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多义词和同音词语音形式和义项联系 v词的义项都联系于它的语音形式,如果从语 音形式和义项联系的不同情况来看,可得出 下列分类v1. 一音(语音形式)一义 v这也就是单义词语音形式和义项联系v2. 一音多义,有两种情况v(1)一个语音形式联系几个有联系的意义v花:v①植物的繁殖器官,有各种形状和颜色v②样子或形状像花的:雪花,浪花v这是一词多义,也就是多义词语音形式和义项联系v(2)一个语音形式联系几个从现时看不出联 系的意义v花1:植物的繁殖器官,有各种形状和颜色v花2:用,耗费:花钱,花时间v它们是不同的词,是同音词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v单义词是一个语音形式联系一个义项的词;v多义词是一个语音形式联系多个有联系义项 的词v同音词是一个语音形式联系多个从现时看不 出联系的义项,因而被看做是各个声音相同 ,意义不同的词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v单义词意义确定,但单义词在语言中是少数 v(1)语言用的语音形式是有限的,太多会造 成记忆的沉重负担,不易掌握,不便交际v(2)词义的区分越来越细,词义的积累越来 越多,必然出现一个语音形式联系多个意义 的现象第四章 多义词和同音词一、多义词(一)词义和语素义v(1)词义和语素义va为了分析多义词不同义项的意义,要能分辨 词义和语素义。
不成词语素的意义都是语素 义vb多义词的几个义项,有的是词义,有的是语 素义(一)词义和语素义v(1)词义和语素义vc语音形式联系语素义义项时,不能作为词来 用,它只能存在于它构成的词和固定结构中 ;vd词义的义项,除了联系它的语音形式能单说 或独用外,也可以存在于它构成的合成词或 固定结构中一)词义和语素义v(2)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vav语素义不能独立表示概念,词可以独立表示 概念,v所以词可以造句,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 而语素只能构词,不能直接参与句子构成一)词义和语素义v(2)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vbv在合成词中,词义是在语素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 词义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语素义的融合v虽然在形成词义的过程中,每个语素都贡献了意义 ,但在词义中,语素义要么失去独立性,要么已经 互相融合淹没,看不出原貌:白菜,黑板,红人东 床 (一)词义和语素义v(3)了解词义和语素义的区别,可以帮我们 在说话中避免va把不成词语素当词用,b把语素义当词义用v注意,不少方言词,在普通话中是不成词语 素,其意义都是语素意义练习:v“论”有下列义项,但有的义项能作为词的意义,有 的只能作为语素的意义,请分辨并说明分辨的标准v①分析和说明事理:议论,要论起这件事来v②分析和说明事理的话或文章:社论 舆论v③学说:唯物论v④说,看待:不能一概而论v⑤衡量:论罪,论功行赏v⑥按照某种单位或类别说:论斤还是论个儿v⑦姓练习:v作为词的义项,必须是能够单说或单用的, 14567都属于这类。
当然作为词的义项也可 以作为语素义用于造词 v23两义时“论”作为语素构词时才有的,因此 只是论这个语素的义项 (二)多义词的类型v多义词根据它包含的词义义项、语素义义项分类:v(1)全部义项都是词义的多义词v普通话的双音合成词和多音节合成词,其义项大多 数都是词义v(2)一个义项是词义,其余都是语素义的多义词v(3)词义义项多,又带有语素义的多义词v(4)多义不成词语素(4)多义不成词语素v多义不成词语素不是词,但它们在古代汉语中绝大 多数都是词,现在在一些书面语或文言格式中,有 的仍当词用;v而且它们构成的词很多,不掌握多义不成词语素的 意义,就不能理解它们所构成的许多词的意义v我们把多义不成词语素,作为多义词的附类三)本义、基本义、 引申义、比喻义1.本义v(1)本义是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v(2)本义的分布情况va本义有不少已经消失,在一般词典中,已经不把 它列为义项了b有的本义保留至今,但已经不能独 立运用,只作为语素义存在,出现在所构成的合成 词或固定结构中c一部分词的本义, 到现在仍然 是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本义就和 基本义一致起来了3)寻找本义v“始见书,初见义” v“深”早见于《诗经》“深则厉,浅则揭”v“深”和“浅”相对,“水深”是它的本义 (3)寻找本义v识别重要方法是分析字形。
