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哈萨克族民考民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难点及对策 木丽拉·赛力克哈萨克语是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言克普恰克语支语言,属粘着语,形态变化十分豐富;而汉语是汉藏语系,属词根语词形上基本不发生变化,两种语言差距较大汉语句子中有补语,本身较为复杂,而哈萨克语句子中却没与其相对应的概念,所以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补语难点较多,偏误也较多,甚至涉及到词汇、语法、语用等各层面一、偏误产生的原因1.母语的干扰作用哈萨克族民考民学生头脑里的母语系统已经固化,所以学习汉语补语时会有一定的和推动的影响,也有很多干扰的作用由于哈萨克族学生们常用母语知识代替目的语,刚开始总是不大习惯的,从而自觉不觉的造成很多偏误主要的偏误有以下几点:(1)遗漏偏误遗漏偏误是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哈萨克族民考民学生常漏掉汉语补语句中的一些成分汉语的趋向补语在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是不能漏用的,改用趋向补语而漏用,这种现象在哈萨克族民考民学生学趋向补语过程中是很普遍的比如:“你闭上嘴别说话说成“你闭嘴别说话2)误加偏误哈萨克语没有补语,学生常用状语对应表达汉语补语,由于常受母语的影响,常用状语,造成误加状语的偏误。
如把:“孩子发烧起来说成“孩子很发烧起来2)错序偏误汉语的次序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哈萨克语是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的语言,次序较为灵活所以往往受母语语序的影响,常把位置摆错,如把“狗咬伤了孩子”说成“狗孩子咬伤了就是哈萨克族学生直接用哈萨克语的思维来说汉语造成了偏误2.学习环境的影响(1)接触环境的影响语言环境对语言的获得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在学习第二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说语言环境对掌握语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为语言的实际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大家都知道哈萨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而且大部分聚居在新疆北部,只有部分在中小城镇与其他民族杂居由于哈萨克族聚居区的学生学习汉语主要靠在学校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或根本不用汉语2)受西北话的影响在些学生中的少部分跟其他民族杂居的哈萨克族民考民学生才有接触汉语的条件,而且接触到的汉语是西北话,所以有时会受西北话的影响产生偏误,如把“说到”说成“说上”,“找到”说成“找上”还受西北话中的“把字句”的影响把字句”动词谓语不能是光杆动词,常带补语,但不是人和捕鱼都可出现在“把字句”里,其后的补语也是有条件的例如“我搬不动这些书”说成“我把这些书搬不动”。
二、解决补语偏误的对策针对我们学生学习汉语补语产生的偏误的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几个对策:1.在教室里头按照学生的情况强化训练从而决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总是很不重视训练,老师们在班里也常讲主要内容,不太重视在课堂或在课外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不自觉的与母语对比,与母语相同的,学生掌握的较快而不相同的,学生会感到困难,就会产生一种负迁移,对学习造成了干扰2.创造和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对学生们学习汉语起着重要的作用,光在课堂上是不会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可以看到在城市里和乡村长大的学生们的差别,在城市有足够的语言环境,那里学生的汉语很好,而乡下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并次他们的汉语也很糟3.改变单调的训练我们的老师们大多数总是在班里头训练,很少外出组织课外活动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应该通过大量的交际性练习,使课堂教学交际化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