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此文,马克思写于1877年11月左右1877年10月俄国彼得堡《祖国纪事》杂志刊载了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米海洛夫斯基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 这篇文章包含对《资本论》的错误解释,这促使马克思写这封信,但此信没有寄出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从他的朋友的遗稿中发现了这封信这封信涉及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俄国村社的前途以及唯物史观等问题有关这些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与俄国的民粹派进行过争论1861年改革以后,俄国开始了从半封建的农奴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和革命力量迅速增长的时期马克思认为俄国正面临着伟大的社会革命,这个革命将成为欧洲历史的一个新的转折点马克思同俄国政治、文化界许多人士来往密切,如洛帕廷、拉甫罗夫、丹尼尔逊、柯瓦列夫斯基、普列汉诺夫、查苏利奇等马克思为了能够对俄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通过俄国的朋友们获得了大量的俄文书籍、杂志和文件,并依靠这些珍贵的材料对俄国的土地关系、地租、农业生产以及整个俄国经济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他了解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洞悉俄国的内外事务当时俄国革命者的观点同马克思的学说相去甚远。
这些人虽然读了一些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但并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的学说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力量,把农民当作共产主义理想的体现者,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农民身上他们代表农民的要求和利益,因而被称为民粹派他们认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应当不同于西方国家而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可以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经过农村公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或大大接近于社会主义实际上,这是一种空想的农民社会主义思想此外,他们还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严重影响1877年在俄国报刊上出现反对《资本论》作者和马克思主义的评论自由派的机关刊物《欧洲通报》第九期上刊载了俄国庸俗政治经济学家尤利·茹科夫斯基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和他的 一书》 这篇文章对 《资本论》进行了攻击,把马克思说成是私有制的捍卫者这引起了《祖国纪事》杂志的编者之一、自由主义民粹派思想家米海洛夫斯基的批评1877年 l0月,俄国一家文学政治杂志《祖国纪事》 刊载了民粹主义思想家尼·康·米海洛夫斯基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在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 作者以马克思的拥护者的姿态驳斥了无政府主义者、庸俗政治经济学家茹柯夫斯基对马克思的攻击,并称赞《资本论》表现了马克思“罕见的逻辑力和学识渊博” 但是他又警告说,正因为马克思的理论是“某种严谨的、完整的、因而是有诱惑力的东西” ,不能对它“敞开大门” ,米海洛夫斯基在文章中提到首位的是“马克思的哲学历史观点是否适用于俄国”这个问题。
他还硬说,马克思认为俄国同其他国家一样,必须消灭农村公社,进到资本主义米海洛夫斯基宣称这种主张是错误的,因而《资本论》不适用于俄国他根本否认俄国存在着资本主义,坚持俄国不必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只要经过农民村社就可以走向社会主义的观点马克思看到这篇文章后,当即起草了给《祖国纪事》编辑部的信马克思在信中对米海洛夫斯基的文章作了答复,批判了那种把《资本论》的思想教条化的做法,并就俄国能否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澄清了是非马克思的这封信,是研究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文献,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4年以后,马克思在致查苏利奇的信中,进一步阐发了他关于俄国农村公社的观点1882年,马克思在他和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俄文版所写的序言中,对俄国农村命运的思考作了公开的表述二、内容讲解这封信涉及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俄国村社的前途以及唯物史观等问题本文共两部分,6个自然段,可分为4层意思1.反驳米海洛夫斯基对自己观点的曲解(第1段-2段) ;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补遗里面的一个附注里,马克思曾指责俄国文学家赫尔岑,因为他不是从俄国的实际出发,而是从普鲁士政府顾问所写的书里去考察俄国的公社,并以此证明,腐朽的旧欧洲只有通过泛斯拉夫主义的胜利才能获得新生。
米海洛夫斯基是根据此来歪曲他的观点的马克思指出,他并没有反对俄国人为他们的祖国寻找一条不同于西欧已经走过而且正在走着的发展道路的观点同时指出,在《资本论》中所作的分析,既不包括赞成俄国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也不包括反对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最先主张,俄国不应当首先摧毁农村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而应当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通过改造农村公社过渡到社会主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的跋里(1872年写)十分尊重地称他是“伟大的俄国学者和批评家” 米海洛夫斯基仅仅根据马克思对赫尔岑的指责就武断地说他反对赫尔岑的观点,那么他也应该根据马克思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尊重而断定马克思同意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但米海洛夫斯基没有这样做,这就说明他是故意曲解马克思的思想2.马克思明确提出他对俄国社会发展前途的看法(第3段) ;为了不让自己的思想继续受到歪曲,马克思指出了他根据许多资料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这就是,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