许慎的说文解字 就是一部根据字形分析本义的文字学专著 虽然说文解字分析字形主要是根据小篆,存 在不少错误,但仍然有重要参考价值v辨别本义从分析字形入手,分析字形又必须 以六书为依据3)寻找本义v刃:v①刀锋,刀口:《尚书》“砺乃锋刃” v②刀:《庄子》“白刃交于前”v“刃”是指事字,“刀”上一点事指事性符号, 表示“刀”的锋刃所在3)寻找本义v休v①休息:《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休”v②停止:《典论论文》“下笔不能自休”v③辞官:《旅夜书怀》“官应老病休”v休:“从人从木”,会意字 (3)寻找本义v六书中形声最为重要,因为汉字多是形声字 ,因此,根据意符来辨别本义,是最主要的 办法3)寻找本义v慢v①傲慢:《国语》“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 呼小儿耳”v②不尽职,轻忽:《国语》:“上下有序,则 民不慢”v③缓慢,《竹溪》“蔼蔼溪流慢”v慢的意符是“心” (3)寻找本义v理v①对玉进行加工:《战国策》“郑人谓玉未理 者越璞”v②治理《诗经》“于疆于理,至于南海”v③道理:《周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v理,从玉,里声,其本义与玉有关 (3)寻找本义v防“堤也,从阜,方声”“阜”是土石之山,高 出地面,因此从“阜”的字多与高有关,堤坝 只有高出地面才能防水,所以防的本义是堤 坝。
v《晏子春秋》“景公登东门防”(3)寻找本义v缺陷:语言先于文字,“以形索义”难以穷源2.基本义v(1)现代最常用的主要的意义(中心意义)v(2)基本义和本义的关系va一致:割 圆 浪花 日vb不一致:兵 汤 集 2.基本义v(3)词的基本义都是词义义项现代汉语的语 文性词典中,基本义一般列为第一义项3. 引申义:v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v(1)来源va从本义、基本义发展而来vb从引申义发展而来3. 引申义v(2)词义引申往往连同感情色彩起变化v宰,《说文》“罪人在屋下执事者”v宰本来是屋内的奴隶,(所谓罪人)因贴近奴隶主 ,有可能得到奴隶主的信用,逐渐具有职权,乃至 扩大职权,到了后代,直至成为官僚,执掌国政, 这样,宰就由贬义演变为褒义了3. 引申义v(3)词义引申的情况很复杂从一个本始义出发 就可能朝着不同方向引申出新义v《考工记》“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郑玄:“资, 取也”)v《战国策》“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资齐”(资,与 也)v这种现象叫做施受同辞,是词义引申所致v这种由词义引申而形成的资可以用“取”“与”正反两 词来训解,人们叫它“反训” 4.比喻义:v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v(1)本义、基本义、引申义都可以产生比喻 意义4.比喻义:v(2)引申义和比喻义的界限v①原义项所致的对象是具体的,往往是有个 体存在的,比喻义所指的对象是抽象的,往 往是无个体存在的:皮毛;高峰v②原义项所指的对象和比喻义所致的对象性 质悬殊,很容易使人感到是一种比喻隐喻(比喻义)和换喻(引申义)v1.隐喻反映的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 系,常见的相似关系有结构相似和形状相似 两种,v一般是以较具体的意义为基础来构建较抽象 的意义,在不同的意义领域之间建立起相似 关系:入门;习隐喻(比喻义)和换喻(引申义)v2.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 关系,这种关系在人们心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 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v换喻的几种类型:va:材料——产品 pen(原义是羽毛)——羽毛做的 笔vb:工具——劳动者 笔杆子——作者vc:地名——产品 茅台——茅台酒vd:地点——机构 白宫——美国政府5.假借义v一个字因音同或音近而被借用来表示另一个 词产生的意义。
