的成分,如正文、插图、注解、练习、活动安排、辅助材料等等?各种成分的作用是否明确?相互间的配合是否协调。

(4)教材的外观和版面是否美观有吸引力?是否方便学生的使用?(5)教材的印刷是否清楚?错漏情况如何? 二、教材分析的层次第一步:了解教材的实体并据此对教材作出一般性的介绍;第二步:查找教材的各个成分,收集反映教材质量的静态与动态的资料和数据;第三步: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对教材进行描述性分析;第四步: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认识评估教材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和技巧工艺水平 (-)一般性介绍1、教材的基本资料,即教材的名称和册(件)数,出版制作单位,时间、地点、作者等2、教材编制的背景,包括编写动机、使用对象、使用范围等等3、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包括要达到的目标、教学指导思想、编写原则、使用方法等等4、教材内容,概述教材的内容目录 (二)静态与动态的数据和资料的收集 静态资料收集是指从教材本身收集资料正如上面所说,教材分析的视域包括教材所体现的教学目标,教材的内容体系,教材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和练习活动的安排以及教材的编写制作水平收集静态资料就是找出反映教材在上述视城中的实质的资料和数据,以便从教材的知识与科学性、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认知与心理规律以及编写技巧和工艺水平的维度出发,对这些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

静态资料应包括如下的内容 1、全套教材以及各章节的教学目标要求 2、教材引导学生形成高尚思想情操和文化价值观的方法与例证 3、教材引导学生形成热爱人类、热爱自然的观点的方法与例证4、教材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思想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例证5、教材引导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和良好学习态度的例证 6、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7、教材的概念系列8、教材所安排的学习活动的内容、方式、能力要求、难度等等9、教材所展示的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 10、教材所包含的数学公式与数学运算的分量与难度 11、教材所包含的生字、生词的数量12、教材所安排的练习的分量、能力水平与难度13、教材所安排的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14、教材所包含的实用性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分量和类型15、每一节课所安排的学习活动的频密度、各种活动之间的默契程度 16、教材对学校设施及器材的要求17、教材与其他学科配合上的问题18、教材的表达形式,如文字、插图等是否顺畅、正确、优美、生动、清晰、简洁,是否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

19、各种表达形式之间是否协调、默契20、印刷或制作的质量,如清晰度及漏错情况等 所谓动态资料的收集,是指从教材与各种影响制约教材的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去收集反映教材质量的资料与数据由于教材的价值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的,进行教材分析时所需要收集的不仅是直接从教材中抽取出来的静态资料,还需要收集反映教材使用过程的动态资料,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教材与诸如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育目的、社会等因素相互作用,结果使各方都发生一些变化,从这些变化可以反映出教材的质量和问题,可以说,动态资料的收集不仅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 动态资料是从外部通过教材与其他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来收集的,这种相互作用比较明显,容易定量化,值得进一步注意和研究在当前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较为可行的调查与征集资料数据的项目包括以下六方面 1、学生学业成绩变化及各方面的成长发展情况2、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方式3、教师对教材的知识与科学性、教材所表现的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教材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心理规律以及教材的编写制作水平与技艺的看法与改进意见4、实际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与教材设计的差异5、学校对教材的看法与改进意见。

6、社会对教材的评论和反映 (三)描述性分析 进行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是将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然后从知识与科学性、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认知与心理规律以及编写技巧与工艺水平这四个维度对教材进行描述,说明教材实际的教学目标,教材的内容体系的教育性、科学性和适切性,实际的教学过程与设想的教学过程吻合的程度以及教材的编写制作水平与一般性介绍不同的是,一般性介绍中收集的是教材的编者所声称的东西,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愿望描述性分析是经过调查与分析之后得到的情况,体现了分析者和参与调查的教师和学生的看法通过两者间的比较,可对教材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 (四)综合评估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可以对教材作出综合的评估这种评估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用一个等级予以代表描述性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教材的主要特点2、教材的目标与效果3、对教材或课程的支持或反对意见4、对教材的教与学的方式的支持或反对意见5、对教材测验学习效果的方式的支持或反对意见6、对教材的使用方式的建议与改进意见7、对教材的编制的建议与改进意见 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配合一定的评估标准和计分方法,进一步给教材评级。

比如,把教材的知识与科学性、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认知与心理规律、编写制作技巧与工艺水平分五个等级评为最佳一级的得5分,最差一级得1分整套教材的总分为: M=D·riAi £公式中的Ai表示在"四个维度"的某一维度上的得分,ri表示该维度的权重,D为"否决系数"当被评估的教材有重大错误而必须被否决时,取值为零;在其他情况下取值为1 作出认真的等级评定,一般来说应由比较权威的行政部门或学术机构来进行其标准应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并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要进行教材分析评估工作至少需要考虑两个重要的方面,即分析评估的标准和工具教材分析评估标准的建立不仅与教育的宗旨有关,还与评价者的教育思想观念有关教材分析评估工具既要能够有效地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收集各种静态和动态的资料,还要有一定的可靠性、可行性,要考虑经济和资源的可能和效率对于这两个问题,目前的研究和讨论还很不充分,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