很清楚,马克思认为俄国的经济发展有两条可能的道路,一条是1861年已经开始走的道路,即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很现实的;另一条就是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即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1882年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中所指出的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末现今的俄国土地公社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必须指出,马克思的这种设想,同民粹派把农村公社理想化,不发展大工业,单纯依靠农民立即实现社会主义的幻想根本不同马克思认为,要使俄国的农村公社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不仅需要西欧无产阶级胜利的配合,而且首先必须肃清从各方面向它袭来的破坏性影响,然后保证它具备自由发展所必须的正常条件3. 《资本论》描述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途径(第4段) ;马克思指出,他在《资本论》中关于原始积累的那一章中描述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封建主义经济制度内部产生出来的途径,即生产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如何分离,如何成为雇佣劳动者,同时生产资料的新的占有者如何变成资本家等一系列历史运动在这段历史中,凡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凡是促使广大群众同他们的小生产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离并把他们变为无产者的一切革命运动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切变化发展的基础是剥夺农民,是使小生产者变成雇佣工人马克思简括地指出了生产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过程已经社会化了这种制度已经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萌芽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要求,它必将被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所取代这种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同自然规律一样在起作用这一论断是整个《资本论》第一卷的逻辑结论,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马克思同时指出,这种剥夺只是在英国才彻底完成了……但是西欧其他一切国家都正在经历着同样的运动这就是说,写作《资本论》时是以西欧的这一运动为主要依据的马克思在1881年给俄国革命家查苏利奇的信中对这一点说得更明确,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4.马克思反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叙述公式化(第5段-6段) 米海洛夫斯基却把马克思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他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要求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西欧的道路马克思指出,这是把不属于他的思想强加给他,这是歪曲他的思想所以他诙谐地说这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马克思认为他认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有的民族甚至可以跨越某些历史阶段马克思指出,要很好地理解种种历史现象,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发展过程的每一个过程都分别加以研究,要充分考虑到每一过程所处的历史环境,当时当地的地理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的状况,力求真实地全面地考察这一过程,然后再对各个过程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及其原因,从而才能比较容易地找到解释历史的钥匙这就是马克思所坚持的方法三、重点提示1.关于俄国民粹派提出的俄国是否能越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马克思首先要求民粹派全面地研究和科学地剖析有关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材料,切合实际地看待国内正在发生的经济和社会过程而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他在信中说,经过许多年的研究,我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止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很清楚,马克思认为俄国的经济发展有两条可能的道路,一条是1861年已经开始走的道路,即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很现实的;另一条就是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即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1882年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中所指出的: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末现今的俄国土地公社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必须指出,马克思的这种设想,同民粹派把农村公社理想化,不发展大工业,单纯依靠农民立即实现社会主义的幻想根本不同马克思认为,要使俄国的农村公社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不仅需要西欧无产阶级胜利的配合,而且首先必须肃清从各方面向它袭来的破坏性影响,然后保证它具备自由发展所必须的正常条件2.马克思建议俄国的革命者不要进行简单的类比,不要把外国的历史经验机械地搬用到本国来马克思以古代罗马平民所遭到的命运为例,说明极为相似的事情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他强调指出,只有对具体的历史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找到理解事物的钥匙,如果只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就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四、问题思考1.简述这封信的主要内容2.马克思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看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示?3.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有何理论和实践意义?4.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五、原著文本(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9 —342页 )马克思,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9页至第342页。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编辑先生:关于茹柯夫斯基先生一文的作者,显然是一个聪明人,假如他在我的关于“原始积累”的论述中只要能找到一个可以用来支持他的结论的地方,他就会加以引证了因为找不到这样的地方,所以不得不抓住刊载在《资本论》德文第一版注释增补材料里面一段针对一个俄国“文学家”的批评性插话我在那里对这位作家提出了什么责难呢?这就是:他不是在俄国而是在普鲁士的政府顾问哈克斯特豪森的书里发现了“俄国”共产主义,并且俄国公社在他手中只是用以证明腐朽的旧欧洲必须通过泛斯拉夫主义的胜利才能获得新生的一种论据我对于这位作家的评价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是无论如何,决不能从这里理解我对“俄国人为他们的祖国寻找一条不同于西欧已经走过而且正在走着的发展道路”的努力的看法等等 339在《资本论》德文第二版的跋里,——而这篇跋是关于茹柯夫斯基先生的那篇文章的作者所知道的,因为他曾经引证过——我曾经以应有的高度的尊重谈到“俄国的伟大学者和批评家”这个人在几篇出色的文章中研究了这样一个问题:俄国是应当像它的自由派经济学家们所希望的那样,首先摧毁农村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呢,还是与此相反,俄国可以在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的同时取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成果,而又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苦难。
他表示赞成后一种解决办法我的可敬的批评家既然可以根据我对那位俄国“文学家”和泛斯拉夫主义者的评论得出我不同意他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