v假借义在一个词的意义系统中与其他义,特 别是本义找不到意义上的联系,但又比较普 遍地存在,以至现代一些小型字典中都记载 着不少假借义 假借(1)本无其字v(1)假借有两种,一种是本无其字的假借: 一个新词产生之后,没有字来记录它,便用 一个与它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v例如:v用表示婴儿的“子”来表示天干地支的第一位(1)本无其字v之,本义是“出” 《战国策》:“出而之薛”,假借 为代词《左转》:“晋侯印赵盾酒,伏甲将攻之”v夫,本义是男人,贾谊《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 受之饥”,假借为指示代词《战国策》:“不知夫 公子王孙……”v何,本义是“背负”《诗经》:“何蓑何立”后来,何 又假借为疑问代词《战国策》:“客何好?”(1)本无其字v然,本义是燃烧《淮南子》:“两木相摩而 然”假借为代词,《孟子》:“河东凶亦然”v为,做,造作 《战国策》:“王使人为冠” ,假借为虚假《礼记》:“夫子为弗闻也者而 过之”(1)本无其字v就字形说,字义假借后产生两种情况,一种 情况是本义和假借义共用一个字形,如“之, 夫” (1)本无其字v另一种情况是假借造成了同字异义的情况,字义的 假借促使字形发生了分化。
va为假借义另造新字:如上面的为,后来又产生了“ 伪”vb为本义另造新字如何,然,后来又产生了荷,燃v又如“孰”本义是种子成熟,后来假借为疑问代词, 又造了“熟”字表示本义v易的本义是蜥蜴,假借为难易的易后,蜥蜴的意义 消失,又造了蜴字(2)本有其字的假借v如把早晨的“早”写成跳蚤的“蚤”,把背叛的“叛” 写成田界的“畔”等这种通假只是一种临时的借 用,被借字并不因此而产生一个新的义项四)多义词义项意义的联系v最初,词的音义联系是随意的,词的语音形 式具有确定的概念义后,词义在发展中就不 是自由的,而是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一般按 照思维中的联想规律,顺着关联性和相似性 联系两个方向,一个语音形式从指示一个事 物现象到另一个事物现象,形成新义v关联性联系形成的新义一般是引申义,相似 性联系形成的新义一般是比喻义1.关联性的联系(引申义)v(1)名——名v(2)动——名v(3)形——名v(4)动——动v(5)名——动v(6)形——动v(7)名——形v(8)动——形1.关联性的联系(引申义)v(1)名——名v①整体——部分:白梨;洋葱v②有关联的事物现象:va物——人:便衣;岗哨vb物——物:箱底;高低杠1.关联性的联系(引申义)v(2)动——名v①行为——行为结果:板书;笔录v②行为——行为的施动者:编辑;裁判v(3)形——名v①性状——人:高明;奸邪v②性状——物:和气;专门1.关联性的联系(引申义)v(4)动——动v①泛指——特指:流通;视察v②自动——使动:腐化;惊醒v(5)名——动v①事物——用这种事物进行的动作:锄;锯v②事物——以这种事物为对象的行为:标点 ;废话1.关联性的联系(引申义)v(6)形——动:形容词使动:动摇;健全v(7)名——形:事物——事物的某一性状: 精神;实惠v(8)动——形:行为——这种行为产生的性 状:兼任;闭塞1.关联性的联系(引申义)v(9)有一部分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来自构成词 的语素意义的不同,义项本身不见得有什么 明显的联系:别号;发电;真情2.相似性的意义联系:比喻义v(1)性状相似:网;弹丸v(2)性质相似:高峰;变天;并肩v理解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可以认识多 义词词义的发展是有某种规律性的。
这种认 识是划开多义词和同音词界限的一个基础二、同音词v又称“同音异义词”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 词一)同音词的类型v同音词可以根据音形一同的不同情况加以分类v1.同音同形v附:(1)词和不成词语素同音同形(2)不成词语 素同音同形v2.同音异形v(1)形—同—异v(2)形全异v附(1)词和不成词语素同音异形(2)不成词语素 同音异形(一)同音词的类型v3.派生同音词:派生同音词指原来读音不同 ,音变后读音相同的词这以儿化派生同音 词最为典型注意v(1)声母、韵母、声调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