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G蛋白与跨膜信号转导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21.50KB
约12页
文档ID:607556403
第四章G蛋白与跨膜信号转导_第1页
1/1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G,蛋白与跨膜信号转导,(1学时),,环境信号被质膜表面的受体接受,然后通过,跨膜信号转导,,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胞内信号,再进一步传递引起,生理生化反应,和,遗传性状的表达,GTP,结合蛋白,(,GTP,-,binding protein, G,蛋白)在动物细胞跨膜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将质膜表面,受体,与质膜内侧的,效应器,偶联起来研究发现,植物中也存在与动物同源的,G,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进行信号转换需要,G,蛋白的介导1.G,蛋白概述,1,.,1 G,蛋白的概念,,G,蛋白(,G protein,),全称为,GTP,结合调节蛋白(,GTP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此类蛋白由于其生理活性有赖于与三磷酸鸟苷(,GTP,),的结合以及具有,GTP,水解酶的活性而得名它在膜上受体接受胞外信号与产生胞内信号之间起着膜上信号转换的作用,,,所以又称为,耦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广义的,G,蛋白(,G,-,binding proteins,),是指所有能与,GTP/GDP,结合的蛋白质,它们中有的可能与细胞信号转导无直接关系,如蛋白质合成中的伸长因子(,elongation factor,)。

1,.,1 G,蛋白的概念,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G,蛋白主要有两类:,与膜受体耦合的异源三聚体,G,蛋白(,heterotrimeric,GTP binding proteins,),存在于不同的细胞部位,称为“小,G,蛋白”(,small GTP-binding proteins,),通常所指的,G,蛋白是异源三聚体,G,蛋白,由,αβγ,三种亚基构成特点:分子量小(,20,~,30kDa,),,且都是单体(,monomeric,)G,蛋白的发现是生物学界的一大成就,,1994,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授予在,G,蛋白发现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A.Gilman,和,M.Rodbell,1,.,2 G,蛋白的基本结构,纯化的三聚体,G,蛋白在溶液中的分子量为,100kDa,左右,有,α,、,β,、,γ,三种亚基组成,通常,β,和,γ,亚基结合在一起在各种类型的,G,蛋白中,,α,亚基的差别最大,因此,,α,亚基被用作,G,蛋白分类,的依据异源三聚体,G,蛋白在结构上没有跨膜蛋白的特点,但是它们能够固定于细胞膜内侧,主要是通过对其亚基上氨基酸残基的,酯化修饰作用,(,lipid modification,),,例如,一些,α,亚基上的,肉豆蔻酰基化,(,myristoylation,),作用,,γ,亚基上的某些氨基酸残基的,异戊二烯化作用,(,prenylation,)。

1,.,3,异源三聚体,G,蛋白的种类,在动物中已经至少有,20,多种不同类型的,α,亚基,,6,种,β,亚基和,12,多种,γ,亚基被分离鉴定,它们大部分是通过分子克隆的方法获得的在理论上可以组成上千种异源三聚体,G,蛋白,因而增加了转导信号的多样性根据对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动物的异源三聚体,G,蛋白:,植物中相关的资料相对较少,拟南芥中,G,α,有,1,种,,β,,有,1,种,,γ,,有,2,种,根据功能不同:,,1.,刺激性,G,蛋白(,stimulately,G protein, Gs,),,2.,抑制性,G,蛋白(,inhibitory G protein,,Gi,),,3.,视觉细胞中传递光信号的转导素(,transducin,,,Gt,),,2. G,蛋白信号转导途径,G,蛋白参与的信号转导途径在生物体内是一种较为保守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该途径中有三种主要成分:,(,1,)质膜上的受体(上游,,),该受体因与,G,蛋白偶联,所以称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动物中最重要的是激素受体2,)质膜内表面的异源三聚体,G,蛋白,,(,3,)质膜上或者质膜内表面的效应器(,effectors,),,包括效应酶和离子通道。

如动物中的腺苷酸环化酶,(AC),,植物中的磷酸脂酶,C,(,PLC,),,Ca,2+,通道,/K,+,通道等三聚体,G,蛋白的活性循环,质膜上的效应酶主要由,G,α,调节近质膜或者细胞质中的效应酶,似乎主要由,G,βγ,调节当某种刺激信号与其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后,激活的受体将信号传递给,G,蛋白,,G,蛋白的,α,亚基与,GTP,结合而被活化活化的,α,亚基与,β,、,γ,亚基分离而呈游离状态,活化的,α,亚基触发效应器,(,如腺苷酸环化酶、,PLC,等,),,把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当,α,亚基所具有的,GTP,酶将与,α,亚基相结合的,GTP,水解为,GDP,后,,α,亚基恢复到去活化状态并与,β,、,γ,亚基结合为复合体动物中,腺苷酸环化酶,是,Gs,型,G,蛋白的内膜效应器;,,植物中已经发现,PLC,(,磷酸脂酶,C,)是,G,蛋白信号系统中的效应器Gα,调节作用举例:霍乱发病机理,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X,),是霍乱杆菌产生的肽,它可以穿过细胞表面进入细胞质,催化胞内的,NAD,+,的,ADP,核糖基,结合到,G,蛋白的,α,亚基的修饰位点上;这种不可逆的修饰使,G,蛋白可以与,GTP,结合,但是丧失了,GTP,水解酶活性,,GTP,不能够水解为,GDP,。

因此,活化的,α,亚基始终结合在,腺苷酸环化酶,上,使其长久活化,细胞中的,cAMP,增加,100,倍以上,导致膜蛋白让大量水分进入肠腔,造成严重腹泻G,蛋白下游效应器,在动物中,,G,蛋白的下游效应器有多种,包括质膜上的,离子通道,和各种,效应酶,类等;,,效应酶类如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酶、磷酸二酯酶等离子通道主要有,Ca,2+,通道和,K,+,通道植物中用分子手段了解的,G,蛋白效应器还不多一些药理学实验证明,,G,蛋白的下游效应器包括,K,+,通道、,PLD、Ca,2+,通道和,PLC,等3. G,蛋白的生物学意义,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生物学意义:,第一,起到信号放大作用首先,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可以激活许多个,G,蛋白;其次,一般情况下,外界信号与受体的结合时间很短,不能够产生足够的放大作用,而,G,蛋白结合,GTP,而被激活的时间较长,这样,在信号分子与受体解离以后,,G,蛋白仍然可以激活效应器,产生第二信使如,cAMP,霍乱病的发生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第二,,G,蛋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号途径,调节,步骤G,蛋白与,GTP,结合开通了信号通路;,G,蛋白与,GDP,结合则关闭了信号通路。

另外,,G,蛋白自身的共价修饰和浓度改变也会影响受体与酶之间耦合的有效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