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五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一、主题单元教材解读单元主题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中国古典名著”这个主题篇目及内容 :本组选编了4 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中“ 草船借箭 ” 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单元教材模块结构:(整体)(部分)(教材内容之间的整体联系:一、导语是“目”明确主题,提示学法,课文是“纲”二、模块内部的整体联系,课型精读略读三、课内外整体联系,搜集资料二主题单元目标解读1、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2、读正确,读通顺每篇课文,有感情读好重点段落,把握语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抄写,背通诵、积累课文,文中优美词语和精采句段4、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 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三、主题单元教学构想: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 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 4 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 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 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 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二、引导实践,拓展文件课后读名著,老师引导鉴赏18 将相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1) 学会本课9 个生字及14 个新词 .(2).了解文章的思路. 2, 过程和方法 (1) 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 以国家利益为重, 顾大局 , 识大体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并按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2) 通过合作学习用文中的词语给每个故事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并复述其中的一个故事. 3, 情感和态度 :(1) 学习从课文中找到依据评价人物, 并有自己的看法.(2) 通过学习 , 培养发现, 探究 , 反思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 了解文章的思路. 教学难点 : 了解几件事之间的关系和廉颇在这几件事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具准备 : 课件教学时间 : 二课时第一课时本课时教学任务: 学习生字新词, 了解文章的思路. 教学过程 :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强调音 : 削: xue削弱 xiao削价强调形 : 秦, 臣, 璧强调部首 :颇 ( 皮, 页) 辱( 辰 , 寸) 荆形近字组词 : 秦 臂 臣 荐泰 璧奏 壁 巨 存二、理解词义指导难字生僻词联系上下文自读课文查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的意思. 完璧归赵 :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 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负荆请罪 :自己犯了错误, 主动请求责罚,赔礼道歉 . 理直气壮 :理由充分 , 说话有气势 . 功无不克 :攻城夺地 , 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 :形容强大无比, 每战每胜 . 同心协力 :团结一致 , 共同努力 . 三、读熟课文初步思考问题板书课题将相和1, 将 相 各指谁 和 是什么意思2, 思考 : 课文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个朝代哪两个国家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分别给几个小故事写一个小标题. 自己读课文3. 介绍历史背景. 战国七雄 , 秦国 远交近攻 的战略 . 4. 介绍 和氏璧 的来历 . 四、作业 :用自己习惯的方法掌握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 以国家利益为重, 顾大局 , 识大体的品质和廉颇用勇于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过的精神 ,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 2. 学习从课文中找到依据评价人物, 并有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1, 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用三个词语或成语概括三个故事. 师: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 通过初读你能概括蔺相如的品质吗机智勇敢 / 顾全大局出示 机智 在字典中的解释 勇敢机智 : 智 , 聪明 , 智慧 , 有见识 ; 智慧对事物有能迅速, 灵活 , 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 2,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描写蔺相如机智勇敢的部分看看对蔺相如机智勇敢又有什么深入的认识. (1) 秦强我弱 , 蔺相如带璧赴秦说明其勇敢; 想了一会说明胸有成竹. 出重点句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 说: 我愿意带着宝玉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拿15 个城来换 , 我就把宝玉交给他; 如果他不肯交出15 个城 , 我一定把宝玉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 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 师: 蔺相如会怎样说这段话自由读 . 师: 权衡敌我的优势后才能有这样的勇气呀. (2) 师导 : 蔺相如不仅准确判断秦王那优势, 而且对秦王的弱点迅速做出反应. 抓住 捧 一动作把宝玉要回来师: 一个细微的动作马上被捕捉到, 抓住弱点马上出击. 出重点句 : 蔺相如捧着宝玉, 往后退了几步 , 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15 个城, 所以把宝玉拿了回来.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 ,举起宝玉就要向柱子上撞. 第一层指导学生读出理直气壮 ; 第二层读出读出: 一块儿 读出蔺相如不给秦王留有要挟余地的决心. 第三层读出 撞表现蔺相如的勇敢. 第四层师生对读体会出捧 要( 向柱子上撞 ) 的含义虚张声势. 师: 抓住了秦王一个爱和氏璧的弱点保住了宝玉故事是不是就应该到此结束呢抓住秦王害怕天下人知道他不讲信用的丑行, 只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 师: 秦王没有办法只将送蔺相如回国. 师: 蔺相如智慧不仅完璧归赵而且自己也安然无恙真是智勇双全. (3) 师: 如果说完璧归赵是蔺相如深思熟虑的结果, 那么渑池之会的阴谋就完全是突发事件,同学们从哪里能读出他的机智勇敢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导学生理解两个只好 说明秦王色厉内荏. (4) 师导 : 蔺相如确实准确把握了秦王外表强大其实内心非常胆怯的弱点毫不留情地予以攻击那么在对待廉颇的问题上呢 i 出重点句 : 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 我会怕廉将军吗大家都知道 , 秦国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赵国武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 . 如果我们两个闹不和, 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秦国就要乘机来打我们了 .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 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 指导 : 蔺相如说这段话时会使怎样的语气语重心长 / 亲切 / 冷静 . 师: 蔺相如抓住了廉颇的优点爱祖国, 巧妙地进行劝导, 事实又一次证明蔺相如对廉将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的判断是正确的齐读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 觉得自己为了争地位, 就不顾国家的利益, 真是不应该 . 他脱下战袍, 背上荆条 , 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3, 我们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对蔺相如机智勇敢有了更深的了解. 能不能用 因为 . 所以 这样的句子表达出你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小组合作讨论师导 : 是什么使蔺相和廉将军将相和好. 为国家的利益. 总结 : 正是两人有了这样的品质才使赵国在战国诸侯中同强大的秦国抗衡到最后一刻. 要想了解到更多内容请登陆网站读廉颇蔺相如列传 . 4, 作业 : 在文言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能看文言文用白话文讲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板书设计 :将相和为国家利益19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 目标:1学习本课的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你们读过哪些中国古典名著?你最喜欢哪部著作中的哪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2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草船借箭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3简介历史背景二、通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2自学生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3注意“丞”字的部首;交流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1 一 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周瑜让诸葛亮造箭)(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诸葛亮准备造箭)(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诸葛亮借箭)(l0 )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诸葛亮借箭成功)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2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初步体会周瑜和诸葛亮的为人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分角色朗读。
想一想: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3讨论交流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逼,刻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 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出示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 :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神机妙算” 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书中标注出来二、学习课文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1)默读课文,思考2)分组交流3)集体交流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 预测准确。
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 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天,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军士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鲁肃吃惊地说: “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