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5-1 概述 §5-2 机动车道设计 §5-3 非机动车道设计 §5-4 路侧带设计 §5-5 路肩与边沟 §5-6 分车带、路缘石和路拱 §5-7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5-1 概述,道路横断面是指沿着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 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 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以及道路附属设施用地组成 在道路设置展宽的街心花园以及道路外侧至建筑物之间的沿街绿地带,则属于公共绿地G,不属于城市道路用地S范围 道路横断面的路幅宽度又称道路红线宽度,其宽度主要考虑交通需求和地上地下管线设施的需要二、横断面布置要求 公路、城市道路、城市街道的含义差别 通达适度分离原则要求道路分级以某地为目的地或出发地的出行者和经过该地的出行者,其交通目的完全不同,要求也不同,一个要慢速进出,一个要迅速通过 快慢分离原则适应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人车分流、机非分流等 安全舒适原则要求车流分向 道路附属设施和市政设施 布置要求,三、横断面的基本类型及适用条件 (一)基本类型城市道路横断面根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 不同组织方式(即车行道布置型式)分为四种 基本类型,即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 路,亦即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
四种类型道路提供的交通条件各有差异,主 要体现在机非是否分行、机动车是否分向二)使用效果比较 1. 在交通安全上:三块板和四块板较安全 2. 在行车速度上:一块板和二块板型式,机非混 行,其行车速度不可能很高三块板和四块板机 非分行,行车速度较高 3. 在照明与绿化上:三块板断面型式,能较好地 处理照明与绿化问题 4. 在城市噪音上: 三块板和四块板的机动车道 在当中,对沿街居民的干扰较小,一块板和两块 板则干扰大一些 5. 在造价上:一块板占地最小,投资省三块 板,特别是四块板用地最大,但有利于地下管线 的分期敷设三)适用条件 1. 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机动车与 非机动车交通量均不太大的城市道路如城市的 次干路、支路以及因用地不足和拆迁困难的旧城 市道路 单幅路机动车车行道条数不应采用奇数如采 用三条车道实际上只能起到双车道作用由于次干道上一般都行驶公交车辆,其单向车 行道最小宽度应能停靠一辆公共汽车,通行一辆 大型汽车,再考虑适当的自行车车行道宽度一般道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高峰时间不 会同时出现,这就为车行道的机、非车辆调剂使 用提供了方便,这是单幅路断面型式的最突出的 优点。
但公共汽车停靠站附近与非机动之间的相 互干扰则是其缺点2. 双幅路:适用于有辅路供非机动车行驶的大城 市主干路或快速路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 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双幅路的单 向车行道的车道数不得少于2条3. 三幅路: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避免了混 行时的机、非相互干扰三幅路适用于路幅较宽、 交通量大、车速较高、非机动车多,混合行驶已 不能满足交通需要的主要干线道路道路红线宽度小于40m时,不宜修建三幅路4. 四幅路:适用于快速路、主干路和郊区道路 其特点是机动车能以较快车速行驶,交通量大, 交通也最安全缺点是占地大,行人过街相对困 难单幅路常见布置型式,双幅路常见布置型式,三幅路常见布置型式,四幅路常见布置型式,§5-2 机动车道设计,机动车道是指道路上供机动车辆行驶的部分 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车行道宽度设计和车行道条数 设计车行道宽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设计车辆的外 廓尺寸及一定设计车速情况下车辆两侧安全净距的 要求;车行道条数的确定则与道路远景设计小时交 通量的预测值及一条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有关 一、设计车辆设计车辆即是作为道路几何设计依据的车型 设计车辆的尺寸直接关系到车行道宽度、弯道加宽、 道路净空、行车视距等几何设计问题。
第1章),,二、一条车行道宽度一条车行道宽度原则上由设计车辆身宽度a和 左侧安全净距加右侧安全净距组成P90,通常规划设计时选定如下技术数据:,三、车行道的通行能力 1.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理想交通条件下:车速v(m/s),车辆之间的 最小安全时距t0(s),最小安全间距hs(m)N理论=Q=KV=3600/ t0=1000V/ hs,2.可能通行能力国外:N可能= N理论. ∏a∏a指道路实际条件各因素的修正系数之乘 积,如车道宽、侧向净宽、车道序、交叉口等我国规定,路段可能通行能力为较长路段畅 通无阻地连续行驶车流的通行能力3.设计通行能力国外:N设计= N可能. ai = N基本. ∏a . ac∏a——道路实际条件各因素的修正系数之积ac——指服务水平系数,我国仍在研究中,目前以道路分类系数代 替,一次修正可能通行能力,以求得路段车行道 的设计通行能力路段设计通行能力一般分为两类:不受平面 交叉口影响和受平面交叉口影响P93,4.设计小时交通量前面第2章讲过,作为道路设计标准的设计小 时交通量可由下式求得: Nh=Nda·k·δ 式中 Nh——设计小时交通量(pcu/h); Nda——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pcu /d); k——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 量的比值。
当不能取得年平均日交通量时,可用 有代表性的平均日交通量代替; δ——主要方向交通量与断面交通量的比值规范推荐取0.6),5.机动车道条数确定当设计小时交通量和车道通行能力都已确定 后,就可由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除以一条车道的 设计通行能力来求得机动车道条数用预测交通量来确定车道数的方法,一般作为 校核时参考,或用来检验道路服务水平设计时 一般有相关规定以上数值未包括路边停车道 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当道路交通量有潮汐变化时,不设中间分隔带,车道采用奇数或偶数均可 机动车道条数不宜过多(一般单向不超过4条) 机动车道条数也不宜过少,6.机动车道总宽度确定P91,考虑路缘带、中央双黄线和临时分隔物的宽度, 根据国内各城市道路建设经验,机动车道总宽度:双车道取7.5—8.0m,三车道取 11m,四车道取15m,六车道取22—23m,八车道取30m§5-3 非机动车道设计,非机动车道是指供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和 蓄力车等车辆行驶的道路部分其原理与机动车 道设计大体相同 一、非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净空要求非机动车道的净空高度为非机动车本身的高度 加上安全距离行驶自行车的最小净空高度要求 为2.5m,其他非机动车行驶的最小净空高度要 求为3.5m。
非机动车道不像机动车道那样划分为一条条的 车道组成非机动车特别是自行车,常做蛇形运 动,而且各种非机动车经常混合行驶,因而有不 同的宽度组合二、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国内城市基本上以自行车为设计车辆进行非机 动车道的通行能力观测一条自行车车道的通行能 力,通常是按照其道路的宽度折算成1m当量宽的 车道条数去除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自行车数三、非机动车道总宽度单向自行车道数=单向预测设计小时自行车交通量/一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单向自行车道总宽度=一条车道宽度×车道数道路非机动车道总宽度则等于单向自行车道总 宽度加上两侧各0.25m的路缘带根据我国各城市设计和使用经验,道路一侧自 行车道路面宽度推荐值为:4.5m、5.5m、 6.5m、 7.5m 、8.5m几种,最小宽度不应 小于4.5m四、非机动车道的布置慢速行驶车道,常与人行道靠在一起,形成沿 着道路两侧对称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的 格局,车行道则成为三幅路城市支路上,一般机非混行,采用单幅路, 在路面以白色虚线标示为车辆分道线城市干路上当非机动车较多时,则采用分隔 带或者护栏进行分隔,形成四幅路断面形式三、四幅路在路段上较好解决机非互相干扰 问题,但在交叉路口则容易形成较多冲突点。